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导读:目前,对城市供热的要求,已不仅仅在于规模不断扩大,而是对供热系统的合理性,经济性,特别是供热系统供热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供热可靠性,探讨
近年来,随着城市供热事业的迅速发展,集中供热大面积实行,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大气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由于煤炭价格不断上涨,热价未作及时调整,供热企业亏损严重,供热工作遇到困难加大,保证群众冬季采暖的形势十分严峻。但是,为了让所有老百姓都能过上一个温暖的冬天, 我们必须做好城市供热工作。免费论文网。确保群众冬季采暖,要从讲政治、保民生、促和谐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对城市供热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调查研究,制定有效措施,早谋划、早行动、早落实,防患于未然。
目前,对城市供热的要求,已不仅仅在于规模不断扩大,而是对供热系统的合理性,经济性,特别是供热系统供热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供热系统的可靠性
随着供热事业的发展,规模的扩大,热源的多样化,复杂系统的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前苏联学者就对热网的可靠性理论进行较系统的研究,对供热系统提出了可靠性的要求。于是在供热规划和设计中都要求对系统的可靠性进行定量的分析和估计。可靠性评价指标是设计和选择供热系统结构模式的依据,是供热系统可靠性计算的核心。
供热系统或其元部件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称为供热系统或其元部件的可靠性。供热系统的可靠性是综合性质,它本身应包括下列概念:无事故性、持久性和维修性。
所谓无事故性是能最完整地反映可靠性概念本质的一个重要性质,它表示在某段时间或工作容量内,供热系统不发生事故的性能。所谓持久性是使系统的工作能力保持到某一极限状态的性能。在达到这一极限状态之前进行维修时,或者允许暂停运行,或者不允许暂停运行。供热系统应当是一种能持久运行的系统。所谓维修性就是系统在预定的维修级别上,由具有规定的技术水平的人员,利用规定的程序或资源进行维修时,保持或恢复到规定状况的能力。供热系统是允许进行检修的系统。这是对于通过维护检修来预先发现并消除故障与缺陷的一种适应能力。供热系统维修性的主要指标,是故障元部件的修复时间,如这一时间超过热用户的允许间断供热时间时,元部件的故障就会导致供热系统处于事故状态。免费论文网。
根据可靠性的定义,在正常运行条件下,我们将输送和分配给用户必须数量的给定参数的热媒的能力理解为供热系统的可靠性。供热系统在给定时间周期内不发生事故的概率是供热系统可靠性的主要原则。
设计与建造一个可靠的供热系统有两种方法可供选择。一种方法是提高系统各部件的质量;另一种方法是考虑备用元部件。首先应当采用第一种方法来提高可靠性,但是在技术上已经不可能进一步提高元部件的质量,或者当进一步提高元部件的质量在经济上已经显得不合理的情形下,可以采用第二种方法。对供热系统来说,可以采用双重备用、多热源共同运行、环形管路等措施。正确设置分段阀,也可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免费论文网。例如我公司热网首站结构为:厂房距供热首站400米,#1机和#2机采取单独供汽,#1机供热抽汽代#5、#6、#7汽水换热器,疏水有两套回收系统,(1)疏水可以自流至锅炉疏水箱,用锅炉疏水箱的疏水泵回收至#1除氧器。(2)疏水可以用#5、#6、#7汽水换热器的疏水泵直接回收至#1除氧器。#2机供热抽汽代#2、#3、#4汽水换热器,#1换热器为水-水换热器,用于降低#2、#3、#4汽水换热器的疏水温度,疏水回收系统与#1机相同。#1机和#2机供汽母管设有联络门,机组发生异常情况时可随时进行切换,由其中一台机代所有换热器,最大程度的保证正常供热。
