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管理 > 金融论文

从美国次贷危机视角反思金融衍生品创新的风险_启示

时间:2013-07-10  作者:杨松
三、金融衍生品创新的危险性源头剖析

金融创新是一把双刃剑,好比自然界中的水与火,合理利用和管控得当,会给人类带来莫大的好处,但一旦失控,酿成的危险将带给人类灾难。金融创新制造的衍生品之所以成了可怕的危险品,除了因监管缺失而被滥用外,其本身的设计上也存在着明显不合理的因素,其实这才是风险的源头。下面主要以与次贷危机紧密相关的金融期货、金融期权以及资产证券化为例进行剖析。

(一)金融期货

金融期货是指以金融工具或金融指标为标的的期货合约,如上文提到的ABX交易。其创设的初衷是为了通过套期保值功能规避金融现货持有者因现货价格可能朝不利方向变动所带来的损失,而不是为了赚取利润,但游戏必须以市场上有投机者愿意承接套期保值者转嫁的风险为前提,因此其投机性十分突出,加之金融期货投资具有极强的杠杆性和虚拟性,注定了其天生的高风险性特征。所以这个市场很象是一个赌场,在这个赌场上没有人去创造财富,只是在对财富进行重新瓜分,空头所得便是多头所失,反之则反是。再加之金融期货反过来对其标的(金融现货)价格走势具有明显的助涨助跌作用,成为趋势的倍增器,由此其现贷价格更易被大型机构操纵,极不利于维护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及市场的三公原则。

(二)金融期权

期权(option)即选择权,如上文提及的CDS,是买方向卖方支付一定数额的权利金后获得在确定日期或这个日期之前按照事先确定的价格买卖一种特定商品或金融工具的权利。既然是权利,当标的产品价格变得对买方不利时就可以放弃行使,即赋予了买方享有“或履约或违约”的选择权。其创设的初衷纯粹是为了给投机者提供一种理论上“风险锁定(即期权费)收益无限”的投机产品,从理论上讲风险的确是被锁定了,但由于其特定的计价方法,导致期权产品价格会比其标的产品价格更灵敏而波动幅度更大,因此其所谓“锁定”的风险会来得非常之快而且大(视投机买入的总金额而定,可以瞬间产生巨额亏损甚至归零)。从法理上讲实则完全非法,因为买方付出的权利金并不是用来违约后给卖方做补偿的,而是用来保证卖方必须履约的,否则卖方就得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和法律后果。很显然期权买卖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是不对等的启示,期权的买方只有权利,卖方只有义务,完全违背了最基本的法律原则和精神,具有极大的虚拟性和不公性。如果这种显失公平的协议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出现,那就太不可理喻了。由此可见,金融期权市场更象是一个充满“欺诈”毫无公正可言的赌场。

(三)资产证券化

资产证券化是指金融机构为转嫁风险将缺乏流动性、但能够产生“可预见”现金流的资产进行打包,并以该资产为担保,将其转换成在金融市场上可以自由买卖的证券的行为,如上文提到的MBS及CDO,都属于资产证券化的创新产品。它是一种结构性融资,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对资产中的风险和收益要素进行分解与重组,制成抵押债券转售给其他主体,从而将原来的负债从资产负债表中剥离,并可以销售收入来运作更大的债券规模,获得更大的收益。这一运作对发行机构十二分的有利,但对投资者来说却可能成为恶梦,难怪国际投资大师巴菲特将这些债券比作金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就象一个吃人的怪兽。理由有四:其一,通过“造币”功能人为制造资金泡沫;其二,再将资金放贷,制造更多的信用泡沫(债务泡沫);其三,在债务不能生成债券转移风险之前,贷款机构放款是非常小心的,不然损失得由自己兜着;但是,一旦允许证券化,贷款机构的风险就可以完全转嫁给投资者,更何况还有房屋做抵押,这时,他就只管尽可能多的拉人来贷款,然后把贷款做成债券卖出去,而根本不会考虑贷款的资质论文开题报告。若把不讲资质的贷款比作是在放火,那么做成债券卖出去就等于拍屁股走人;其四,更为可怕的还在后头,只要市场泡沫不破灭,这样的零风险生意就可以无限地自我繁殖放大,这明显是在纵容经济犯罪,因此华尔街获得“金融永动机”的“美名”就不足为怪了。

