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管理 > 经济学论文

安徽省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计量分析_因子分析

时间:2012-03-27  作者:秩名
表1 方差贡献率

公因子

特征值

方差贡献率

累积方差贡献率

旋转后方差贡献率

旋转后累积方差贡献率

1

6.641

83.015%

83.015%

81.614%

81.614%

2

1.040

13.006

96.021%

14.408

96.021%

通过方差贡献率分析,从各因子对应的特征值可以看出有两个因子对应的特征值大于1论文开题报告范例。而从这两个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中可以看出这两个因子包含原先8个指标所含内容的96.021%,因而可以选用这两个因子来代表这8个指标,具有很好的代表性,故选用该指标来表示科技投入总指标,下面通过SPSS软件来求解这个指标,得出的结果见表2

表2 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

 

 

 

Component

1

2

ZX

0.976

0.201

ZX

0.995

0.058

ZX

0.998

0.039

ZX

0.984

0.092

ZX

0.926

0.309

ZX

0.989

0.129

ZX

0.883

-0.099

ZX

0.075

0.988

从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也可以看出,本文选用的几个指标中X-X这7个指标在第一个因子上有较大的载荷,这个因子可称为资金投入因子;X指标在第二个因子上有较大的载荷,这个因子可称为人员投入因子。下面计算其因子得分系数,具体结果见表3:

表3 因子得分系数矩阵

 

 

 

Component

1

2

ZX

0.140

0.080

ZX

0.159

-0.058

ZX

0.162

-0.076

ZX

0.154

-0.024

ZX

0.119

0.187

ZX

0.150

0.010

ZX

0.159

-0.194

ZX

-0.100

0.925

根据因子得分系数矩阵(见上图),我们科技建立因子的线性模型。每个因子为原始变量的线性组合。

第一因子:

FAC1=0.140*ZX+0.159*ZX+0.162*ZX+0.154*ZX+0.119*ZX+0.150*ZX+0.159*ZX-0.100*ZX

第二因子:

FAC2=0.080*ZX-0.058*ZX-0.076*ZX-0.024*ZX+0.187*ZX+0.010*ZX-0.194*ZX+0.925*ZX

将原始数据的标准化值代入上列各式,可得出个各因子得分。

综上所述,本文从两个方面来分析我省科技投入情况,即两个因子可代替8项指标来分析我省科技投入状况。

每一个因子贡献率表明该因子综合原始指标信息的能力,根据各因子综合反映科技投入得大小即贡献率,对因子进行加权,得到8项指标的综合因子得分:

Y=0.81614*FAC1+0.14408*FAC2

即可得出历年科技投入综合因子得分入下表4:

表4 各因子及综合因子得分

 

 

 

第一因子得分

第二因子得分

综合因子得分

1990

-0.86066

-1.16806

-0.87

1991

-0.83478

-1.31315

-0.87

1992

-0.79892

-1.14709

-0.82

1993

-0.86144

-0.36886

-0.75

1994

-0.88672

1.11162

-0.56

1995

-0.76948

0.66313

-0.53

1996

-0.73608

1.36009

-0.40

1997

-0.66460

1.66080

-0.30

1998

-0.54759

0.97675

-0.30

1999

-0.39684

0.89514

-0.19

2000

0.08331

-0.79390

-0.05

2001

0.18440

-0.77606

0.04

2002

0.34914

-0.52626

0.21

2003

0.55985

-0.65099

0.36

2004

0.95098

-0.95371

0.63

2005

1.12188

-0.33163

0.86

2006

1.67449

0.16149

1.38

2007

2.43304

1.20069

2.15

应用综合因子得分代表科技投入指标,为了更好了进行模型检验,用我省历年GDP标准化值代表经济增长指标,运用协整检验并应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判断两指标间的长期均衡关系以及因果关系。科技投入指标值和GDP标准化值见表5:

表5 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指标值

 

 

 

