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十一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建筑安装与设备器具购置比重 数据来源及说明:由国家统计局数据整理获得。将固定资产投资按建筑,设备和其他进行分类,并且三种总和比为100 我国长期存在着投资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建筑安装即基础设施和非再生产性固定资产的投入比重一直高于固定投资比重中的60%,到2007年末两者之间的比例投资开始有所改变,生产性固定资产投入开始增加。但自08年末,尤其是在09年建筑安装的比重不断增加。其一方面显示着我国经济的增长主要依靠于固定投资的增长,尤其是建筑安装类非再生产性投资,制约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同时显现出企业投资生产的减少,发展的放缓。而实际上我国经济的增长动力的主要来源还在于工业的拉动,而非建筑业的拉动。 
 图十二经济增长率与工业和建筑业增长率走势图 数据来源:由国家统计局数据整理获得 从上图我国经济增长率与工业和建筑业增长率之间的线性走势关系图可以看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在于工业增长率。而从前面分析可知,我国在实施经济刺激计划时,注重于建筑类非再生产性投资,存在着投资结构的极不合理性,从而不能起到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的作用,反而会使得企业由于投资不足而出现发展放缓甚至经济增长停滞。 (2)资金流向不合理 资金大量流向分配性领域。虽然经济刺激计划以来,我国流通中的货币增长率虽然较大,但较之于M1与M2的增率,却很低,如09年流通中货币增长率只有11.7%,而M1与M2的增长率则分别达到了32.4%和27.6%。从数据可以看出,我国货币供给的增长,绝大部分流入了虚拟经济领域,而并未进入实体经济领域。 表二货币供给年变化率   
 
    
        
            | 时间 | M1 | M2 | M3 |  |  
            |  |  
            | 2000 | 8.897105273 | 15.94738 | 14.42747 |  |  
            | 2001 | 7.071417116 | 12.65249 | 13.5786 |  |  
            | 2002 | 10.13225996 | 18.39036 | 19.85656 |  |  
            | 2003 | 14.28254766 | 18.67411 | 19.63466 |  |  
            | 2004 | 8.721006491 | 14.08961 | 15.50034 |  |  
            | 2005 | 11.94561283 | 11.78387 | 16.91592 |  |  
            | 2006 | 12.64853646 | 17.47597 | 16.73348 |  |  
            | 2007 | 12.0479658 | 21.01999 | 16.73238 |  |  
            | 2008 | 12.80608894 | 8.981099 | 17.79005 |  |  
            | 2009 | 11.76835883 | 32.35792 | 27.58157 |  |  注:符号说明,货币和准货币(M2)、货币(M1)、流通中货币(M0) 其中货币包括流通中现金和活期存款,准货币包括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和其他存款 M0、M1、M2供给增长率的巨大差异,一方面说明了我国经济刺激计划的资金流向产生偏差,并未带动实体经济的增长,反而促使了物价的上涨,扩大了经济发展的不稳定因素。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我国经济发展的畸形,即生产性努力与分配性努力不平衡,资金大量流向分配性领域,而没有投资于真正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深化产业结构的领域。 四、评价建议 今天中国之所以面临这些问题,其关键在于经济刺激计划措施的不合理,即由于现实社会政治体制等原因,政府采取的非常规性政策货币政策,只是针对经济发展的表面现象,而并未深入探讨经济发展制约的本质原因,其表现为一是政府投资资金流向不明,并极有可能并未流向实体经济,而是流向了利润回报极高的虚拟经济和房地产市场等;二是由于投资结构不合理,加之我国一直存在的产业结构不合理和其他现实因素的出现,使得经济刺激计划,虽能在短期起到一定经济发展作用,但并不能促进经济长久持续发展,并引发后金融危机的出现。 对于维持物价稳定、促进经济增长,并解决政府政策措施两难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保持货币供给增长与经济增长相适应。政府在危机期间采取的非常规财政货币政策措施,导致货币供给大量增加,而并未带动经济的增长,使得货币供给增长率大于经济增长率。政府在制定政策措施中应当以真正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为目标,并以此为依据来决定货币供给的增长,不应当以盲目的新增贷款来追求经济的增长。此外,应当注意到货币供给的增长率会随着产业结构的改变而出现新的变化,所以要及时调整货币供给的增长率。 第二,全面考虑通货膨胀经济增长因素,采取理性的政策措施。由于政府所采取的抑制通货膨胀问题的措施,只看到了由于货币供给的增长所带来的通货膨胀,而忽略了经济刺激计划的投资结构不合理以及由于成本推动所带来的问题。通过金融措施回收货币等只能解决一定问题,或者说缓解一部分危机,但并不能解决问题的实质,并且带来了政策措施的两难困境。 第三,解决资金流向不合理,关键在于建立一个透明的资金投资运用制度,保证社会监督。主要而言就是政府能跟踪资金去向,而纳税人可以监督资金运用,其目的在于使得资金能真正的用于国家鼓励发展的实体经济,以优化资金分配和使用效率,真正的促进社会财富的增长。 第四,优化投资结构,升级产业结构。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要真正的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升级产业结构。具体于经济刺激政府投资而言,就要保证投资结构合理,资金的投资要考虑持久性发展,投资于我国经济继续发展的产业和新兴的科学创新型企业,而不能把大部分资金投资于交通等不能带来持续发展的非再生产性领域,基础设施的投资当然重要,但更应当合理分配资金,提高资金运用效率。 第五,完善对于短期游子的监管。虽然我国还实行着资本项目下的非自由兑换,但依然有着大量的国际游子通过其他渠道,尤其是地下钱庄,进入我国,加大了我国经济尤其是金融领域的系统性风险,在当前其更是加剧了我国通货膨胀。为了减小外部因素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金融当局应当加强对于国际游子的监管。  4/5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