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管理 > 经济学论文

基于面板数据的江苏制造业中FDI技术溢出效应研究

时间:2012-02-20  作者:秩名
  不失一般性,我们先讨论模型的具体形式。

模型的一般形式是[2]

(4)

i=1,2…n;t=1,…T

其中为1×k向量,为k×1向量,k为解释变量个数,模型4常见的形式有三种情形:

情形① ;情形② ; 情形③

对于情形③,我们称为“变系数模型”,因为除了存在个体影响外,在横截面上还存在变化的经济结构,结构参数在不同的横截面上是不同的。对于情形②,我们称为“变截距模型”,在横截面上只存在个体影响不同。对于情形①,我们称为“混合回归模型”。具体选择哪一种模型,常用协方差检验判断。无论变系数还是变截距模型,都有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模型之分,Hausman构造了H统计量来检验。当原假设成立时,H服从自由度为K的分布,在给定的显著性水平下,若统计量H的值大于临界值,则拒绝随机效应的原假设,选择固定效应模型[3]。所有操作通过Eviews5.1实现。

四 实证检验与分析

经过协方差检验,应采用变截距模型经济论文,同时,采用Hausman检验判断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相关结果见表1-3。

(一) FDI对国有及民营企业的技术溢出效果分析

对国有企业而言(模型1-3),从、F值和DW值看来,模型拟合较好。资本产出弹性系数在0.8以上,劳动的产出弹性为负且不显著,说明资本投入仍是国有企业产出增长的重要原因,而人浮于事的现象在很大程度内仍存在。资本和劳动的产出弹性之和小于1,反映了国有企业存在规模报酬递减现象。这与涂正革和肖耿( 2005)、 许和连等(2007)的研究结论相似[4],国有企业效率低下可能是造成行业规模报酬小于1 的一个原因(涂正革、肖耿,2005)。从技术溢出效果看来,水平溢出和后向关联溢出效果显著,且后向关联溢出效果要大于水平溢出效果,与此同时,前向关联溢出效果无法确定。

对民营企业而言(模型4-7),模型也拟合良好。资本和劳动的产出弹性均为正且显著,说明资本和劳动都是民营企业产出增长的重要原因,资本增加1%,产出增加0.45%以上,而劳动增加1%,产出增加1.35%以上,相对而言,劳动更能促进产出增长,切合民营企业大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现实。同时,资本和劳动的产出弹性之和大于1,达到1.8以上,充分说明了江苏民营企业存在规模递增现象,与国有企业形成鲜明对比。从技术溢出效果看来,水平溢出和后向关联溢出效果为正且显著,后向关联溢出效果要大于水平溢出效果许多经济论文,与此同时,前向关联溢出效果不显著。

表1:FDI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技术溢出的回归结果

 

 

 

国 有 企 业

民 营 企 业


 

模型1

模型2

模型3

模型4

模型5

模型6

模型7

C

-0.8011(-1.04)

-0.7918(-1.06)

-0.0973(-0.17)

-5.0615(-2.02)

-5.2199(-2.26)

-4.5895(-2.04) **

-6.0354(-2.79) ***

LnK

0.8977(7.63)***

0.8924(7.5) ***

0.8871(7.4) ***

0.4844(1.53) *

0.4854(1.54) *

0.4807(1.51) *

0.4513(1.43) *

LnL

-0.1423(-0.74)

-0.1316(-0.19)

-0.1436(-0.77)

1.3536(2.65) ***

1.3856(2.92) ***

1.3567(2.62) ***

1.6076(2.18) ***

LnH

0.4916(2.41) **

0.5919(2.74) ***


 

0.3919(1.37) *

0.5446(1.84) **


 

0.8541(2.18) **

F

1.3463(1.16)


 

1.7860(1.51) *

2.8989(0.72)


 

3.6(0.91)


 

B

0.951(3.91) ***

0.7791(3.28) ***

0.9759(4.48) ***

3.3144(1.66) **

4.1121(1.59) *

3.5832(1.73) **


 