科技投入

经济增长

1990

-0.87

-1.24945

1991

-0.87

-1.24654

1992

-0.82

-1.17476

1993

-0.75

-1.03452

1994

-0.56

-0.81607

1995

-0.53

-0.54733

1996

-0.4

-0.37219

1997

-0.3

-0.19963

1998

-0.3

-0.12892

1999

-0.19

-0.0751

2000

-0.05

-0.00745

2001

0.04

0.12398

2002

0.21

0.26144

2003

0.36

0.47998

2004

0.63

0.91843

2005

0.86

1.21192

2006

1.38

1.60639

2007

2.15

2.24981

4.2.2趋势图

设科技投入为x,经济增长为y。通过Eviews,先对上述两指标进行趋势图分析因子分析,如图1所示:

协整检验

图1趋势图

从趋势图可以看出科技投入和经济增长变化趋势趋于曲线性,表现出非平稳特征。而且两者间变化非常相似,即两者间具有趋同性。

4.2.3 ADF平稳性检验

在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计量分析时,首先要对各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否则直接对非平稳的时间序列进行回归将导致谬误回归(spurious regression)现象。采用ADF检验方法对变量x,y进行单位根检验,利用Eviews3.1软件,分析结果见表6所示。

表6 ADF单位根检验结果

 

序列

ADF检验值

1%临界值

5%临界值

10%临界值

是否平稳

X

0.952812

-2.7275

-1.9642

-1.6269

Y

0.657184

-4.6712

-3.7347

-3.3086

△X

0.549402

-4.6712

-3.7347

-3.3086

△Y

-0.639473

-4.7315

-3.7611

-3.3228

X

-3.179284

-2.7411

-1.9658

-1.6277

Y

-3.136948

-3.9635

-3.0818

-2.6829

注:△、△分别表示一阶、二阶差分序列。

由表可知:在5%显著性水平下,二阶差分后两个变量都是平稳序列,因此可以认为科技投入与GDP均为二阶单整序列I(2),满足协整检验的前提条件。

4.2.4 协整关系检验

协整检验是对非平稳时序变量之间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进行考察,协整检验的前提是各待检验变量必须是同阶单整,而上面的平稳性检验中已经揭示出模型中各变量均为零阶单整。协整关系的检验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Engle和Granger(1987)提出的基于协整回归残差的ADF检验的E-G两步法;二是Johansen(1988、1990)提出的基于VAR模型对协整向量系统进行极大似然估计和检验。本文将采用E-G两步法检验。首先利用OLS对Y和X进行回归得到协整回归方程为:Y=1.196082X+0.000664 根据回归方程我们得到其残差项,本文采用ADF检验来确定残差是否含有单位根,结果如表7:

表7 ADF单位根检验结果

 

ADF检验值

5%临界值

10%临界值

是否平稳

-1.983744

-1.9642

-1.6269

从上表对残差的稳定性检验可以看出,在显著水平为5%、10%时残差序列不存在单位根,是平稳序列。因而可以判断科技投入和经济增长存在协整关系,即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且协整回归方程Y=1.196082+0.000664,说明科技投入增长一个单位,经济增长会随之增长1.196082个单位,进一步说明了两者的正相关关系,科技投入的增长必然促使经济的快速增长。

4.2.5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科技投入和经济增长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但是这种均衡关系是否构成因果关系及因果关系的方向如何, 尚需要进一步验证。这就需要用Granger检验,Granger检验确定的是一个变量能否有助于预测另一个变量。如果变量X有助于预测变量Y,即在Y关于Y过去值的回归中,如果再加上X的过去值作为独立的解释变量,能显著地增强回归的解释能力,那么,则称X是Y的Granger原因;否则,成为非Granger原因。具体结果见表8:

表8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

 

因果关系假定

obs

F值

P值

决策

y does not Granger Cause x

16

1.27550

0.31755

接受H

x does not Granger Cause y

 

 

