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导读:所以要求学生除了要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和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应对生产的全过程能有全面的了解。本人在钳工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利用所学理论知识,在技能训练的同时进行产品的试制,经过努力试制成功了FND-04-1液压叉车。
关键词:理论知识,钳工技能,综合教学,液压叉车
技能教学是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工业高速发展时代的生产者,即学生走上工作岗位适应当代科技生产。所以要求学生除了要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和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应对生产的全过程能有全面的了解。或在最短的时间内,能达到这样的了解。这就要求:学生在技能学习的最后阶段,不局限于片面的理论知识,或片面的操作技能。那么,如何才能达到二者最完美的结合呢?本人以钳工教学为例,探析教学过程中如何将理论与技能的更好联系与结合。
以往的钳工教学,总是按劳动部颁发的《应知》、《应会》分开来组织教学(所以就产生了《工艺学》与《生产实习》二本教材)。这样做,固然可以保证各自的连续性和系统性,然而却将原来最为生动的、活鲜鲜的生产过程肢解得七零八落,最后使学生因不能理解二者之间的有机联系而进入了新的困惑,直至几年后才恍然大悟,“唔,原来如此!”显然,这就“应知”与“应会”的融汇贯通的滞后。
如何将理论教学贯穿到实践中去,又如何在实践中进行理论教学,这就是一个很值得重视及探索的教学观念。平时在对生产线上的工人培训时,可以发现,就是学员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只要教师在原理上、或在工艺上略加点拔,学员们马上能举一反三,得到异常想象的效果。为什么呢?因为学员们有实践的根基。八十年代末,在某一厂办技校的教学中,教师采用了理论与实践同步教学的初探。当时,学员们在学完每个阶段的工艺理论课后,即进入实践教学,学到哪,用到哪。使学员们很自然地将理论课上学到的东西,溶入到实践中,取得了很显著的实践效果。而在实践的过程中,一而再、再而三地反复了理论知识的运用。同时,学员们实践中产生的新的问题又反馈到教师的理论教学中,为及时地调整和变动理论教学提供了可靠的第一手的依据。免费论文参考网。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容易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讲到哪里,就做到哪里。通过及时的实践活动,调动尽可能多的感觉器官参予到理论的反复记忆过程。免费论文参考网。多次的强化,并将记忆的全过程,放在理论与应用的基础上,这也正是《教育心理学》中“遣忘规律”在技能教学中应发挥的指导作用。
那么,又怎样来做好“理论”与“实践”的同步教学呢?
首先,应把提高理论教材的可操作性作为一个长远的目标。强化理论服务于实践,理论对实践的直接指导作用,可在原有的实习课材中,进一步强调操作原理的“为什么”讲得更透彻些,不但要让学生“知其然”,还应做到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只有做到这一步,学生自然找到操作的方向。
对教师,则不但要求能操作,精于操作,而且有较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并具有较宽的相关知识。授课时,能将“原理”与“实践”揉合为一体,真正做到用科学的理论来指导实践,而决不要将花俏的理论用来做实践的装饰,这也正是技工教学与往昔师带徒最本质的区别。也只有真正做到这一点,才能使学生掌握操作(实践)的本质,才能真正地掌握方法,以致有意识地控制实践的全过程,并从中吸取新的知识,使理论知识在实践中扎下根并得到升华。
钳工教学不是一门独立性的课程,它的教学与其它学科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仅从钳工单方面的角度来开展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必不能够取得教学成功的。免费论文参考网。因此需要灵活的运用各学科的知识,来辅助做好钳工教学。本人在钳工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利用所学理论知识,在技能训练的同时进行产品的试制,经过努力试制成功了FND-04-1液压叉车。
该液压叉车由框架支承,横梁手臂和液压控制三部份组成,各部份零部件以及所需辅助工具的零部件总共达386件。其液压叉车工作行程165mm,可起重搬运260kg物体,工作压力约为734Pa,制作过程完全纯手工操作。整个制作过程中,不仅需要《数学》、《化学》、《物理》等基础知识和《材料力学》、《液压》、《机械基础》、《机械制图》、《公差与配合》、《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等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钳工全套“武艺”必须过关。从工件大小平面、曲面、凹凸配合面,油槽、圆柱、圆锥、球面、型腔、型芯、推力轴承、圆柱滚子轴承、精密轴孔配合的手工加工,到各种材料,大小角度不同的螺纹加工;从冷作板金、矫正、弯曲、放样、手工成型、铆接、弹簧绕制到三角刮刀、平面刮刀的实训,从刀具、刃具、刃磨到各种辅助工具的实际操作;从材料火花鉴别,热处理到叉车装配调整和故障分析判断维修,每一项内容对学生来讲,都是严格的检验和考核。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板式阀体的的加工,它是由一块矩形钢件加工而成的,其内部连通就像“地道战”。油路有进有出,有大有小,有直线有拐弯,有深有浅,有单向阀,截止阀……,这就要求把书本上立体划线、定位、各种方式的钻孔方法、液压原理等知识扎实地进行实际应用。经过反复试验,学生终于完成了这个关键部件的制作,也牢牢地掌握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运用带来的成果;在缸套的制作,利用板材进行手工成型加工,从放样到制作完成,本人引导学生应用弯曲原理及坯料长度的计算方法等常识,采用冷弯方法,多次加工试验,也成功地完成了这项任务。就这样,随着它的制作完成,学生对零部件的相对位置、几何精度、尺寸精度、形位公差、配合精度、表面粗糙度等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真正懂得了什么是钳工,什么是机修维修钳工,懂得了设备技术状态、精度,懂得了产品的研制与生产工艺过程。这种训练既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加深对知识、技能的了解与认识,又促进学生迅速提高技能,做到熟能生巧。
FND-04-1液压叉车的成功试制,填补了我校金工实习一项空白,同时对实习教学也是一种新的尝试,为今后教学提供更多选择方法,换一句话说,理论与技能综合教学的可行性及实用性再次摆上了钳工教学改革的议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