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管理 > 经济学论文

我国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研究

时间:2016-02-23  作者:郑斐斐
  其次,继续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加快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尤其是要改变农业生产传统的分散经营模式,实行规模经营,获取规模效益,促进农村居民收入持续增加。

目前在城市,房租收入、证券投资收入等财产性收入已成为许多家庭的重要收入来源,而对于地处偏远地区的广大农村居民来说,财产性收入的来源几乎只有银行储蓄一种方式,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农村居民根本就没有财产。2006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实际增长7.4%,增收的部分主要来源于工资性收入和生产经营收入,这两者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量的贡献率为60.2%,财产性收入的贡献则微乎其微。这说明农村居民的财产基础十分薄弱。

现阶段我国农村居民收入水平还很低,财产基数小,财产性收入所占比重低,在目前我国银行利率实际较低的情况下,在广大农村居民获取财产性收入更是变得十分困难的前提下,提高当前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和生产经营性收入是增加其财产性收入的前提条件。

2.提高农村居民整体素质,转变投资观念

(1)首先大力发展农村基础教育。要切实办好农村中小学,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彻底扫除青壮年文盲。同时建议在初中阶段根据学校、当地实际情况开设经济学基础课程作为一门选修课,向农村学生渗透经济学思想,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经济意识和头脑。其次要加强中高等教育,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其他类型的继续教育。在这一阶段的课程设置上,所有专业都可以尝试适当开设经济学、投资学课程,提高他们的经济分析能力,让他们掌握一套经济学分析方法和投资技术,彻底转变保守落后的投资观念。同时,也可减少投资的盲目性,敢于和善于参与风险性投资增加获取财产性收入的可能性。

(2)要改变农村居民的投资理念。可以采取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形式对投资致富典型事迹进行宣传,增强农村居民投资理财观念,同时还要提供相关知识的培训。关于农村居民的培训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电脑知识培训;二是投资理财知识培训;三是投资观念教育;四是风险教育。在方式上,可以由政府出资培训,也可以鼓励各种社会力量进行培训,还可以由金融机构,例如证券公司或邮政储蓄银行,在对农村居民进行宣传的同时进行培训。

3.加快土地流转进程,使农村居民获得切实可靠的财产性收入

土地承包权本身被认为是一种财产权,因此农村居民土地的承包经营权则成了最重要的资源,由于国内农村土地属于集体所有而非个人所有,因此土地的承包经营权流转,使其资本化则成了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的主渠道。所谓土地承包权资本化,指的是农村集体所有、家庭承包使用的土地如何在流动和交易中被货币化,并以资本形态进入再生产过程,其收益形式不再单纯表现为租金,更多表现为红利(蒲奇军,2007)。世界上如果没有交换,就很少有财富。这种原生的自由市场交换制度,对财富的创造力是无法想象的。这更加促进了社会分工的细化和完善。土地就是这样,如果农地不能进入市场交易,土地的价值就无法得到体现,土地就不能货币化,广大农村居民就无法真正获得财产收入,无法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在农业投入的边际收益递减的情况下,依靠技术进步和土地的规模经营是提高土地经营效益的有效途径,而这就要求土地应该适时地进行流转。

目前,国内许多专家学者对农村土地的流转方式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讨。认为目前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按照自愿有偿原则,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是可行的方法(熊学慧,2005)。在城乡二元体制改革过程中,应当允许农村居民承包地使用权的抵押,以提高农村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厉以宁,2007)。

4.扫除制度障碍,增加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

首先,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促进农村土地流转。从法律上理顺土地所有权、经营权和使用权的关系,完善农村居民土地的征占补偿机制,加快土地征用制度改革,让农村居民从土地的出让、转让中得到财产性收入。其次,完善农村住房制度,为农村居民住房的租赁和出售提供法律保障。改革现有的农村土地使用制度,保障农村居民拥有宅基地的使用权;完善农村住房产权登记制度,保障农村居民拥有完整的住宅产权。同时加强住房出租和转售的工商行政管理。再次,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促进农村金融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拓展其业务种类,丰富金融产品,增加专为农村居民的金融理财服务,让更多的农村居民也能拥有财产性收入。同时,充分发挥农信社的作用,把农信社从原来的合作制改为股份制的金融机构,引导、鼓励、支持农村居民投资入股。另外,人民银行要发挥监督职能,禁止极少数大股东操控,保护好小农村居民股东和储户的利益。最后,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建立一个内容完整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解除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彻底改变农村居民以自我保障为主的局面,增强农村居民的抗风险能力,敢于参与风险相对较大、收益率更高的投资入股,从中获得尽可能多的财产性收入。

5.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拓宽投资渠道

首先要实现农业产业化,使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化、集约化和效率化,最后达到农业增产和农村居民增收。增加农村居民的资本存量,为农村居民拥有财产性收入准备好一个前提条件,为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物力、财力和人力基础。

其次,注重农村第二、三产业的同步发展。只有发展好农村第二、三产业,才能加速小城镇的建成,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减少农村居民基数,使农村居民财产性生产要素拥有量规模递增;同时各类乡镇企业特别是股份制企业也为农村居民开拓出投资入股的新渠道,最终形成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这样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为一体,为农村居民拥有更多的财产性收入创造财力条件和更宽泛的投资渠道。

总之,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增加的空间很大,我们相信只要采取多种措施,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提供便捷的投资理财服务、改变农村居民的投资理财观念,有效改善现阶段农村各项政策措施等,广大群众才能更稳妥的获取财产性收入,把“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的重点落实在“更多群众上”才能逐步缩小贫富差距,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吴小龙,周敏丹.对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思考[J].农业考古.2006,(6).
[2]孙继辉.增加农民收入的新思路[J].管理世界, 2004,(4).
[3]厉以宁.城乡二元体制改革.[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
[4]胡文国.我国农民收入增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经济科学.2004,(4).
[5]陈家泽.《制度缺陷使中国农民与财产性收‘绝缘’》[N].中国经济时报.2007
[6]李实.《鼓励财产性收入是否会加大差距》[J].人民论坛.2007,(23).
[7]易宪容.《民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的前提和条件》[J].经济展望. 2007,(12).
[8]止凡.《先有财产,然后才有财产收入》[J].新西部. 2007,(10).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台湾经济快速发展下建筑发展的回顾
下一篇论文:FDI对江苏省纺织品出口的影响
经济管理分类
电子商务论文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管理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网络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客户关系管理论文
酒店管理论文 物流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金融论文
教育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广告设计论文
相关经济学论文
最新经济学论文
读者推荐的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