11.1261

0.00228

拒绝H

从表8可以看出:在1%的显著水平下因子分析,科技投入和经济增长存在单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科技投入是经济增长的Granger的原因。

5.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本文首先选用2008安徽省统计年鉴1990-2007年科技投入的各指标数据,并对他们进行因子分析,得出其综合因子得分来代表科技投入这一指标,并用GDP标准值来代表经济增长指标,运用ADF检验,协整检验以及Granger关系检验的分析方法,对安徽省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平稳性检验表明:各个变量数列都是不平稳的,但是它们的二阶差分序列却都是平稳的,因此这些变量表现为一阶单整I(2)系列;第二,协整检验表明:在5%的显著水平下,通过协整关系检验验证科技投入和经济增长两指标间存在协整关系,即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且两者呈现显著正相关。第三,对这种均衡关系是否构成直接因果关系及因果关系的方向如何,本文利用Granger关系检验服务得出了这样的结论:1%的显著水平下,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存在单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即科技投入是经济增长的Granger的原因,而经济增长不是科技投入的Granger因果关系。

5.2 建议

从以上实证分析可知,安徽省要实现经济快速发展,就必须增加科技投入,依据本文就必须在财政和科技人员方面着手抓起。因此因子分析,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重视地方财政科技拨款、科技活动经费支出财政科技投入论文开题报告范例。因此,为了形成科技投人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良性循环,特提出以下建议:(1)增加政府研发投入总额,提高科技投人在财政支出中的比例,使其在省内研发经费中所占的比例保持在5%以上,占GDP的比例应逐步增加到0.8%。(2)优化财政科技投入的结构。明确投入重点,调整投入方向和方式,克服投人分散的问题。(3)创新管理机制,加强财政科技投资多领域的集成,优化资源配置,使财政科技投资效益最大化;建立严格规范的监管制度,使财政科技经费的实施流程公开化、科学化、制度化;强化财政科技经费的绩效评价,完善绩效评价体系,明确绩效目标,形成面向项目实施结果的追踪问效机制。(4)建立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银行信贷为支撑,社会筹资和引进外资为补充的多渠道、多形式投资体系。(5)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换。只有转换经济增长方式,努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才能真正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并长期保持经济的的健康发展,为科技进步提供良好的经济环境。(6)优化产业结构因子分析,促进产业的协调发展。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是经济协调增长的客观要求。2007年,我省三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为24.10:42.67:33.23,可见我省还没有形成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格局。因此,应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计划机制的协同作用,使产业结构向合理化方向调整。(7)最后,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归结到底还是人的能动性,政府部门必须注重科技活动人员培养和引进力度。建立开放的人才流动机制,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观念,营造宽松的人才引进政策,提供优厚的待遇,大力吸引科技人才,抑制人才外流。同时要创造良好的尊重知识和人才的社会环境,创建资源共享的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充分调动人才存量的积极性,开发人力资源,培养出结构合理、素质较高,具有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的科技人才队伍,充分发挥科技人员带动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单红梅.1991~2003年间中国科技投入经济效果的实证分析[J].系统程,2006,(9).
[2]来传民,刘思峰,杨菊.江苏省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灰色关联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1).
[3]王海鹅.中国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Granger因果关系分析[J].系统工程,2003,(7).
[4]李子奈.计量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5]胡树华.中部科技发展研究专题报告[R].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
[6]科技部政策法规与体制改革司.全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研究报告汇编[R].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3.
[7]中国科学院.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2002[R].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8]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2002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R].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9]胡树华.技术经济原理与方法[M].武汉: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1993.
[10]陈冬生.武汉市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灰色关联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3, (3).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安徽与湖北、湖南经济发展差距的比较分析[1]_小论文
下一篇论文:常德市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探讨_经济学论文
经济管理分类
电子商务论文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管理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网络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客户关系管理论文
酒店管理论文 物流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金融论文
教育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广告设计论文
相关经济学论文
最新经济学论文
读者推荐的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