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元化类因素中,非农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反映了城镇化水平,其与城乡收入差距呈反方向变化,表明加快和推进城市化进程,有利于农村发展,有利于农民增收,从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乡镇企业就业人数( )的变动对城乡收入差距有扩张作用,这与一般意义上的增加乡镇企业人数可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理论假设不相符合,主要原因或许是中国乡镇企业创收能力差,就业人员收入低,就业人数增加反而会拉大城乡收入差距。财政支农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重( )系数符合为否,反映了加大对农投入力度,可以起到抑制城乡收入差距拉大的作用。模型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城乡比( )、工农商品综合比价指数( )、而农业贷款( )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并没有给出一个合理的结果,可能是由于农产品市场体系和农业投资环境的不完善、不健全所致。
三、结论与启示
第一,本文选取的15个指标(变量)可以解释城乡收入差距变动的83%,总体效果比较好,检验显著。因此经济学论文,经济的发展,二元化的经济、管理、政策因素都是城乡差距产生及扩大的主要原因论文开题报告范例。
第二,城乡收入差距不能消除,只能控制在一个限度内。两大类因素中,15个变量都会对城乡收入差距变动产生效果。因此,有效控制城乡收入差距需要分阶段按步骤有目的有重点循序渐进,所出台的相关政策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急于求成、一蹴而就。
第三,从前文的回归方程分析来看,有效控制城乡收入差距,需要不断调整与改革社会体制和政策,完整各种协调、保障机制:
(1)实时监测和有效控制CPI指数,避免CPI大幅变动。CPI大幅上涨,会剥夺农业从业人员“消费者剩余”,因为农业是一个弱质产业,农产品价格与CPI之间的传导机制很薄弱。
(2)继续调整产业结构。要完成农业结构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推广设施农业经济学论文,发展科技农业,探索规模农业,延伸农业产业链,开展农产品深加工,增加农产品附加值,积极提高农业总产值;要切实形成“工业反哺农业”机制,目前正实践性探索但尚未完全形成,避免涉农工业产品成本提高直接转嫁给农业,建立涉农产品工业企业政府补贴机制。
(3)完善收入分配体系。增加财政总收入会拉大城乡收入差距,但要将差距合理控制,因此,要完善全社会收入分配体系,完善农业从业人员社会保障体系。
(4)增加农业开放度,发展农业外向型经济,加强农业国际化合作,积极推进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接轨。
(5)在中央已经出台土地流转制度的前提下,科学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既要推进城镇化水平经济学论文,又要推进农村工业化水平。在满足现有农业需求从业人数的基础上,科学把握城镇化速度,合理推进城镇化进程。同时,要积极推进乡镇企业管理水平、生产能力、装备条件升级,以改善农村就业状态,提高乡镇企业就业人员收入论文开题报告范例。
(6)增加农业投入。从回归方程来看,财政支农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缩小有积极作用,但效果并不十分明显。因此,要继续加大财政支农支出力度。在此基础上,还要进一步优化支农支出的性质和方向,尤其是注意农业科技费用的投入和农业基本建设支出,以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
(7)完善农业市场体系,改善农业投资环境。努力形成合理的农产品价格机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机制,形成公平、透明的农产品市场交易体系和农业生产资料交易体系。改善农业投资环境,通过农业贷款、农业固定资产投资等多种方式加大投资力度,提高投资效益,切实实现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吴敬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三农”问题》[J],《宏观经济研究》2002年第6期。
[2]林毅夫:《“三农”问题与我国农村的未来发展》[J],《.农业经济问题》2003年第1期。
[3]张文礼:《建立财政政策支持的农民增收长效机制》[J],《农业技术经济》2008年第2期。
[4]王少国:《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对经济效率的影响》[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
[5]周峰:《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因素的理论与实证研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
[6]王小鲁:《中国收入差距的走势和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研究》2005年第10期。
[7]徐平:《论政府规制的适度性把握》[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年第10期。
Empirical Analysis 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of Urban-Rural Inequality in China: 1980~2007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