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见,中国的经济环境与经济运行的体制和机制不仅没有脱离《资本论》的研究范畴,而且《资本论》对于中国市场经济导向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第二,民营经济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亮点。
民营经济的大量存在与发展活力在今天已是不争的事实,而民营经济从本质上讲,应归为资本主义经济的范畴。因而从《资本论》的研究对象与平台考虑,包括《资本论》对于商品、货币、市场、企业和资本循环与周转以及利润、信贷、地租等的考察,不仅劳动者学习《资本论》是必要的,而且企业家特别是民营企业家认真学习《资本论》同样具有重要实际意义。
第三,世界金融与经济危机背景下《资本论》重新在西方畅销,说明《资本论》的现代意义无可厚非。
这次世界金融与经济危机重创了西方发达国家,使人们重新审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体制机制,由此必然深入到对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认识。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于资本主义所作的精彩剖析与批判,不仅让人们看清了资本主义的本质,而且为人们指明了未来发展的方向。资本主义社会之所以爆发周期性的危机,根本原因就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矛盾,只要这一矛盾存在,资本主义社会爆发经济危机就是不可避免的。正因为如此,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合乎逻辑地指明,必须建立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制度,才能克服资本主义的深层缺陷。
据报道,前一段时间,马克思的《资本论》在欧洲成为畅销书。2008年在柏林的销售量是上一年的3倍、1990年的100倍,德国财政部长施泰因布吕克说:“总的来说,我们必须承认马克思主义的一些观点是不错的。”英国坎特伯雷大主教威廉斯说:“长久以前,马克思就窥探到了资本主义的运转之道。”罗马教皇也对主张无神论的马克思说了些好话,赞扬马克思有“绝佳的分析技巧”。英国的《每日镜报》更是直言不讳,“资本主义就好象一场没有裁判的足球比赛,充斥着腐败与黑幕交易,欺骗球迷”。还有西方学者认为,“百年一遇”的世界经济危机,再次迫使人们重新审视资本主义运行方式,研究《资本论》不仅仅是为了批判,而是为了更好地应对这场经济危机,把经济危机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西方发达国家的情况尚且如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共产党执政的中国该当如何?从这个意义上说,学习、宣传与研究《资本论》,从而正视资本主义的经济“秘密”,自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四,《资本论》是无产阶级进行社会革命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
应当说,《资本论》中的一系列重要经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的集中体现,以剩余价值为核心范畴的系统理论指导中国共产党建立了新中国,取得了执政权。但是,总的来说,中国的民主革命并没有彻底完成,特别是中国的工业化还要有一个长过程,中国仍将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经济与生产力亟需发展,中国共产党人及全体国民还必须经过不懈的艰苦努力才能彻底根除中国社会的痼疾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目标。因此,认真学习《资本论》的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是中国共产党人推进现代化的一项基本要求与根本任务。
第五,持续学习、宣传与研究《资本论》对于创新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任何创新都不可能脱离继承,没有继承也就没有创新,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亦是如此。《资本论》首卷已经出版140余年,虽然这本集中体现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巨作,其理论框架的整体性与原则性一直没有被激烈的反对者们所撼动,但是正如马克思主义所指出的一样,任何理论都是不断发展的,没有任何一种理论可以凝固不变。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与创新是所有马克思主义者的天职,一方面,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不断深化与发展不能脱离对《资本论》的研究,以保证指导思想的可持续性;另一方面,共产党人一旦上升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执政党,更应该加大对《资本论》理论精髓的践行力度,否则,深化、发展与创新无从谈起。任何发展与创新都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实现的,理论的发展与创新不存在“臆想”,更不存在“空降”。
《教程》与《资本论》原著相比,从内容到结构并没有“缺项”或者“多项”,既是整体的继承,又是局部的深化,既明确了《资本论》的原本意义,又加强了“现代气息”,同时也增加了有利于《资本论》创新的新元素。
三、理念“新”
《教程》在遵循《资本论》基本精神的基础上,提出了不少有别于先前同类教材的新观点,构建了富有特色的理念体系,成为本书的一大亮点。
第一,明确认定《资本论》的核心范畴。
纵观政治经济学发展史,马克思在创立自己的理论体系过程中首次提出的经济范畴主要有: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等价形式和相对价值形式;劳动力商品;剩余价值等。正是由于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发展史上首次提出了一系列的重要经济范畴,并以这些经济范畴为基本环节组成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崭新理论链条,从而使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发生了巨大变革。 2/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