2 提高供热可靠性的措施
2.1 燃料可靠性的考虑
当前的集中供热基本上采用热电联产的形式比较多,即热电厂提供汽源,供热力公司使用,这就要求电厂主燃料煤炭的供应有极高的可靠性,主要是因为:
(1)电厂需要燃烧特定煤质的煤,一般都有较为固定的煤矿供煤。
(2)供煤线路的可靠性,电厂有专门的铁路或公路用于运送燃料。
(3)电厂有较大的储煤量,也就是说考虑因气候或其它原因造成一般性贻误不会对用户造成影响。
即使主燃料具有极高的可靠性,也不排除万一出现主燃料出现煤质不稳的情况,因此,电厂还配备一套油燃料系统用于稳定燃烧。
油燃料系统的存在对供热可靠性主要有两点好处:
(1)当主燃料出现意外问题时,电厂可以通过油燃料稳定燃烧实现热电联供。
(2)在机组运行过程由于某些原因引起主燃料供应中断时,采用油燃料使机组维持运行,继续正常供热。
2.2 热电联产机组故障/检修时的供热可靠性
2.2.1 供热蒸汽可由以下途径获得:
(1)由余热锅炉的主蒸汽引接;
(2)由未发生故障的汽轮机引接;
由于利用汽轮机抽汽供热热经济性较佳,因此,优先采用未发生故障的汽轮机抽汽供热。但在热力系统设计时,应考虑余热锅炉主蒸汽供热与汽轮机抽汽供热的联接切换,以便在汽轮机故障时,可以利用余热锅炉主蒸汽经减温减压供热。
2.2.2 热负荷变化时的可靠性
机组应能适应热负荷的变化。考虑机组运行的热经济性,当供热负荷为最小设计负荷时,机组带高负荷发电,汽轮机抽汽向外供热,此时发电量最大;当供热负荷达最大设计负荷时,汽轮机抽汽向外供热,此时汽轮机发电量下降。调节抽汽量及抽汽压力时,主要以汽轮机的可调整抽汽为主。
2.3 其他措施
2.3.1 建立供热应急预警保障机制
一是建立供热事故应急处理机制。要落实供热事故抢修抢险人员、设备和物资,做到人员队伍、机具设备、技术方案三到位,加强模拟演练,提高快速反应能力,确保及时有效处理突发事故,努力避免事故发生。
二是建立供热用煤应急保障机制。要制定燃料供应应急预案,加强燃料调配和应急储备,确保供热用煤供应。
三是制定并完善极端寒冷、暴风雪等恶劣天气情况下的应急预案,遇有极端天气出现,确保及时有效启动,保证正常供热。
2.3.2 大力开展供热节能技术改造
加快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和高耗能的供热设备,积极应用节能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对供热设施进行技术改造,提高供热系统能源利用效率。推广应用汽轮机低真空改造循环水供热、烟气余热利用等技术,回收利用废热、余热;将蒸汽供热采暖管网改为热水管网,降低供热网损;应用先进的保温技术,提高管网保温性能;应用高效换热器、变频循环水泵、等节能技术设备,提高换热、输送效率。对使用期限较长的供热管网,要制订保温节能改造计划,确保及时改造。
2.3.3 重点注意安全生产,确保长治久安
(一)从事供热工作的操作、维修、管理人员,应经培训后上岗。
(二)加强热力管网运行管理,确保供热质量,保证安全、连续供热,不得无故停止供热。(三)制定安全运行管理、供热设施维护、检修、事故处理等规章制度,健全供热安全保障体系,保证安全运行。
(四)实行安全值班制度,配备专职检修人员和必要的抢修设备、器材,制定事故抢修预案;有关部门应积极配合供热单位,保证有效、及时地抢险和处理事故。
城市供热是一项重要的公益性事业,事关全局,事关民生,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做好城市供热工作、确保群众冬季采暖,不仅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也同样是我们热电厂的重要责任。要认真履行职责,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及时协调解决影响城市供热安全稳定运行的重大问题,促进供热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战泰文,邹平华.供热系统可靠性探讨及事故流参数的确定[J].煤气与热力,1998.18(4):50-53.
[2]朱军辉.大亚湾石化区燃气轮机热电联产供热可靠性分析[j].燃气轮机技术.2007,20(1):14-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