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P要对外部资源的筛选、利用分析,及服务的监控和追踪负起责任。
转介前:向外部服务商提供客户状况及需求;向客户提供外部服务商的专业资质、水平、临床条件,以增强可信度,为顺利治疗奠定基础。
服务中:加大监控力度,了解服务程序,追踪客户配合程度。
服务后:进行后续性的支持和管理,并向服务商和客户所属上级、组织提供及时回馈。
信息管理系统平台
2.4有别于心理咨询
往常,当我们提及企业员工帮助计划(EAP)时,有人以为EAP就是心理咨询,其实,这是对EAP的极大误解。不可否认,心理咨询在整个EAP服务体系中,充当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这二者无论是在服务领域,还是在技术运用、效果评估方面,都有着巨大的区别。
我列一简表,对二者作个功能区分。
区分类别 |
EAP服务 |
心理咨询 |
客户类型 |
个人、组织 |
个人 |
关注角度 |
聚焦于工作场所,同时关注多重客户 |
关注个人的心理健康程度、情绪反应 |
运用技术 |
咨询、管理、培训 |
心理访谈、治疗技术 |
信息挖掘 |
要深挖信息,尤其是与工作场所相关的信息 |
信息会逐渐自我暴露,咨询者等待信息出现 |
效果评估 |
可以很快地做出评估,制定计划 |
至少需要2、3次才能作出评估 |
咨询师作用 |
咨询师占主导地位,突出表现于指导 |
咨询师与客户一起合作,共同成长 |
关系运用 |
关系是为了执行计划 |
关系是帮助解决问题的关键 |
3 EAP的执行模式分析
3.1 EAP的实施模式研究
按照国内外众多专家的研究发现,EAP的执行模式得到公认的有四大模式:
“按服务来源划分,员工帮助计划可分为以管理为基础的内部模式,一契约为基础的外部模式,以资源共享为基础的联合模式、以专业化和灵活性相结合的混合模式四种。”[4]
综合张西超、王雁飞、朱瑜等众多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为更清楚地表述,我将四种模式列一简表进行比较分析:
模式 |
内置模式 |
外设模式 |
联合模式 |
整合模式 |
概念 |
在组织内部设置,由内部专职人员负责员工帮助计划项目的策划和组织实施。 |
是组织将员工帮助计划外包,由外部专业人员或机构提供员工帮助计划服务。 |
指若干组织联合成立一个专门为其员工提供援助的服务机构,该中心专门配置专业人员。 |
是指组织内部员工帮助计划实施部门与外部的专业机构联合,共同为组织员工提供援助项目。 |
优点 |
针对性强,适应性好,同时,节省企业开支 |
保密性好,专业性强,服务周到,信任度高 |
能最大限度的节省经费,协同性强 |
降低企业内部人员负担,减少企业经济支出 |
缺点 |
设计方案主观性大,专业性有待提高,涉及隐私,员工认同度不够 |
费用高,对组织了解不够 |
较难组织,同时,几个部门合作,较易发生冲突 |
这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模式。 |
3.2国内有关EAP模式的探讨
“EAP服务中心”模式
根据我国EAP发展的现状,山东鲁东大学姚春艳和张光旭认为,“EAP服务中心”模式应是中国发展EAP的首选模式。[5]
“EAP服务中心”是指由不属于任何提供治疗或护理服务的机构的EAP专业人员发起并发展的一个自由的,独立的资源,向不同的工作组织提供EAP服务。
在这种模式中,EAP服务中心的主要角色就是为每个客户组织设计,执行和维护适合于他们的EAP项目,包括培训,宣传,短期的个体咨询,对员工的问题进行评估和诊断,转介,跟踪和反馈。EAP服务中心不直接提供治疗或护理。当治疗和护理是必须时,服务中心会将其转介到适当的治疗或护理机构。
但是,我们应明显地看到,这种模式只是一种中介,它不直接对客户的问题负责,因此,难以跟踪客户的需求和状况,难以深入到客户群体中。
整合发展模式
北京易普斯企业管理服务中心的易普斯EAP模式和上海林紫EAP模式,都提出EAP中国化的整合发展模式。这一模式强调从组织内外部EAP的建立及两者之间的协同作用,从而更加系统的为企业服务。[6]
确实,整合模式是最为理想的,既能保证工作人员的专业性,员工的信任度,同时,也有组织内的联系人可以协助推进整体项目,并对质量进行监督。它充分融合了内置模式和外设模式的优点,又很好地弥补了各自的缺点,强强联手,使得EAP效益最大化。
4 国内推行EAP的相关因素分析
4.1高层认知是关键
要在还处于集权管理模式的企业里推行EAP服务,充分说明了企业高层管理者对EAP项目的关注、支持和重视,是多么的重要。但是,目前很多企业主还有着根深蒂固的物质情结,关注物质与财富,而对人的认识,尤其是对于基层员工的认识,并没有更新自己的观念。如果说关注员工,更多的也是关注员工的工作表现与个人绩效,而很少去关注员工工作背后的东西,诸如家庭、心理与行为的密切关系。所以,改变组织领导层的观念意识,培育企业高层管理者的项目认同感,从而获取他们的支持应是推行企业员工帮助计划首要解决的问题。
4.2诚信保密是前提
对于EAP服务的实施者来说,角色定位永远是一个中立者。EAP服务在运用心理技术时,肯定会触及员工的隐私,信息更加自由了,对员工隐私也更加关注了。而这就涉及到保密原则。但同时也有个“道德两难”问题,一方面你要对员工的隐私保密,另一方面一旦涉及到安全问题,(如企业安全部门的职员错误操作),你就有告知义务,行使汇报的职权。
如何在EAP服务的提供者、求助员工和企业之间建立一套完整的诚信体系,是关乎EAP能在企业走多远的核心要素之一。
4.3效果评估是后盾
企业是因为利润而生存,它永远靠数字来说话。所以,在推行EAP项目时,拿出有说服力的数据,究竟其他企业购买了EAP服务后,取得了哪些成效?用鲜明的数据,通过对比行为分析,这是EAP的生存之道。
[1] William R. Schleicher .改变的结构.CEAP,2008,10,38
[2] Brenda Blair.工作世界中的EAP.CEAP,2008,10,78
[3] Paul Roman ,Terry Blum .EAP的核心技术.The LAMACAN.1985,3,
[4]王雁飞.国外员工援助计划相关研究述评.心理科学进展, 2005,13,255
[5]郭朝晖.企业员工援助计划的应用效果及导入.科技与管理,2006,2,152
[6]白龙.EAP中国化及整合模式探讨.华商,2007,22,14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