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资产负债型衰退的显著特征。但是同期由于政府举债增加政府购买以及一般个人及家庭支出的大幅增加使得日本的GDP得以与衰退前相当甚至有小幅的增长。
第三章对资产负债型衰退的一些思考
3.1日本发生资产负债型衰退的诱因的思考
3.1.1“广场协议”是日本资产负债型衰退的一大元凶
从第一章的叙述中我们看出导致日本资产负债型衰退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日本80年代资本及房地产市场产生了严重的泡沫,导致进入90年代泡沫破裂。这里不得不谈到的就是“广场协议”(PlazaAccord)的签订。
从1980年起,美国对外贸易赤字逐年扩大,同时伴随着政府预算赤字的出现。在双赤字的阴影下,美国政府便以提高国内基本利率引进国际资本来发展经济,外来资本的大量流入使得美元不断升值,美国出口竞争力下降,于是扩大到外贸赤字的危机。在这种经济危机的压力下,美国寄希望以美元贬值来加强美国产品对外竞争力,以降低贸易赤字。
1985年9月,美国财政部长詹姆斯·贝克、日本财长竹下登、前联邦德国财长杰哈特·斯托登伯、法国财长皮埃尔·贝格伯、英国财长尼格尔·劳森(等五个发达工业国家财政部长及五国中央银行行长在纽约广场饭店(PlazaHotel)举行会议,达成五国政府联合干预外汇市场,使美元对主要货币有秩序地下调,以解决美国巨额的贸易赤字。因协议在广场饭店签署,故该协议又被称为“广场协议”(PlazaAccord)。协议中规定日元与马克应大幅升值以挽回被过分高估的美元价格。
“广场协议”签订后,五国联合干预外汇市场,各国开始抛售美元,继而形成市场投资者的抛售狂潮,导致美元持续大幅度贬值。
由于协议中规定了日元等货币应大幅升值,这就给日本国内投资者以及国际游资一个明确的信号:投资日本的股票及房地产将是一个稳赚不赔的买卖。于是这就上演了我在本文第一章提到的一幕,最终由于资本市场及房地产市场泡沫的破灭,日本经济陷入了长达15年的衰退期。
3.1.2日元升值对我国现阶段的借鉴
在我国现阶段的所处的国际经济形势下,人民币升值论不断被轮番热炒,人们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十分强烈。虽然我国的资本帐户没有完全开放,但是境外热钱以及国内信贷资金由于明确的升值信号而产生预期不断涌入股市、楼市的话,我国在一定程度上重蹈日本的覆辙也不是件没有可能的事。
3.2基于制度建设及法律的一些设想
通过对日本资产负债衰退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日本企业拼命偿还债务的目的就是为了早日走出破产危机的泥潭。虽然很多企业自身的盈利状况良好甚至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很有竞争力,这是本应该加大投资,扩大生产规模的好机会。但是由于资产负债表的严重损坏,其不得不一直致力于资产负债表的修复而不愿意继续借贷资金。而作为资金主要供给方的银行将利率降到几乎为零也找不到足够的资金需求方,这不得不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如果通过对有关破产的法律的修改使得盈利状况良好的企业在发生资不抵债的情况时准许其在一定期限内不予破产,或者给予国家担保使其不会破产,那么这些企业就可以不为破损的资产负债表而担心重新将企业的经营目标定为利润最大化。但是这种制度及法律的修改又要需要极大的甄别能力,使盈利状况良好的企业与自身经营存在严重问题,即将破产的“僵尸企业”有效的区别开来。市场上的资金供给与需求方又回到了合理的均衡状态。
3.3关于政府财政政策作用的思考
虽然凯恩斯主义所奉行的政府积极干预的理论在其后的几十年里由于“滞涨”现象而饱受争议。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凯恩斯的有效需求原理在每次衰退时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可喜的是:我国政府在对该理论的应用一直都比较及时而迅速。98年出现通货紧缩时通过兴建三峡大坝、青藏铁路等大型公共服务工程来保持经济持续增长。而面对这一轮波及面较广的次贷危机时,我国政府又果断的启动了4万亿的投资计划以及果断采用积极的财政与政策来应对危机,虽然这些政策和措施的具体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探讨,但是我国已然成为从次贷危机中复苏最强劲的国家之一,凯恩斯主义是否真的过时了也是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
参考文献
1 辜明朝.《大衰退-如何在金融危机中幸存和发展》[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8.
2 尹中立.中国要谨防出现资产负债表型衰退[N].上海证券报,2009-5-22(B07).
3 李芝师,岩琦.浅析资产负债观对企业业绩评价的影响[J].商业文化,2008(12):94-95.
4 王仁辉.“广场协议”前后日元升值的影响及其对中国的借鉴意义[J].经济论坛,2008(12):61-63.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