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技论文 > 计算机论文

浅谈校园网构建的理论指导

时间:2011-04-24  作者:秩名

论文导读:现代教育技术在当前教育中起着重要的教学支持服务,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使校园网络建设成为各学校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教育是人类自身再生产再创造的复杂系统工程,其效益和现代化程度显然是至关重要的,要想把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变革速度加快,实现教育领域从劳动密集型行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的转变,就要将学校教育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尤其是大众传播媒介的隐性教育融为一体,实现教育中人力、物力资源的多层次开发和合理配置。目前,我们的校园网络配置了较丰富的应用性软件系统,如中央电大在线教学平台,博实网络信息发布平台、网络光盘资源共享系统等,这些软件系统在为学校网络管理、信息交流、师生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使网上运行资源丰富多彩,形成了资源共享的格局。
关键词:校园网络,资源,资源共享,教学支持服务
 

随着计算机网络在社会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特别是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人类社会的高度国际化、信息化使现代教育面临一系列的改革。教育已经由传统的“以教师教授为中心”转向现代化的“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个性化学习阶段。现代教育技术在当前教育中起着重要的教学支持服务,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使校园网络建设成为各学校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构建校园网络的意义

1.建设校园网络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我们通常认为计算机是思维的工具,是人脑的延伸,但单个计算机的容量和功能毕竟是有限的,无法与蕴藏着巨大潜能的人脑相比。而互联网的出现将古今中外全人类的智慧汇聚到覆盖全球的巨型网络系统之中,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学习环境。在这个全新的环境中,拥有信息时代学习与创新能力的人就拥有充满机遇和希望的新世纪。现代教育技术如何研究信息化、网络化的社会文化环境,如何驾驭新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模式,培养受教育者具有适应新时代的学习与创造能力,不仅成为衡量教育现代化水平的标志,而且将成为个体乃至整个民族跨入新世纪的“通行证”。可见,建设校园网络是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根本途径,丰富多彩、健康清新的校园网络文化将成为学校培养学生思维方式、道德品质、创造能力的新环境,成为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崭新平台。

2.建设校园网络是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战略制高点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的智能和知识将作为社会的主要资本不断代替机器和厂房。这个新时代将充满残酷的竞争和替代,孩子们的未来将依赖于他们一生中掌握新概念、作出新选择、不断学习、不断适应的能力。建设校园网络,创建丰富多彩的校园网络文化对于转变陈旧教育思想和观念,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加快建设教育手段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有决定性作用,尤其是对于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创新人才更具深远的意义。因为21世纪既有来自高科技的挑战,又有来自生态系统、道德危机、情感危机等系列全球性重大问题的挑战。我们通过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来培养学生具有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品格、能力、思维与行为方式,不仅是改革教育模式的制高点,更是提高国民素质水平的基础步骤。

3.建设校园网络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跨世纪教育改革中,世界各国都在加快教育现代化的步伐,其信息化程度的高低已成为当今世界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教育是人类自身再生产再创造的复杂系统工程,其效益和现代化程度显然是至关重要的,要想把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变革速度加快,实现教育领域从劳动密集型行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的转变,就要将学校教育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尤其是大众传播媒介的隐性教育融为一体,实现教育中人力、物力资源的多层次开发和合理配置。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建设校园网,营造清新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就是从根本上落实教育的战略地位,解放教师的生产力和师生的创造力,为现代教育增添创新优势。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建设校园网络的实践与理论探索

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使很多领域的工作方式先后发生变革,但这种变革在一些学校教育中始终没有发生。许多学校花费大量资金购买来的计算机仅仅用于学习简单的操作和繁琐的程序语言,或者是将书本上的内容搬上屏幕,为应考准备各种“电子题库”,劈头盖脑地压向早已厌倦了题库的学生,结果当然不受欢迎。我们通过校园网络建设的实践认识到:当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管理者和引导者而不是说教者时;当学生开始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探索者和个性化的独立学习者时,计算机就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和交往方式。虽然学生花费了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才逐渐熟练运用新技术,但他们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的兴趣与能力越来越高,学习的效果越来越好。可见,计算机高新科技带给教育的不仅是手段和方法的变革,还包括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在内的一场历史性变革。