A-R2

0.66

0.66

0.66

0.79

0.79

0.79

0.79

F

71.99

91.67

91.39

2.30

2.26

2.29

2.30

DW

1.64

1.61

1.60

24.25

25.11

25.17

24.24

模型

RE

RE

RE

FE

FE

FE

FE

注:*、**、***分别代表15%、5%、1%的显著性。下同
 

对两组数据的进一步比较,我们发现除了劳动和资本的产出弹性差别外,就水平溢出效果而言,国有企业要好于民营企业。FDI的进入,一方面会通过竞争挤占国内市场,缩小国内企业的生存空间,即“挤出”国内投资,另一方面也会通过示范和人员流动等途径,提高当地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促进当地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有助于当地企业扩大国内市场甚至国际市场份额,产生“挤入”论文怎么写。最终的结果取决于两者对比,就江苏企业而言,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后者占有明显的优势,最终结果表现为“挤入”,这一结论与杨亚平(2007)对广东的研究正好相反[5]。就后向关联效应看来,民营企业占有明显优势,究其原因在于江苏的很多民营企业都在为外资企业提供配套业务,且大多在配套过程中得到了外方资助。仅以江苏昆山为例,到2006年底,为外资配套的民营企业就有1000多家。而江小涓( 2002) 对苏州、上海等地127 家三资企业的调查结果也显示:有58%的样本企业拥有本地供应商, 其中又有69%的企业通过提供技术支持、设立技术标准、参股、合作投资等方式对其本地供应商施加了影响。

(二) FDI市场导向对技术溢出效果的影响分析

外商投资企业一直是江苏出口的主体。2006年,江苏省外商投资企业出口交货值率为50.9%,其中外资独资企业的出口交货值率为60.3%;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出口交货值率为34.3%,其中港、澳、台商独资企业为46.3%;内资企业出口交货值率仅有9.3%,其中私营企业为10.2%*。FDI企业生产的产品,如果有过半外销经济论文,我们称之为出口导向型FDI,否则就是国内市场导向型FDI。按这一标准,出口导向型FDI包括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等10个行业。其余16个行业归入另一组,为国内市场导向型FDI。现分组展开进一步研究。

表2:FDI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技术溢出的回归结果

 

 

 

出口导向型FDI

国内市场导向型FDI


 

国 营 企 业

民 营 企 业

国 营 企 业

民 营 企 业


 

模型8

模型9

模型10

模型11

模型12

模型13

模型14

模型15

C

-0.76(-1.8)

*

-0.54(-1.2)

-13.8(-2.54)

*

-11.25(-3.32)

***

-1.26(-1.1)

-1.22(-1.07)

-4.085(-1.9)

**

-2.83(-1.8)

*

LnK

0.589(5.2) ***

0.54(5.13) ***

1.149(1.71)

*

1.03(2.05)

*

1.27(7.02)

***

1.27(7.50)

***

0.837(1.71)

**

0.724(1.6)

*

LnL

0.123(0.84)

0.22(1. 69)

*

2.153(3.02) ***

1.81(3.72)

***

-0.47(-1.36)

 

-0.47(-1.37)

0.681(1.64)

*

0.528(1.2)

LnH

0.2(0.6)

 

0.273(1.02)

 

2.856(2.22) **

2.0(4.02)

***

0.915(2.8) ***

0.99(3.15)

***

1.253(2.73)

***

0.948(3.4)

***

F

2.74(3.02)

***


 

-11.17(-1.1)


 

1.83(1.65)

*


 

-1.46(-0.33)


 

B

2.06(6.24) ***

1.387(4.28)

***

1.175(0.73)

-0.46(-0.21)

-3.91(-1.16)

 

-3.19(-1.2)

 

4.82(2.76)

