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小学数学论文人的可以利用先进的科技来挖掘人脑的无限潜能。不止于人脑,任身体的其他器官也都有其未被人们发现的潜能,人的这种内在的发现是无限的。虽然认识对象的无限性,表明了人的认识不可能穷尽,体现了人的有限性,但人的认识无限的向认识对象的靠近,也从某种意义上表征了人的无限性。
人的有限性与人的无限性并不是截然分离的,人的无限性是由人的有限性构成的,也是由人的有限性体现的。正是基于人们对自身有限性的认识,才激发了人们对于人的现实的无限性的追求和探索,促使人们在人的有限的生命时间内珍惜人的现实存在,利用有限时间挖掘自己的潜能更好的实现自身的发展、实现社会价值,并在奋斗中去领悟、感受和发现人的无限性的延伸。而且单个人的有限性的存在,跟能使人们注意到人类意义上的相对无限性的意义,促进人们相互之间关系的协调发展,促使人类整体的潜力的发挥,追求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人的这种有限性与无限性的统一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实践活动中,在实践活动中,通过人们的实践活动实现对人的有限性的认识和对人的无限性的追求。
人的现实性与超越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的一切哲学家对人的理解和界定都是不全面、不完整、不够现实的,他们对于人的论述大多只从人的属性、人的本质的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抽象,以片面地论述来代替人的全面现实性。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真正的把人理解为现实的人,实现了从抽象的人向人的现实存在方式的变革,凸现了人在现实生活中的现实性问题。人是现实的存在者,并不否认人的意识性及人对意义的追求,从上述人的有限性与无限性的关系,我们也能够看出人对于超越的追求和对理想的向往。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现实的中的个人指的“是从事活动的,进行物质生产的,因而是在一定的物质的、不受他们任意支配的界限、前提和条件下活动着的。”。这一界定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体现了人的能动与受动、主体性与对象性集于一身的现实的存在。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从生物学意义上,人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有同动物一样的基本需求。为了满足人基本的生存需要,人必须首先面对的便是自然界,整个自然界“首先作为人的直接的生活资料,其次作为人的生命活动的对象和工具DD变成人的无机的身体。自然界就它自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人面对自然界,对自然界实施一种对象化的活动,外化自己的本质,在这一过程中人也受到外部世界条件和规律的制约。人的这种感性的、受动的存在,就体现了人的现实性。此外,人也是一种社会存在物。人天生就是一种合群的动物,人是必然以结成社会的形式存在的。马克思认为人一旦产生就不能脱离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在社会生活中,人的任何活动都是社会性的,人的存在是无法不与社会相关联的,即使从事长期的野外实践或实验室的科学实验,这种人的活动也是无法摆脱与社会产生关系的,因为不仅仅这种活动需要的材料,甚至是人们用来思考的语言都是作为社会的产品给予人们的。人不能脱离社会存在,人在社会规律的制约下活动,然而又是发挥人的能动性的创造性活动。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社会属性,不仅连接了人的自然属性,而且也彰显了人与自身的关系的存在,人与人交往的必然性。 “人对自身的任何关系,只有通过人对他人的关系才得到实现和表现。”
人具有现实性,是一种有限的存在者,但人在精神上也渴望一种超越性,超越对象、超越自身。人作为自然存在物,生命上的有限性是无争的事实的,必然面临生死问题。但人又和其他物种不一样,人有思想,会思考死对于人的限制,追求对于自身的超越,克服生与死的尖锐冲突。并且人的现实生活的不确定性,各种价值观念的冲突使人莫衷一是。
3/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