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管理 > 经济学论文

新“山寨”的多维透视

时间:2016-01-29  作者:王燕
而“山寨”基本义中就有“隐蔽”和“规模小”的隐含意义,用“山寨”来指称这些地下工厂,一开始可能是一种形象的比喻,后来逐渐固定下来,形成了新义“隐蔽”和“规模小”。

 

表示“隐蔽”义的如:

(16)早期走上“山寨”之路的人,主要与当时手机行业的大环境有关。经历2002到2004年的短暂繁荣后,国产手机突然掉入冰窟,南方高科、科健、易美等一批红极一时的厂家轰然倒地。这些公司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部分进入其他品牌厂家,更多的是自己另起炉灶。但由于资金和实力不济,只能偷偷摸摸地干“地下工厂”。(《IT时代周刊》2008年8月5日》)

表示“规模小”义的如:

(17)“山寨厂”是广东话里对小作坊式工厂的称谓。这些工厂规模较小、设备技术落后,主要靠低价竞争获得生存空间,产品质量较差,售后服务难以保证。(《中国汽车报》2008年10月7日)

(18)演员都是邻居乡亲,布景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材料,东家抬饭桌西家扯被面,服饰、道具也都是业余和专业混杂而成。用现在的话说,那是标准的山寨版。(《新闻晨报》2008年10月27日)

第二、新“山寨”有“模仿、抄袭”的意思。目前“山寨”在这一意义上的使用频率是最高的,这主要“得益于”市场上大量的高仿产品——抄袭知名品牌的设计,却不盗用其名,而是起一个与名牌类似的名字。这些产品主要是由“山寨厂”生产的,而“山寨”也因此与“模仿、抄袭”形成了联系,加之“山寨机”等高仿产品的泛滥和越来越多消费者的接受,“模仿、抄袭”义作为“山寨”的新义逐渐稳固下来。模仿和抄袭的行为本身就不道德,一般是背着人偷偷摸摸干的,具有隐蔽性,因此从词义的发展来看,“模仿、抄袭”义是对“隐蔽”义的进一步引申。例如:

(19)分析人士认为,所谓的“山寨文化”是一种内容提供商和设备制造商实施无专利授权的“拿来主义”,兼有着对成功产品功能快速模仿和设计抄袭的行为特征。(《通信信息报》2008年7月1日)

(20)有专家认为,目前国内的“山寨剧”,被严重的低级模仿控制着,这种越模仿越低级的趋势,淹没了文艺的个性和丰富多彩,文化原创力正在被瓦解。(《新京报》2008年10月23日)

“山寨”形象地表达了对“傍名牌”、低劣仿造的讽刺。文化领域中也常有“山寨”身影出没,像例(20)中的“山寨剧”,一味照搬和抄袭国外知名影视剧,质量粗劣,缺少本土文化的沉淀。这里“山寨”形象反映了文化领域中缺乏创意的低级模仿和“拿来主义”。

第3、新“山寨”还有“假冒、仿冒”的意思。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山寨”一词,随着使用的扩大,其意义也得到了丰富。 很多贴着名牌标签的假冒伪劣产品也被称为“山寨产品”,“山寨”因此又有了“假冒、仿冒”的意思,这是“模仿”义的进一步缩小。例如:

(21)与手机行业没有品牌但质量未必不佳的“山寨机”概念有所不同的是,U盘行业的“山寨”产品一般泛指小工厂私下加工出来的废旧翻新产品,这些品牌往往打着金士顿、爱国者、三星等销量靠前的知名品牌旗号销售,使用一段时间后就会出现数据丢失、容量缩小或其他严重情况。(《新京报》2008年7月17日)

我们总结新词语“山寨”主要有四个新意义,一是“隐蔽”,二是“规模小”,三是“模仿、抄袭”,四是“假冒、仿冒”。从产生的途径来看,“山寨”是通过比喻产生“隐蔽”和“规模小”的新义的;“模仿、抄袭”义是在“隐蔽”义基础上的进一步引申;“假冒、仿冒”义则是从“模仿”义进一步缩小而来的。

2、色彩分析

首先,新“山寨”总是与地下工厂、模仿抄袭、粗制滥造、假冒伪劣等现象联系在一起,使它一出现就带上了浓厚的贬义色彩。例如:

