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意识不合时宜,摆脱不了这个规律。只要我们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义,奋力推进改革尤其是政治体制改革,消除中部意识存在的土壤条件,中部意识必将遭人唾弃。人民群众有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强烈呼声,广大党员干部有推进科学发展的迫切愿望,一定能够更加解放思想,在促进中部崛起的伟大实践中有所作为。
第二,要有无畏的勇气。首先是坚持解放思想,不怕打棍子、扣帽子、遭非议的理论勇气。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贯穿着雄毅的理论创新理念,是我们取之不尽的力量这源、勇气之源。事实上,十七大政治报告赋予每个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必须自觉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政治责任,我们更当奋起践行,清除落后过时的、错误教条的、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思想观念。当然,认识问题有方位差异,思想解放有程度差异,遇到实际情况必然会有来自各方的压力和风险。我认为,必须用科学发展观武装思想,纵向学习,横向联系,积极思考,即把科学发展观、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结合起来学习,切实掌握其精髓,深刻领会几代领导核心进行理论创新的原则、思路和方法,紧密联系实际,开动脑筋,积极思维,用科学发展观重新锤炼昂扬锐气。其次是坚持改革发展,不怕得罪人、受误解、丢官位的实践勇气。改革首先是实践上的创新,有创新才有发展;改革也是利益关系的调整,无论涉及到别人还是自己,都会有矛盾和震动,对于各级领导干部的确是很大的现实考验。过去我们看准了一些改革,却总是在紧要关头半途而止,往往是利害关系作祟,看似一层纸,实则一座山。今天面对促进中部崛起的历史发展机遇和全球金融海啸的严峻考验,面对直指自身的改革攻坚战,我们已别无选择,唯有正视现实、奋起直追。可以说,坚持改革发展的实践勇气,体现着思想解放的程度,体现着党性的纯洁度。
第三,要有治本的方略。针对中部意识不思改革、制约发展的要害,治本的关键就要全力推进各项改革、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坚持制度创新,优化经济环境,促进经济、社会、政治、文化不断进步、协调发展。这里仅就营造社会大环境和创造单位内部小环境谈点个人看法:营造大环境。通过法律的、行政的、舆论宣传的形式营造鼓励创新、深入改革、坚持开放的社会环境,是党的执政责任要求。要改进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政府要在优化经济环境中切实进入领导和主导的角色,解决职能定位、地方利益和部门利益负面作用问题;要建立起鼓励创新、允许失误、干事成事的机制;要统筹协调健全行政事业单位综合改革的配套政策、措施;要在全社会倡导新观念:讲责任先讲科学发展责任、讲稳定先讲质量稳定,讲团结先讲思想团结、争当运动员,慎吹裁判哨、鼓励发展探索者,保护先吃螃蟹人。
创造小环境。要真正引入鼓励创新冒尖的竟争机制,尊重基层和群众的首创精神,对确定综合改革的行业单位主动跟进配套政策,放手放胆先行。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