源于人的存在的有限性和生活中的价值取向的不确定性而又企盼无限的超越性本质,人们提出了一个终极关怀的问题,对于人的终极关怀,在西方思想发展史上,不仅是神学的任务,它同样也构成了哲学的主题。但是传统的终极关怀理论是一种脱离现实生活的、抽象意义上的虚无性的终极关怀,并不能解决人的现实的痛苦,也没有找到现实痛苦的根源,有时还会麻痹人们对于现实的反思心理和批判本性。在人的超越性问题上,马克思真正的从现实生活实际出发,从实践意义上追求对人的关怀,提出了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理论。马克思始终把人的现实生活作为其哲学研究的中心,关怀人的现实生活,并为人的发展提供超越性的目标。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既是一种终极关怀理论,也是一种对人的现实关怀。马克思从人的当时的异化存在,片面的发展状态出发,并在此基础上关怀人的精神世界的归宿问题。
人的现实性和人的超越性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人的现实性是内在于人的现实生活中的,人的超越性高于人的现实生活,但人的超越性却离不开人的现实性,人的超越性是基于人的现实性并对人的现实性反思的结果。而真正正确的正视和分析人的现实性和人的超越性的理论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的基础上、在人的现实生活世界的视野中实现了人的现实性与人的超越性的辩证的统一。
从辩证法的角度分析人的存在,并不只限于上述这三个方面。人是一个复杂的存在者并有其丰富的内涵,仅靠几段文字是无法穷尽的。要想在更深的层次上认识人自身,这有待于人自身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药学论文发表中文第二版,第一卷。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文第二版,第四卷。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文第二版,第三卷。
[4]《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5月,第三版。
[5]《中国人学思想史》,李中华主编,北京出版社,2005年3月第一版。
[6]《西方人学观念史》,赵敦华主编,北京出版社,2005年3月第一版。
[7]《中庸》,李贽:《四书评》,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
[8]《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李秀林,王于,李淮春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第五版。
[9]《辩证逻辑导论》,张巨青主编,人民出版社,1989年7月第一版。 4/4 首页 上一页 2 3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