(22)由于市面上集中出现了其他几位相貌长得像周华健(听歌)、刘翔等明星的人代言产品的现象,周展翅也被划入“山寨明星”的行列,受到了网友们的批判。(《金鹰报》2008年10月31日)

(23)“山寨厂”加工出来的伪劣内存条,充斥二手电脑城。一些稍有“名气”的店铺,会在拼装的电脑上打上自己的“品牌”。(《信息时报》2008年9月10日)

例(22)中的“山寨明星”靠模仿明星获利,为网友们所不齿而遭批判;例(23)中的“山寨厂”专制伪劣产品,这里的“山寨”显然也有贬义色彩。

但是,在实际使用中,有时“山寨”的贬义色彩并不很明显,例如:

(24)近日,一部网友“自编自导自演”的山寨版《红楼梦》在网上流传,虽然该片制作粗糙、道具简单,甚至在背景中还有家人搓麻将的镜头,但一家人其乐融融演“红楼”的行为被多数网友追捧,认为非但没有亵渎名著,还强烈诠释了文艺贴近大众的精神。(《华西都市报》2008年10月21日)

“山寨版《红楼梦》”是对经典的模仿,像这种由个人组织拍摄的小成本片子虽然制作粗糙,但被认为贴近大众,具有反讽和挑战意味。此时“山寨”并无贬义色彩,反而被渲染上挑战权威、反正统和非主流的色彩,趋于中性。

“山寨”贬义色彩的淡化与其使用范围的不断扩大不无关系,一个词在某一领域用得多了,就有可能向其他领域渗透,而其意义也就在这种渗透的过程中发生改变。另外,这也与人们主观认识的转变有一定的关系,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入,人们对“山寨”已不再全盘否定,例如:

(25)粗糙,低廉,模仿痕迹严重,甚至有侵权的嫌疑……尽管“山寨商品”有太多可供指摘的缺陷,但是它们的出现和日益的热闹,如果我们不站在精英和正统的立场来看,那真是普通民众自我意识开始觉醒的一次狂欢。(《燕赵都市报》2008年10月12日)

例(25)正好反映了这种认识的转变,句子前半部分是对“山寨商品”的理性认识,这里的“山寨”有很浓的贬义色彩;但后半部分却反映了人们主观认识的转变,这时“山寨”的贬义色彩就被淡化了。

“山寨”的这种中性色彩还直接体现在一些短语中,如“山寨精神”、“山寨速度”、“山寨价格”等,“山寨精神”是指山寨厂商通过产品创新和低利润销售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山寨速度”是指山寨产品抢夺市场之迅速;“山寨价格”则指山寨产品低廉的价格。这里的“山寨”已经褪去了贬义色彩,趋于中性,相当于标签的作用。

三、“山寨”的语用和修辞分析

1、语用分析

从语域看,“山寨”最初的使用范围并不是很广,使用的地域范围主要在广东等南方地区,所指的对象也主要是作坊式的地下工厂。但随着高仿产品的泛滥,“山寨”逐渐走向全国,再加上网络的力量,一时间“天下无人不识君”,“山寨”不仅走进了现代汉语普通话,还走进了报刊、网页等书面形式。随着使用人群的不断壮大,“山寨”又向文化和服务行业等领域渗透,使用范围不断扩大。当然,新词语“山寨”的发展虽然势头迅猛,但就目前来看,这个词主要还是用于网络、报刊杂志等媒体以及其他一些非正式的场合,而在一些正式的场合,如政府或企业管理者的公开讲话中,一般还不会用这个词。

从语力看,“山寨”的出现对其他语言事实最明显的影响,就是孳生出了一些与之相关的词语,如“漂白”、“招安”是指使“山寨企业”和“山寨产品”合法化,“围剿”和“拔山寨”是指取缔“山寨厂”和“山寨产品”等等。这些词语是原本就存在于汉语中的,但由于受新词语“山寨”的影响而出现了新的用法。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辽宁省发展循环经济社会层面分析
下一篇论文:新疆人口发展状况与可持续发展
经济管理分类
电子商务论文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管理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网络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客户关系管理论文
酒店管理论文 物流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金融论文
教育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广告设计论文
相关经济学论文
最新经济学论文
读者推荐的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