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管理 > 经济学论文

珠三角地区产业升级所面临的困境与对策

时间:2011-04-24  作者:秩名

论文导读:1.高素质人才短缺,已成为制约珠三角产业升级的“瓶颈”。产业升级需要大量的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力。2.升级还是转移,不少珠三角企业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
关键词:珠三角,产业升级,困境,发展方式
 

一、珠三角产业升级面临的困境

1.高素质人才短缺, 已成为制约珠三角产业升级的“瓶颈”。论文参考。

产业升级需要大量的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力。但是, 近年来珠三角不仅出现持续的“民工荒”, 而且普遍缺乏高水平的技能人才和管理人才。据统计, “十五”期末, 珠三角中级工以上技能人才缺口近200万人, 其中, 高级工以上技能人才缺100多万, 仅数控技能人才缺口就达10多万。有的工种甚至出现断层。珠三角虽拥有不少走在国际化进程前列的企业, 如华为和TCL等,但整个区域所拥有的国际化人才数量远不能满足企业和产业发展的需求。论文参考。改革开放至今累计的16万海归人员中,有4万人北上首都,5万人留在上海,只有6000多人南下深圳。珠三角地区在高素质人才引进上的落差可见一斑。随着珠三角的产业不断升级,劳动力素质不相适应的矛盾会更加尖锐。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供不应求的问题会成为制约产业升级的关键因素。

2.升级还是转移,不少珠三角企业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

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 珠三角的企业有两种选择:一是加快企业的产品升级;二是实现企业向综合成本低的地区梯度转移。与企业的产品升级相比,企业转移阵地则相对比较容易。但是,对于在珠三角投资的企业来说,即便转移到珠三角地区周边市县,如新会、韶关、肇庆等地,也会遇到许多实际问题,如:很难租到合适的厂房,难以招收到熟练的劳动力等。倘若转移到中西部地区则更面临物流成本飙升、配套服务薄弱等困扰。对于珠三角大多数企业来说是主动转型升级还是迁移到粤东西北或我国中西部地区将面临痛苦的抉择。

3.珠三角当地政府担心出现产业空心化,缺乏产业升级的足够动力。

产业升级必定会迫使一些企业倒闭或转移。随着区域竞争不断加剧, 珠三角不但面临国内长三角等地区对制造业高端环节的竞争,而且还面临着国内其他地区以及国外越南等新兴开放国家对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源的抢占。当珠三角低附加值产业的转移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时,该走的走了,希望来的高科技企业并非就会如期而至,当地企业的产业升级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办到的事情。珠三角当地政府普遍担心传统产业大量倒闭或转移后,新兴产业部门无法迅速成长,造成新旧产业之间衔接不平稳,从而形成经济发展的“真空”,导致经济发展速度大幅度下降,甚至出现区域内产业的空心化。事实上,近年来一些外资企业已开始撤离珠三角,珠三角经济发展速度已出现下降趋势, 产业“空心化”苗头浮现。由于担心出现产业空心化,珠三角当地政府对于产业升级还是说得多,做得少。

4.珠三角本地居民的既得利益,已成为产业升级的阻碍因素。

产业升级是一场改革,改革的难度比经济发展本身还要大,因为改革需要打破强势群体的既得利益格局,使利益重新分配。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聚集与大量外来民工的涌入,给珠三角本地居民带来了丰厚的租金收入。珠三角产业升级后,无论是发展资金密集型产业还是高新技术产业,都会导致租房的外来民工数量大幅度下降,从而影响到不掌握其他谋生技能、全部或主要依赖租金为生的珠三角本地居民的经济收益。本地居民与地方政府之间有着盘根错节的关系,政府在推进产业升级时,不可能不考虑他们的利益, 从而就延缓了产业升级的进程。

5.风险与效益的非对等性,严重影响着珠三角地方政府官员推动产业升级的积极性。

对于地方政府官员来说,产业升级具有一定的风险,而且风险与效益是不对等的。产业升级既是一项长期、艰难的工作,又必定会经历经济发展的阵痛,甚至是完全失败。这势必影响珠三角地方政府领导的政绩。产业升级也可能产生巨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但地方政府领导一般是四年换届一次,产业升级很可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二、珠三角产业升级的应对策略

1.从全球产业链条的战略高度,把握珠三角产业升级的发展方向。

在发展初期,由于缺乏技术和资金,但劳动力丰富而且价格便宜,按比较优势原则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从制造加工环节参与国际分工,是珠三角经济起步时的必然选择。但产业链的低附加值和土地、水、电、劳动力等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珠三角不能永远停留在这一阶段。珠三角地方政府应把握全球产业链动态组合与创新的规律,善于在某些产品或产业找到突破口,敢于投入、大胆创新, 通过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创立自主品牌以及争取国际流通渠道主动权、终端市场控制权,向产业链高端延伸升级,形成国际贸易与国际分工的新格局。论文参考。

2. 加强我国与香港地区的经济金融合作,积极推动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的融合。