***

6.644(1.76) **

A-R2

0.86

0.88

0.85

0.85

0.58

0.71

0.72

0.74

F

88.96

124.6

28.85

31.16

34.53

12.82

15.7

18.33

DW

1.5

1.43

2.62

2.76

1.9

2.73

2.28

2.30

模型

RE

RE

FE

FE

RE

RE

FE

FE

注:模型8、9、12、13为出口导向型,10、11、14、15为国内市场导向型。
 

交叉分组估计结果见表2(模型8-15)。由模型8-11可知,当FDI为出口导向型时,就后向关联溢出效应而言,国有企业为正,民营企业不显著。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当FDI企业产品大部分出口时,为保证产品质量,外资企业从国外采购大部分原材料和中间产品,同时也从国内技术水平较高的国有企业采购部分国内能够生产且满足质量要求的中间产品,而技术偏低的民营企业基本上被排除在采购清单之外。就水平溢出效应而言,国有企业不显著,民营企业为正。说明民营企业比国有企业更善于通过学习、模仿、人员流动获得较好的技术溢出效果,而国有企业由于固有的体制弊端使得它缺乏学习的动力(王成歧,2005),尤其是当外资企业为出口导向,内资企业与外资企业在国内产品市场竞争不激烈时更是如此。

当FDI企业为国内市场导向型时,由于FDI企业更多的关注国内市场,提供合乎国内需求的产品,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会面对外资企业的竞争,并在竞争中向对手学习,因而都能从FDI企业的水平技术溢出中获得好处,LnH的系数均为正且都在1%的水平下显著。但就后向关联溢出效应而言经济论文,国有企业不显著,民营企业为一较大的正数,模型14的显著性水平达到1%。这充分说明当FDI企业为国内市场导向型时,民营企业因为为FDI企业提供了大量的原材料和中间产品,充分享受了FDI企业的后向关联技术溢出效果。原因在于FDI企业产品在国内市场销售时,价格成为首选,质量处在从属地位,为了降低产品价格,FDI企业倾向于向价格更低的民营企业购买中间产品。

就前向关联溢出效果看来,国有企业显著,民营企业不显著,说明外资企业提供的高质量的中间产品,有助于国有企业产品质量的提高,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国有企业一般都有自己的主导产品,而不是把为外资配套当作自己的主要业务论文怎么写。

鉴于江苏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主体的现实*,而就FDI技术溢出总效果来看,民营经济相对来说又优于国有企业(见模型8-15),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在很大程度上,民营经济是吸收FDI技术溢出的主体,下文的研究专门针对民营经济角度展开。

(三)基于FDI竞争压力的技术溢出效果分析

一般认为, 随着FDI的进入,东道国国内市场竞争程度也加剧,外资企业对当地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

表3:基于FDI产出占行业总产出比例的分类回归结果(民营企业)

 

 

 

模型16

模型17

模型18

模型19

模型20

区间

10-45%

10-50%

10-60%

15-45%

45-85%

C

-2.256(-1.99)**

-3.0794(-2) **

-3.8764(-1.99) **

-10.254(-2.3) **

-10.93(-2.23) **

LnK

1.23(1.92) *

1.1661(1.9) *

0.6228(1.49) *

1.2069(2.2) **

-0.012(-0.1)

LnL

-0.0838(-0.2)

0.1936(0.62)

0.9881(2.38) **

1.5207(3.15) ***

3.902(2.92) ***

LnH

1.1(2.5) **

1.0149(2.48) **

0.3553(1.5) **

2.17(2.56) **

-0.6236(-0.78)

F

-2.0528(-0.35)

-1.393(-0.25)

1.847(0.4)

-10.816(-1.17)

2.5735(0.68)

B

5.6216(2.51) **

4.9645(2.7) ***

4.0856(2.25) **

2.3136(1.73) *

4.9874(1.47) *

A-R2

0.74

0.76

0.79

0.78

0.71

F

17.4

19.83

22.9

21.3

11.45

D-W

2.37

2.27

2.28

2.43

2.78

模型

FE

FE

FE

FE

FE

就越明显。但随着FDI的持续进入,技术溢出效果与外资比例呈正比关系是否仍然成立呢?我们借鉴分段回归的思想,根据2000-2006年FDI产出占行业总产出的比例,来探讨FDI技术溢出的相对较优区间。相关数据表明经济论文,在江苏26个行业中,FDI产出比例在10%和85%之间,我们每次增减5%进行分段回归,有代表性的结果见表3。
 

