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管理 > 金融论文

金融开放形势下中国银行业的发展思考

时间:2011-04-23  作者:秩名

论文导读:于2007年4月23日已正式向本地居民提供人民币业务外资银行在过去只限于吸纳单笔超过百万元的人民币定期存款。对中资银行在金融服务、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上提出全新的要求。我国金融服务的对外开放区域将不断扩大。但由于外资银行资金实力雄厚,资产负债比例合理,拥有先进的管理经验和金融技术,外资银行在服务理念、金融创新上都领先于中资银行。完善金融监管三个方面提出对策。
关键词:中资银行,外资银行,机遇与挑战,金融服务,金融创新,金融监管
 

内地银行业开放,自2007年4月2日起正式步入新时代,首批四家外资大陆法人银行——汇丰(中国)、渣打(中国)、东亚(中国)、花旗(中国)正式开业,并于2007年4月23日已正式向本地居民提供人民币业务外资银行在过去只限于吸纳单笔超过百万元的人民币定期存款,现在可以向内地居民提供包括人民币存贷款的全面银行服务,内地居民在外资银行也能“一元开户”。这意味着中外银行对本地业务的竞争已经开始,中外银行竞争将日趋激烈。随着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对中资银行在金融服务、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上提出全新的要求。

一 、外资银行在中国的现状

在世界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浪潮的推动下,适应我国对外开放的需要,外资银行在我国发展迅速。

(1)据统计,自1979年我国批准了第一家外国银行日本东京银行在北京开办代表处到1982年南洋商业银行率先获准在深圳设立分行以来,截止1997年底共批准了710家外资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其中外国独资银行有5家,外国银行分行有142家,合资银行有7家。现在据中国银监会披露,截止2006年9月末,在中国注册的外商独资和中外合资法人银行业机构14家,并下设了17家分支行及附属机构;来自22个国家和地区的73家外资银行在中国的24个城市设立了191家分行和61家支行;来自41个国家和地区的183家外资银行在中国24个城市设立了242家代表处。在华的外资银行本外币总资产达1051亿美元,占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总资产1.9%。

(2)目前外资在地域的分布上,以京沪深为主的经济发达地区仍是外资银行进入我国的首要地域选择,并且以京沪深为中心不断向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延伸。随着鼓励外资金融机构为西部大开放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提供金融支持的政策的不断深入,我国金融服务的对外开放区域将不断扩大,外资银行进入我国后的地域分布也将不断向中西部延伸。

作为我国金融业开放的要求,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既满足了大量来华投资的跨国公司对国际银行业务的巨大需求,又带来了大量新型金融工具和金融服务技能,扩大了中国金融市场的交易规模,丰富了交易品种,有助于中国金融业的现代化、国际化。但由于外资银行资金实力雄厚,资产负债比例合理,拥有先进的管理经验和金融技术,外资银行在服务理念、金融创新上都领先于中资银行,这种全新的业务势必新的风险,给中国金融业的监管带来巨大的压力。正鉴于此,结合当前金融开放形势下,面对外资银行的挑战,中国银行业的现存问题分析,本文从转换服务理念,加强金融创新,完善金融监管三个方面提出对策,提高中国银行业的竞争力。

二、中资银行现存的问题

1、中资银行服务理念不强

由于中资银行“长龙”不断,特别是在近期股市火爆情况下,中国不少消费者对其服务质量颇有不满。这种情况下,到外资银行开户、享受高水平的服务就成为某些民众的期盼。中资银行为了降低经营成本,在营业窗口中,通常6个窗口,除去对公业务和暂停服务等窗口,仅有1-2银行窗口提供客户服务,使银行的客户为了节省时间,放弃很多应有的金融服务,引起了客户的强烈不满。如果失去了社会公众对中资银行的好感,就丧失了与外资银行竞争的基础。

营业窗口人满为患,相比之下ATM机旁却人烟稀少,一个在银行柜面取款后要反复清点钱款的客户,在ATM上取款后却有可能数也不数转身就走。这种信任对自助服务而言是重要的,也是脆弱的。脆弱性在于,任何不安全的伤害,都会让客户对整个自助服务体系产生怀疑,甚至拒绝再使用自助服务。而重要性在于,如果超前于客户需求,防范风险于未然,那么自助设备就会成为客户最贴心的“管家”。

中资银行的优势在于熟悉市场、熟悉客户,基础网点较多,而面临外资银行依靠其完善的服务和技术争夺客户,中资银行的唯一出路就是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因此,中资银行应该利用经营网点多的优势,正确引导客户进行自助金融服务,提高中资银行基础性服务的效能。

2、中资银行金融创新不足

近年来,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金融创新步伐不断加快,在金融衍生交易、个人理财业务、电子银行和银行卡业务领域都取得了可喜的进步。2005年主要商业银行衍生产品交易额达到了14万亿元;近30家中资银行经办境内人民币理财业务余额达1300亿元;电子银行的业务规模也达到100万亿元,银行卡的发卡量从2001年的3.8亿张增长到目前的10.3亿张。当然由于历史与实践的局限性,与国际先进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就产品创新而言,目前还存在以下问题:

(1)层次不高。吸纳性的创新多而原创性的创新少,产品创新的范围虽广,但大多数属于易掌握、便于操作、科技含量少的低层次金融产品,科技含量高,智能化程度高,不易模仿的创新还比较少。各家商业银行推出的是传统业务基础上的创新,而缺乏复杂衍生金融产品的创新,这使得中资银行的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够。

例如:外资的私人银行业务瞄准了中国市场的高端客户的理财服务,而这正是中资银行的不足之处,在中资银行的高端客户享受到的服务和严格意义上的私人银行服务还不能同日而语。从境外私人银行的业务来看,范围相当广,涵盖了规划投资、合理避税、遗产管理、教育信托、现金管理、继承人教育安排等。中资银行还没有完善的核心技术,而开展私人银行所需要的员工培训与考核、业务盈利点、产品设计创新以及服务模式,都是中资银行所欠缺的。

(2)结构失衡。负债类产品创新明显多于资产类产品创新,在资产类产品创新中,真正能兼顾保证收益、便于流动、转嫁风险的低成本营销型产品更是匮乏。金融产品创新结构的失衡破坏了银行金融产品创新本应有的整体协调性,降低了金融产品了创新功能。

(3)效益欠佳。从总体上看,我国商业银行的产品创新与市场间尚未形成有机高效的联动。在对新业务的设计缺乏前瞻性和系统性,对新产品的宣传营销的针对性也不强,加之相应服务,科技手段不配套,进而导致一些新产品推出后市场反应平淡,给银行带来的收益不大。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金融风险的度量方法研究
下一篇论文:金融时间序列的波动性建模研究综述(图文)
经济管理分类
电子商务论文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管理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网络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客户关系管理论文
酒店管理论文 物流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金融论文
教育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广告设计论文
相关金融论文
    无相关信息
最新金融论文
读者推荐的金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