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的融合已成为全球产业经济发展的主流和趋势。现代服务业正加速向现代制造业生产前期研发、设计,中期管理、融资和后期物流、销售、售后服务、信息反馈等全过程渗透。珠三角是我国最大的国际现代制造业中心,香港是世界级的服务业基地。珠三角和我国香港有地缘和人文优势,在服务业发展过程中有很强的互补性。可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基础上,借助我国香港服务业的资金、人才和技术的力量,在做强高新技术产业的同时,做大现代服务业,实现两者并重发展,进而实现产业优化升级。

3. 制定切实可行的产业政策,引导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高科技产业不仅具有远大的市场发展前景,而且对其他传统产业的更新改造具有积极影响,是决定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未来发展前景的关键因素。但是,产业升级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传统产业的崩溃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更不能抛开原有的传统产业不管,另起高新技术产业的炉灶。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不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而且具有不断融合的趋势。珠三角的传统产业,既有广阔的市场需求,又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潜力巨大。珠三角能否成功地完成产业升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传统产业与高新技术企业结合的紧密程度。珠三角只有通过制定可操作性的产业政策,同时,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发展,才能稳步实现产业升级。

4.协调好地方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形成产业升级的良性互动。

企业是产业升级的主体,但仅仅依靠企业自身的力量也是不够的。地方政府在产业升级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地方政府应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官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 通过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凭借市场的内生力量,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从而推动产业升级。地方政府要加大财政对企业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为企业提供公共创新平台,如公共实验室、公共检测中心、公共的服务体系、公共的信息库等,为产业升级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地方政府要通过出台具体政策,从土地、税收、融资等方面扶持一批优势企业建设好技术中心,实施科技开发、产业转化一体化经营, 加快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政策引导作用。在协调地方政府与企业共同促进产业升级方面,深圳提供了很好的范例。深圳通过地方政府的积极引导,目前已实现90%的技术研发机构在企业,90%的研发技术人员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经费来自企业,初步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

5.建立区域协调机制, 共同推进产业全面升级。

广东省要建立专门的政府机构,协调和促进珠三角与粤北山区和东西两翼的交流与合作,联手推动珠三角产业向粤北山区和东西两翼转移,促使珠三角“腾笼换鸟”。一方面,把土地需求量大、劳动密集的加工生产环节转移到粤北山区和东西两翼,以促进粤北山区和东西两翼的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另一方面,将高新技术企业和跨国公司总部和研发中心引入珠三角,以推动珠三角的产业升级。由于条块分割的经济体制, 珠三角地区市、县经济结构趋同的现象比较严重。从不同城市看,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肇庆、惠州7市的40类大产业中,排在前6位的大多是电器、服装、电子、纺织、食品加工、非金属制品等6大产业。从一个城市看,以佛山为例,在市区、石湾区、南海市之间不到50平方公里的地区间,竟有250多家陶瓷生产企业。由于产业结构趋同,地方和企业之间常常发生过度竞争和恶性竞争,造成资源严重浪费。同时,使得产业升级的空间日渐萎缩。珠三角的龙头之争更损害了珠三角的整合进程。在珠三角,如果各个镇、各个城市仅仅注重自身的发展,而忽视各自的科学定位和相互间的协调发展,那么不仅会阻碍区域竞争力的提升,而且还会制约各镇市自身的经济发展。要加快珠三角的产业升级,必须加强珠三角城市群各城镇之间、城乡之间以及珠三角与周边地区之间的资源、设施与空间整合,实现内部优化、外向拓展的目的,形成区域一体化产业全面升级的发展格局。

6.发展循环经济型产业集群,促进粗放型发展向集约型发展升级转变。

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产业集群得到了快速发展,并成为珠三角产业发展的一大亮点。在珠江东岸,以深圳、东莞、惠州及广州为主体, 形成了著名的电子信息产业走廊,经济规模近4000亿元,是全国规模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在珠江西岸,以佛山、中山、江门、珠海为主体,形成了电器机械产业集群,经济规模达1000多亿元。在东莞、佛山、中山等地,产业集群销售收入相当于当地GDP的40%以上。但是, 近几年来珠三角产业集群的发展壮大面临着污染严重、生态环境脆弱、资源相对贫乏等诸多问题的制约。为使经济可持续发展,珠三角当地政府必须制订循环经济的发展战略,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促使企业将污染最大限度地在内部进行处理,少排放废物,并且加强上下产业链之间企业的联系,对所排放的废物尽可能重复利用、循环使用。要积极推广清洁生产技术,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着眼于将污染预防应用于生产全过程,把污染消除在生产过程中,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参考文献:
[1] 张耀辉.产业升级的真谛在于创造需求.工业技术经济,2002,(02)
[2] 王健康、王梓安.珠江三角洲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提升策略[J].特区经济,
2004(4):26-29.
[3] 彭春华.产业转移:广东准备好了吗?大经贸,2005,(04)
[4] 景体华:《2006~2007年: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
[5] 徐印州.珠三角经济发展观察与展望.广东商学院学报,2009,(02)
[6] 肖顺发.内环珠三角地区产业发展选择.特区实践与理论.2009,(06)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新疆加工贸易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研究
下一篇论文:珠三角服装产业发展问题研究
经济管理分类
电子商务论文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管理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网络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客户关系管理论文
酒店管理论文 物流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金融论文
教育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广告设计论文
相关经济学论文
最新经济学论文
读者推荐的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