由表3可知,就水平溢出效果来看,15-45%的区间最好;就后向关联溢出效果来看,10-45%的区间最大,综合考虑两者的溢出效果,当外资比例在15-45%时,FDI的技术溢出效果相对较优。这一结论与许和连等(2007)的研究大体一致。一般而言,FDI的进入会引入新的竞争,迫使国内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快学习与模仿的力度,所以在开始阶段,随着外资比例的提高,技术溢出效果越好。但外资比例的持续增加,意味着对内资企业的长期挤压,最终导致内资企业市场竞争力的缺乏,此时内资企业往往不具备足够的能力去吸收FDI企业的技术溢出(Kokko,1996),形成了技术溢出的门槛。同样,如果外资企业在行业中占的比重相对较小, 也不能够对当地企业产生足够影响而使得溢出效应明显。

五 几点结论和建议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几点有意义的结论。就整体情况来看,FDI企业的进入,对江苏省内资企业并没有产生明显的“挤出”效应,反而通过水平溢出和后向关联溢出促进了内资企业产出的增长,但后向关联溢出的效果好于水平溢出的效果。就分组情况看来,有以下几点:①当FDI为出口导向时经济论文,国有企业通过后向关联溢出,民营企业则通过水平溢出获得了FDI技术溢出的好处;②当FDI为国内市场导向时,国有企业通过水平溢出,民营企业通过水平和后向关联溢出,获得了FDI技术溢出的好处;③就前向关联溢出效果看来,国有企业均显著,民营企业均不显著,原因在于国有企业一般都有自己的主导产品,而不是把为外资配套当作自己的主要业务;④就总的溢出效果来看,民营企业要好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是FDI技术溢出的吸收主体,民营企业获得FDI技术溢出的相对较优区间为15-45%。

总的来说,后向关联溢出是比水平溢出更重要的溢出途径,民营企业是比国有企业更重要的技术溢出的吸收主体。未来政府政策取向应该以加强后向关联溢出为重点,不再设置外企产品外销的比例约束,在加强国内市场导向型FDI与民营企业联系的同时,确实采取措施加强出口导向形FDI与国有、民营内资企业的联系,避免形成“飞地”经济。民营企业要加强学习和技术创新,通过为外资配套积极加入外资产业链,丰富与外资的联系,以获取更多的FDI技术溢出的好处。


参考文献:
[1]王劲松、史晋川、李应春,2005,《中国民营经济的产业结构演进――兼论民营经济与国有经济、外资经济的竞争关系》,《管理世界》,第10期82-92页
[2]李子奈、叶阿忠,2006,《高级计量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3月版
[3]张晓桐,2007,《Eviews使用指南与案例》,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年2月版
[4]许和连、魏颖绮、赖明勇、王晨刚,2007,《外商直接投资的后向链接溢出效应研究》,《管理世界》,第四期,24-32页
[5]杨亚平,2007,《FDI 技术行业内溢出还是行业间溢出―基于广东工业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 中国工业经济》,第11期73-79页
The Research of FDI Technology Spillovers in Jiangsu Manufacturing Industry Which Based on Panel DataAbstract:This article uses panel data of 2000-2006 year to analyzethe intra-industry and inter- industry technology spillover through FDI todomestic enterprises in jiangsu province.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FDIenterprises did not exert a “crowd-out” effect to jiangsu, on the contrary,promoted the output growth through horizontal and backward linkage. Thedifferences between state-owned enterprises and non-state-owned enterprises arebig. As far as the total technology spillover effects are concerned, the state-ownedenterprises are better than that of non-state-owned enterprises, and thenon-state-owned enterprises are the most important absorbing body of technologyspillover state-owned enterprises. The backward linkage spillover is moreimportant way compared with horizontal spillover. The non-state-ownedenterprises’ spillover has a better effect when the proportion of the foreignenterprises’ output to the total output in the same industry is about 15-45%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中国服务业就业吸纳能力下降之谜―基于Baumal模型扩展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
下一篇论文:集聚效应、辐射效应与城市圈区域收入差异—基于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圈的分析
经济管理分类
电子商务论文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管理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网络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客户关系管理论文
酒店管理论文 物流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金融论文
教育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广告设计论文
相关经济学论文
最新经济学论文
读者推荐的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