1.正确处理好硬件、软件和潜件的关系

目前,很多学校建设校园网时容易追求硬件设备上的档次和规模,忽视软件和潜件的建设,盲目认为学校设备高档就是教育的现代化,这是校园网建设的大忌。从某种意义上说,硬件水平只是一个投入的问题,而软件水平和潜件水平的提高远比硬件水平要复杂得多。科技论文。事实上,在校园网络建设中占据首要位置的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等潜件建设。我们坚持现代教育观念,反对利用现代教育媒体为传统教育服务;坚持利用现代教育媒体,服务于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真正通过项目的培训和管理把潜件水平提高上去,带动软件建设,提高硬件的利用效率。

2.加强潜件的发展是网上建设的根本保证

在单机全部进课堂的基础上,我们将校园网络的建设与应用作为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首先,加强学习,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教育现代化首先是教育观念的现代化,因此转变广大师生的观念是我们工作的首要任务。我们通过宣传教育、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学习讲座、行政和经济手段的制约等多种形式,不断强化教师和学生的现代化教育意识,树立现代化教育观。

其次,抓好师资队伍培训。师资队伍培训是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的重中之重,是否拥有大批掌握并能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师是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关键。现代化教育要求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但学生所学的内容绝大多数来自于教师的传授。因此,我们对教师分阶段、分层次进行培训,注重提高教师使用计算机的实际操作水平,培养教师自己设计制作课件的能力及网上操作能力。科技论文。经过系统学习培训,全体专职教师和绝大多数兼职教师都掌握了教学课件的设计编写与制作,他们从会操作到会设计、会制作,从不熟悉、不敢碰到一有时间就在计算机前跃跃欲试,兴趣盎然,流连忘返。现代教育技术已渐渐融入他们的教学活动当中。

3.注重硬件与软件的协调发展是网上建设的基础

在校园网建设的实践中,我们深深感到:教育信息化首先要以计算机的普及教育和计算机辅助教学为重点,着力于培养教师和学生应用计算机等信息技术的能力,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益。其次在实施信息化的过程中,要把师资培训作为重点,放在重要位置,要注重纠正重硬件、轻软件和人才培养的倾向,特别是在校园网的建设中应避免片面追求网络技术的先进性,甚至机械套用大型企业网、大学校园网模式,那将会脱离我们电大教育教学发展的实际,结果只会造成设备的浪费和闲置。我们在摸索校园网建设过程中体会到,我们校园网络的建设应从学校教育教学过程的实际需要出发,讲究实效,应以功能作为选择技术和硬件设备的标准,避免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还必须从学校教育现代化目标出发,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注重效益,提高质量。科技论文。实际上我们校园网络建设目标应该是在网络文化的新环境中,超越传统学校教育教学模式,实现教育改革发展中的质变,探索出在多媒体和网络应用中培养教师和学生的新模式。因此,在校园网络建设中,我们立足于功能与效益的发挥,选择了一条投资少、见效快的“三网合一”的校园网络建设之路。它是由计算机数据网(运行数据管理软件)、多媒体教学网(运行功能强大的教学软件)和网上电视台(涵盖文字、声音及各种图像和视频信号输出等功能)组成。特别是网上电视台的建立,完全取代了闭路电视网的功能,学生可以通过闭路电视来观看网络课件。在实践中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校园网络建设的实践过程中,我们提出“点上深入,面上拓展”,在“用”字上下功夫,重视校园网络关键性的应用软件配置和资源中心的建设,避免了“有网无车,有车无货”和低水平重复开发教学软件造成的人才和网络资源浪费的现象。目前,我们的校园网络配置了较丰富的应用性软件系统,如中央电大在线教学平台,博实网络信息发布平台、网络光盘资源共享系统等,这些软件系统在为学校网络管理、信息交流、师生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使网上运行资源丰富多彩,形成了资源共享的格局。


参考文献:
[1]张立新等.教育技术的理论与实践[M].河北大学出版社,2000.
[2]芦芝萍.中学校园网建设规划与实现 [J].福建电脑,2006 (08).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浅谈现代智能大厦监控系统的设置
下一篇论文:浅析城市控制测量成果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科技论文分类
科技小论文 数学建模论文
数学论文 节能减排论文
数学小论文 低碳生活论文
物理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网站设计论文 农业论文
图书情报 环境保护论文
计算机论文 化学论文
机电一体化论文 生物论文
网络安全论文 机械论文
水利论文 地质论文
交通论文
相关计算机论文
最新计算机论文
读者推荐的计算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