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管理 > 经济学论文

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体系和长效机制

时间:2011-04-23  作者:秩名

论文导读: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更符合职业教育的规律,更符合我们党的教育方针,更有益于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成长,所以它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长远大计。高职教育发展的中一条重要的经验,那就是: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这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举措。通过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行机制市场化、基地功能多样化,根据生产流程和职业岗位要求,建设集“学做合一、生产与实训合一、教学与技术服务合一”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紧密型的校外实习基地。
关键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
 

0、引言

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更符合职业教育的规律,更符合我们党的教育方针,更有益于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成长,所以它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长远大计。实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就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就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职业教育发展道路,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性转变,是关系职业教育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一个关键性战略举措。职业院校都要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人才培养模式。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实训时间不少于半年。要建立企业接收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企业要与学校共同组织好实习期间学生的相关专业理论教学和技能实训工作,做好学生实习中的劳动保护、安全等工作,要为顶岗实习的学生支付合理报酬。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读制度,这是一个基本的考虑,核心的问题就是推进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关键的问题是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读制度。

1、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基本特点

一是学校理论学习与企业岗位实践交替进行,学用紧密结合;二是企业参与了育人的过程;三是学生具有双重身份;四是具有两个教学场所。

工学结合是职业学校一种培养的模式,也称为半工半读。对于工学结合,一般把它理解为学校学习和岗位工作交替进行的培养模式,即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部分时间在学校学习和部分时间在企业工作,两个过程交替进行。

同时工学结合是在校企双方联合办学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其实质是产学合作、联合育人,利用学校与社会两种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使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起来。

工学结合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体现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指导思想。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学习书本知识、掌握实践技术,形成劳动技能。从认识论的角度说,学生知识、技能的学习掌握过程,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往复循环,不断提高的过程。实行工学结合学生既能学习理论,又能在专业理论的指导和企业技术师傅的启发、指点下,通过自身有意识的实际操作,更容易娴熟地学会技术,增长技能。对他们的将来就业会有极大的帮助。

工学结合的适用范围:从企业的角度考虑,适用于企业所需的工种,一般是用人紧缺的岗位为宜;从学校培养人才的角度考虑,适用于操作熟练程度或技术要求比较高,学生需要较长时间在企业实习才能掌握实践技术的专业。

2、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对策和创新运行机制

高职教育发展的中一条重要的经验,那就是: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这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举措。

1)牢固树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理念

树立正确的办学理念是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先导,因此必须突破原有的思想禁锢和思维定势,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放到一个新的高度去加以认识和理解。论文格式。(1)深刻认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意义。(2)大力拓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工作思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内容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拓展的,高职院校要在明确自身办学定位的基础上拓展思路,以就业为导向,以生产、教学、研发为依托,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办学实力和办学层次,扩大校企互利互惠的接合点。只要是有利于双方效益提升,有利于人才培养,各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形式都可以尝试。(3)不断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合作功能。职业是职业教育存在的源头,职业的诉求连接着企业的职业岗位,这是校企合作功能定位的基础。高职院校要建立为用户服务的理念和强烈的使命感,在自身功能定位上为企业发展担负起应尽责任,保证教育行为与企业的需求不错位,主动融入企业发展的产业价值链。

2)动态设置、调整专业和开发课程

从教育与社会需求的结合点入手,把企业岗位、技能要求与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体系、课程教学的组织实施有效结合起来,让企业由配角变成主角,参与到学校的教学、管理和决策。(1)紧贴区域经济需求,校企共建专业。邀请行业企业专家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根据行业企业需求开设或调整专业,让行业企业共同参与制订专业发展规划、人才培养方案等。在校企合作中努力探索多样化实现形式。一些有条件、有特色的专业可以和行业企业共建,如以企业来命名一个专业或一个系,该专业(系)的全部毕业生都作为企业的准员工,企业从学生一进校就全程介入教学过程。(2)以企业生产活动和职业岗位能力分析为基础,校企共建课程体系。以行业制定的职业能力标准和国家统一职业资格等级证书制度为依据,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道德及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出发点,把岗位职业能力标准作为教学核心内容,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的核心课程和实训教材,并根据产业需求、就业市场信息和岗位技能要求组建课程群。以职业能力导向改革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实践技能的学习,注重对能力的评定和实践的考核。

3)共建共享校内外实训基地

通过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行机制市场化、基地功能多样化,根据生产流程和职业岗位要求,建设集“学做合一、生产与实训合一、教学与技术服务合一”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紧密型的校外实习基地。拓宽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渠道,开发校外实习基地的多专业实训功能,建立多种类型实习基地,实现校内外基地的紧密衔接。

4)建立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的师资团队

校企合作的关键问题之一是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的师资团队,专业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是形成在本专业(行业)中具有影响力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组建“校企互通、动态组合”的兼职教师队伍。拓宽兼职教师来源,建立校外兼职教师数据库,通过正式引进、柔性引进和与企业“共引共享”等方式,聘请行业企业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来校兼职上课。充分发挥高校人才资源优势,在校企共享人才资源中为行业企业提供各种技术支持与服务。通过与行业企业共同建立科技创新服务平台、重点实验室和研发中心等,校企共同开展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发与技术服务,使其成为区域推行新技术、研发新产品的中心,做到以科技服务密切校企关系。

5)建立基于工学结合的教学管理体系

针对工学结合教学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按照“工学结合”对教学管理的实际需求,不断完善教学管理的组织系统、信息反馈系统、评价和考核系统。建立适合“工学结合”需要的教学管理运行体系。论文格式。根据工学结合的要求,围绕规范日常教学行为与实践教学运作过程,修订或重新制定相关政策加以规范与促进,不断提升教学管理内涵,提高服务质量。建立适合“工学结合”需要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根据工学结合的要求,通过完善教职工工作考核、奖惩条例,强化激励机制和考核机制,完善校内津贴分配暂行办法等措施,建立一系列适合工学结合的教学质量保障制度,确保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推行。建立适合“工学结合”需要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3、结语

高职教育要发展,实践证明业教育不能脱离生产实际,学生在工学结合教育模式下,在真实工厂环境中,在真实的岗位工作中,提高了职业岗位的工作能力,提高了就业的竞争能力,为企业所需要。工学结合是一门重要的综合实践形式,它由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同参与,具有管理主体多元化、实习地点分散化、实习内容多样化等特点。论文格式。为保证工学结合实习的顺利、有序进行,必须通过构筑规范的实习管理体系,来加强实习过程的组织与管理。


[参考文献]
[1]国务院 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Z].国发〔2005〕35号
[2]教育部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
[3] 温家宝.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34).
[4]向才毅.职业学校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J].职教论坛,2006,(9).
[5]聂劲松,白鸿辉.半工半读教育制度的合理内核与改革实施[J].职教通讯,2006,(5).
[6]温从雷,王晓瑜.芬兰学徒制培训基本特征和质量管理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6,(10).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略谈经济类报道中的数据应用
下一篇论文:论WTO与中国的粮食安全
经济管理分类
电子商务论文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管理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网络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客户关系管理论文
酒店管理论文 物流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金融论文
教育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广告设计论文
相关经济学论文
最新经济学论文
读者推荐的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