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街区域的金融资产总额战全国金融资产总额60%左右,每天的资金流量超过100亿。北京金融街管理、运营的企业的总资产达到13万亿,控制着全国90%以上的信货资金,65%的保费资金,是国内最大的货币资金市场。北京事实上已成为中国的金融决策监管中心、金融信息发布中心、资金调变和批发中心。
在入驻北京中央商务区(CBD)的企业中,金融、保险、咨询服务、IT、通讯等行业的企业均占有相当比重,CBD区域已初步形成以金融产业为龙头,金融保险证券、咨询中介、IT通讯等产业为主导的产业格局。目前CBD区域内入驻企业共有近3000家,其中外资企业800余家,跨国公司近500家,外国驻京代表机构570家,外资银行、保险、证券公司及办事机构150多家,中外律师、会计师、投资咨询等中介服务机构近200家。在来京的160余家世界500强企业中,入驻CBD的达120余家,仅国贸中心就聚集了5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
北京金融中心建设步骤采取“三步走”:首先完善国内金融中心,其次建成辐射周边国家的准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最后建成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
三、建设措施
事实上,北京发展金融业的行动早就开始了。2002年两会期间,北京将金融业列为重点产业之一,今后要重点发展第三产业,其中的领头羊就是金融保险服务业。在随后召开的北京市金融工作会议上,此决定被进一步明确。2003年初,北京市成立了市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与市金融工委合署办公。2003年5月,两份调研得出相似结论:北京不仅应该而且完全有能力成为中国的国际金融中心,此结论被认为是北京向上海下的“宣战书”。
2005年2月,为进一步优化北京金融发展环境,吸引外部金融机构来北京落户。北京市出台了《关于促进首都金融产业发展的意见》,该意见对在京设立或新迁入京的金融企业及金融人才给予了诸多优惠。包括对在京新设立或新迁入京的金融企业给予一次性资金补助;对已注册资本10亿人民币(含10亿)以上的,补助1000万元人民币;对10亿以下5亿以上的补助800万人民币;对在京注册的金融企业购买办公房给予一次性购房补贴,补贴标准每平方米1000元人民币,租用办公用房的实行三年租金补贴。受到国内外金融机构的欢迎与关注。
2006年1月19日,北京出台了针对《意见》的《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和落实了对金融产业发展的扶持性政策。对落户北京的金融机构及相关人员可以获得税收减免、资金补助、购租房补贴、进京户口子女等多项优惠政策,对连续聘用2年以上的高管人员,奖励总额累计不的超过其购房、购车及培训所付款项且原则上不超过30万元。在金融工业区设立金融创新发展基础。2006年,是国家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北京市出台了《北京市“十一五”时期金融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在规划中强调了就进一步明确打造金融街、中央商务区(CBD)、中关村西区三个金融功能区的目标,并提出要“进一步明确各功能区在促进金融业发展方面的定位和思路”,“形成各有侧重、突出特色、互补发展的格局”。按照规划,金融街着重发展总部金融和国内金融业;CBD侧重发展国际金融业;中关村西区则侧重发展风险投资业和科技金融业。
2008年4月30日,市委、市政府正式发布《意见》,对北京金融业发展和金融资源空间布局的思路进行了调整,提出了“一主一副三新四后台”的金融业发展和金融资源配置模式。“一主”是指金融街作为金融主中心区,进一步聚集国家级金融机构总部,提高金融街的金融聚集度和辐射力;“一副”即CBD作为金融副中心区,是国际金融机构的主聚集区,着重吸引更多的国际金融机构法人和代表处、交易所代表机构、中介机构聚集,集中承载国际金融元素;“三新”是新增海淀中关村西区、东二环交通商务区、丰台丽泽商务区为北京市新兴科技金融功能区;“四后台”是加快金融后台服务支持体系建设,推进海淀稻香湖、朝阳金盏、通州新城、西城德胜金融后台服务园区建设。
在优化金融政策环境方面,《意见》提出,要建立首都金融发展顾问委员会和首都金融系统研发联席会。《意见》还提出,要整合资源,建立促进企业上市联动机制和综合服务平台,支持各类企业利用国内主板市场进行直接融资,推动上市公司通过增发、配股等方式进行再融资。加大企业债券、公司债券发行力度,积极研究企业债券、公司债券发行的新途径、新方式。继续推进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文化创意企业集合发债工作,创新中小企业共同利用资本市场新途径。
《金融意见》还指出,将北京产权交易所建成全国性知识产权交易市场,与国家版权局合作,促进国际版权交易中心建设。北京还将着力推动全国棉花电子交易市场、北京石油交易所等重要商品市场的发展,构建商品市场与金融市场有机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统一市场体系,并为探索培育期货等衍生性金融市场创造条件。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