有必要补充说明的是,以上三种金融衍生品都属于表外业务,可不列入资产负债表内,仅构成商业银行的或有资产或或有债务,不要以为不形成现实资产或负债就能白捡便宜,恰恰相反,经营者显得更加危险,比如上述前两种衍生品形成或有负债的可能性就极大,一旦损失确认就要转入表内,将给经营者带来极大的冲击。血淋淋的案例不胜枚举,世界上首家现代意义上的商业银行,200多年来一直与罗斯柴尔德银行并驾齐驱的伦敦巴林银行,最终就是倒在了表外业务产生的巨额亏损上;本次危机的牺牲品贝尔斯登、雷曼兄弟等也莫不如此。当然,表外业务能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开展,不得不提及美国一手撮合成立的国际巴塞尔委员会。1988年,美国金融当局为了推动可谋取私利的全球经济泡沫化,游说西方12国中央银行在瑞士巴塞尔推出了所谓的《巴塞尔资本协议》(资本充足性国际标准),故意把核心资本门槛定得较高,并规定中间业务可不纳入表内等规则,迫使金融欠发达国家的大型商业银行为了达标入会(便于开展国际业务)只能扩展金融衍生品这类表外业务,这为世界范围内金融衍生品创新的大火上再浇了一桶油。

四、对我国及其他新兴市场金融创新的重要启示

其实,适当的金融创新能够增强资产的流动性,维持金融及经济的正常运转,本来无可厚非。但是,流动性太强就会造成泛滥。就拿水来说吧,完全不流动的水是一汪死水、臭水;但水流太强太快就成洪水、祸水。如果把一国实体经济比作陆地,那么以金融衍生品为主的虚拟经济就是陆地上的江河湖泊,没有江河湖泊大陆就会沙化成为荒漠;但是,如果江河湖泊的水量太多流速过快势必会决堤自毁并侵害陆地,更何况将众多河流都贯通汇入到了下游的一条水位本来就高且堤坝不牢的小河中。这正如在本身就充满信用泡沫的次贷资产基础上派生出来的一系列市值更为庞大的金融衍生品,最终冲毁次贷泡沫并引发全球各种金融危机的风险和危害就可想而知了。由此也给我国及其他新兴市场的金融创新提供了一个鲜活的反面教材,从中我们至少可以得出以下几点重要启示。

(一)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必须协调发展,不可偏废。二者就如同现代经济的两个车轮启示,尤其

不能盲目追求虚拟经济的过度繁荣,只有双轮和谐驱动,经济才能稳定健康发展,否则迟早会两败俱伤,重创整个经济体。

(二)房地产、汽车等大宗消费品信贷市场要严格进行资质和规模上的行业内部把关,并要置于相关职能部门的严格监督之下。原因有三:其一,这些大宗消费品行业本身就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我国及其他新兴市场经济体中,其在GDP中所占的份额极大且对其上下游的几十个行业具有强烈的拉动作用;其二,以这些大宗消费品为抵押的信贷产品往往被作为金融衍生品创新中的标的资产,成为衍生品大厦的底座,试想,如果基础不牢,高楼岂能稳固?其三,由以上两点可知,这些行业成了连接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枢纽,是整个经济体中最关键也是最脆弱和敏感的环节,最易受到外来投机冲击从而引发各种危机。有鉴于此,当前我国屡打不下的高房价理应受到国家高层的极大重视,采取果断的措施(比如提高首付的比例等)进行软着陆,以尽快消除笼罩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隐患。

(三)大力发展和完善与实体经济紧密联系的金融现货产品,做实做强做大基础标的市场。比如创业板、国际板、中小企业板、主板、三板、债券市场等,要进一步做大做强做实,以夯实整个金融市场及经济基础,这是我国及其他新兴市场的当务之急。在根基还未打牢及其他条件还不成熟的情况下,切忌轻率而又大量地推出金融衍生品创新,以尽量避免以身犯险可能招致的恶果。

(四)金融衍生品创新的链条绝不能太长。链条越长产品关系就越复杂,参与各方越难以把握和撑控,也越容易吹起五花八门彼此交错的泡沫,其连环破灭的风险和可能带来的杀伤力也就越大,波及的范围就越广,越难以应对和控制,甚至殃及全世界,就如同本次全球金融危机。因此,我国及新兴市场的衍生品创新应力求简单实用,其功能也应以套期保值进行风险管理为主,切忌以纯粹投机为目标推出。


参考文献:
[1]戴国强:贷币金融学[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05)
[2]辛乔利:次贷危机[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03)
[3]时寒冰:中国怎么办——当次贷危机改变世界[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01)
[4]李雁争:平衡实体和虚拟经济成为新命题[N].上海证券报,2008(9.19)
[5]左晓蕾:虚拟经济不能离实体经济太远[N].中国证券报,2008(9.17)
[6]朱新蓉宋清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12)
[7]梁峰:证券投资学[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07)
[8]何小锋:资产证券化[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04)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从委托——代理理论看基金利益输送问题_激励约束
下一篇论文:从美国金融危机看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_金融论文
经济管理分类
电子商务论文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管理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网络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客户关系管理论文
酒店管理论文 物流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金融论文
教育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广告设计论文
相关金融论文
最新金融论文
读者推荐的金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