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导读::中小企业财务负责人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涉及会计核算管理、资产管理、资金管理、税务管理、成本管理、内部控制管理、绩效管理、创新管理(组织结构创新、体制创新、退出机制创新)、沟通与协调管理等方面。财务负责人应该确立树立企业价值最大化理财理念等6个方面的应对措施
论文关键词:财务负责人,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作用
一、中小企业及财务负责人的含义
(一)中小企业含义
中小企业,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有利于满足社会需要,增加就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生产经营规模属于中小型的各种所有制和各种形式的企业。2003年2月19日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财政部、国家统计局国经贸中小企[2003]143号发布),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2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为40000万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3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及以上,资产总额4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
(二)财务负责人含义
财务负责人,目前在会计法、公司法、税收征管法等法律中尚无明确定义。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规定,“担任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除取得会计从业人员资格证书外,还应当具备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或者从事会计工作三年以上经历。”。从这里可以看出,会计机构负责人的任职条件较一般会计人员从业资格更加严格。这主要是由会计机构负责人的地位和职责所决定的。 二、财务负责人应当在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发挥的作用认真研究财务负责人在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对中小企业有深刻意义。财务负责人在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负责会计核算
财务负责人应根据国家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制定本企业适用的会计制度。国家的会计制度及会计准则只是一个共性的框架。企业有自身经营的特点。根据企业的经营特点制定企业适用的会计制度是财务负责人的基本职责:
(1)确立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模式。这是影响企业核算的一个重要方面。企业有哪些数据需要归纳、总结、提炼,财务部门就应该根据管理需要设置独立的核算账户和分析体系,以适应企业的经营管理需要。
(2)谙熟国家的相关政策法规。特别是劳动、工资、税务、外汇管理、重要的优惠政策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会计账务处理。
(3)强化企业数据分析能力。表现在数据的统计上,很多细节数据需要统计出来供管理者参考。
在会计核算上尤其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会计核算的及时性;二是企业经营及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性。
(二)深化资产管理
资产管理的目标是资产的流动性、安全性、收益性。中小企业的流动资产一般就是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存货;固定资产主要是房屋和机器设备;投资很少。基于以上特点,财务负责人在资产管理上的目标应该是:①货币资产的高效使用和快速收回。②财务负责人应该重视存货的周转财务论文,存货价格变化频繁时需要提醒企业负责人谨慎决策,财务上核算存货的出库成本应该做合理选择。③应该重视固定资产的投入可行性研究,结合企业的财务状况分析投入,研究是否会因为固定资产的投入使企业现金流量枯竭。
(三)严格资金管理
⑴筹资。中小企业的筹资渠道主要有:银行信贷资金、内部职工集资、外部企业及个人的资金融通及新发展起来的债务工具融资等。
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筹资的临界点。二是谨慎性筹资。⑵资金营运
财务负责人主要通过资金预算的方式控制营运资金的管理。
⑶投资
财务负责人往往负责处理短期投资,对长期投资财务负责人一般只是参与,基本上不起主要作用。
⑷股利分配
财务负责人管理的空间非常有限。中小企业的股利分配一般比较简单。
(四)规范税务管理
⑴正常的税收核算、申报管理、培训学习。这些都是企业的税务管理日常工作。
⑵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在企业完全符合税收优惠政策的条件下用好税收政策论文网。
⑶搞好税收筹划。税收筹划的要点是合法性、合理性。⑷税收政策的研究、预测。
⑸税收风险控制。
(五)挖掘成本管理
中小企业的成本管理是一个难点。主要原因是财务负责人一般在会计核算和税收的筹划上功力相对较深,而在成本管理上的功夫相对较弱,这种弱点就映射到财务管理上。财务负责人在成本管理上的作用表现如下:
⑴透彻理解全面成本管理的概念。
⑵克服成本核算上的难点。在成本核算方面比较好的思路是:设计适合企业自身的核算模块运用电算化核算
⑶在成本分析上做有益探索。
⑷成本绩效考核。这也是财务负责人在成本管理上最头痛的事。
(六)落实内部控制管理
内部控制一般目标:促进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促进维护资产安全;促进提高信息报告质量;促进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实现企业发展战略。
内部控制的应当遵守五项原则: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应性和成本效益原则。上述内部控制目标中发展和资产安全是中小企业的主题,制衡性和成本效益原则是主要原则。财务负责人应该在此方面发挥主导积极作用,和企业其他部门一起制定出一套既有效又高效运转的内部机制。在内部控制上财务需要和监督、审计部门协作。
(七)严格绩效管理
财务负责人应该积极参与企业的绩效考核体系设计。
(八)深入沟通协调。两个方面:
一是对外的沟通。与银行、税务、财政、审计、工商、外管、劳动管理等方面。
二是对内的沟通。一是与财务部门内的沟通协调,其次是与财务部门以外的其他部门沟通协调,再次就是与企业领导人的沟通。沟通的出发点是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甚至是不违反国家政策法规的前提下如何使企业的效益最大化。沟通的主要内容是:执行的企业的规章制度;执行的国家法律法规;财务管理的理念;执行的财务会计制度;技术部门、经营部门的技术和知识;市场行情。沟通的出发点是本着做好本职工作、整个企业一盘棋的思想,如何使企业效益最大化、风险最小化。
三、财务负责人的应对措施
为适应企业的上述需求,财务负责人应该确立以下应对措施:
(一)树立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理财理念。
企业的理财理念应该是股东权益最大化,风险最小化。围绕这个概念,很多实务就比较容易把握尺寸。
(二)树立现代成本管理理念。推行全面成本管理。全面的成本管理理念涉及全员、全面、全过程管理。
(三)树立开拓创新精神。学习和创新是财务工作中永恒的主题。
(四)守法经营,合理理财,是财务工作的出发点。
(五)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的手段管理财务。如何迅速获得这些信息,利用计算机管理手段就是一个便捷途径。因此使财务工作数据化程序化是财务工作成败的关键。
(六)学习财务、会计、税收、审计、法律、国际贸易等方面知识。财务人员只有刻苦学习工作中遇到的各种知识并加以融会贯通,才能将财务工作做得很出色,为企业做出积极贡献,同时也为个人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