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马克思主义论文

论现代人类中主义-可持续发展的伦理基础

时间:2015-10-07  作者:马蕙紫

摘要:“现代人类中心主义”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伦理基础,标志着人类生态伦理观念的一大进步,丰富和深化了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中国的必然选择。在我国,只有以“现代人类中心主义”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伦理基础,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才能真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论文关键词:现代人类中心主义,可持续发展,关系

人类中心主义,是人们在反思当代人类所面临的一系列日趋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的观念根源,以及为当代人类所要进行的保护生态环境活动的正当合理性提供伦理学的论证过程中凸现出来的。人类中心主义作为一种价值观,并没有一种一成不变的理论内涵,也不是一种独立、完整并一以贯之的理论体系,它是伴随着人类对自身在宇宙中的地位问题即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的思考而产生并不断发展变化着的,它是具体的、历史的。因此,从理论逻辑的历史演进来看,由传统人类中心主义—非人类中心主义—现代人类中心主义的转化与过渡,这是一个清晰的、呈现出历史阶段性的否定之否定的辨证过程。

现代人类中心主义是处理人与自然、人类与生态环境关系的一种伦理价值观,其基本的价值取向是主张在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中将人类的利益置于首要的地位,并以此作为生态道德行为的终极目的和尺度。 现代人类中心主义既肯定了传统人类中心主义思想中人的主体性地位以及人类实践活动与认识活动的积极性,剔除了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的极端性和过度性;同时又继承了非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对自然的依存性的合理认同,而排除了非人类中心主义对属人的实践与认识的极端否定。现代人类中心主义源于前二者又高于它们,现代人类中心主义既肯定了传统人类中心主义思想中人的主体性地位以及人类实践活动与认识活动的积极性,剔除了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的极端性和过度性;同时又继承了非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对自然的依存性的合理认同,而排除了非人类中心主义对属人的实践与认识的极端否定。

二、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及其基本思想

可持续发展“最初是由生态学家根据生态环境的可承受能力提出来的。”随着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接踵而至,可持续发展思想逐渐为人们所接受。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义是“寻求一条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既能满足当代的需求而又不对满足后代人的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它强调的是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但这种和谐并不是指自然经济时代那种人与自然的自在的统一状态,而是要求通过肯定人对自然界的依赖,进而建立一种人与自然的新型和谐,这是一种自为的和谐状态。可持续发展包含了当代与后代的需求、国际公平、国家主权、自然资源、生态承载力、环境和发展相结合等重要内容。在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方面,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它不仅涉及当代的或一国的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协调,还涉及到代际间和国家或地区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的矛盾和冲突。另外,可持续发展也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及自然环境的综合概念。

三、现代人类中心主义与可持续发展的一致性

“现代人类中心主义”作为根治生态环境恶化、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伦理价值观,它只有用于指导人们的实践才有实际意义。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正是人类在“现代人类中心主义”这一伦理价值观的指导下对解决当代生态伦理问题的一种积极探索。

从理论层面来看,可持续发展观把“自然的可持续性”作为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的条件,强调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其目的是很明确的,即是为了保证人类社会持续发展,在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的同时又不以损害后代人的需求为代价。因而把将可持续发展的伦理内涵总结为:在人与自然关系上提出了和谐原则;在人与人关系上提出了公平原则(包括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因此,应努力保持人与自然在全球范围内的和谐,给子孙后代留下可供他们发展的自然资源和环境条件,这些最终都是为了满足人类的需要。在可持续发展的经典文本《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明确指出:“人类需要和欲望的满足是发展的主要目标。” 因此,把可持续发展伦理观归入“现代人类中心主义”的理论体系是有充分的根据的。

从实践的层面来看,可持续发展伦理观与“现代人类中心主义”具有共同的思维方式和指导实践的方法,即用“最优化”(最优化思维是指什么带来最好就做什么) 代替“最大化”(最大化思维是指什么带来最多就做什么),二者在实践上具有广泛的一致性。人类对自然的保护责任是一种特殊的伦理要求,因为只有人类具有道德主体的地位和道德主体的能力,具有自觉的道德意识,能够进行道德选择和作出道德决定。因此,可持续发展的伦理观与现代人类中心主义的思想体系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四、现代人类中心主义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要顺利的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就必须寻找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即可持续发展道路。而“现代人类中心主义”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伦理基础,在理论上超越了传统的伦理观念,因此,我们必须把“现代人类中心主义”作为指导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武器。

1.在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性和迫切性

我国的基本国情表明:在人口不断增长、人均资源相对不足、生态变化堪忧,环境污染加剧的情况下,我国今后不能走只注重数量增长,不考虑资源持续利用的发展模式,而必须寻找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也就是说,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关系到中国生存和发展的战略选择,是一条用较短的时间、较小的代价促使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正确道路。发展经济、摆脱贫困、走向富裕是我国发展战略的核心目标,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中国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2.科学发展观中的可持续发展思想

党的十七大在深刻总结我们党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系统阐明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在科学发展观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深入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有必要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对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完整准确地把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科学发展观中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发展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

3.“现代人类中心主义”对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深远意义

可持续发展战略关注的是人口与资源、环境关系的和谐协调问题,并把人与自然、人类与生态环境关系的和谐协调看作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前提条件。那么,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就必须采用一种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相适应的伦理价值观,即现代人类中心主义。“现代人类中心主义” 与可持续发展之间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它对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深远意义。

第一, 现代人类中心主义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伦理学基础。可持续发展观强调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其目的是为了保证人类社会持续发展,为了满足人类的需要。因此,可以把可持续发展伦理观归入“现代人类中心主义”的理论体系。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对江泽民关于人的全面发展观的理解
下一篇论文:毛泽东平等观的三大理论渊源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马克思主义论文
最新马克思主义论文
读者推荐的马克思主义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