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导读:学校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活动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切入点,是提高和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措施与手段,是“每天锻炼一小时”的重要保障。体育与艺术“2+1”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能够根据学生自己健康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体育锻炼的需求,不断提高学生运动技能和锻炼能力的内容和方法体。
关键词:体育与艺术“2+1”,大课间体育活动
1.研究目的
学校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活动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切入点,是提高和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措施与手段,是“每天锻炼一小时”的重要保障。积极地开展阳关体育大课间不仅是学校体育工作者的责任,还应当是学校全体教育工作者共同的职责。体育与艺术“2+1”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能够根据学生自己健康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体育锻炼的需求,不断提高学生运动技能和锻炼能力的内容和方法体。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运动训练和艺术活动的兴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艺术技能水平。本文研究的目的是讨论教师应当如何使体育与艺术“2+1”贯彻到大课间体育活动中,更好的使学生达到育德、育智、育体全面发展的目的。
2.研究方法
2.1文献法
在中国知网Google以及河南大学图书馆查阅了有关教师与大课间体育活动以及体育与艺术“2+1”的关教材、论文、书籍等。
2.2逻辑分析法
运用逻辑学原理对得出的观点、结论和建议进行归纳整理、分析推理并加以论证。
2.3举例法
通过资料收集,对资料中的案例进行科学的分析。
3.研究结果
3.1大课间体育活动与体育与体术“2+1”的关系
3.1.1名词解释
3.1.1.1大课间体育活动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在课间操基础上发展和创造的一种学校体育教学组织形式,是传统课间操的改革与创新,是提高学生健康水平的有力手段,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能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理念,帮助学生树立“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的意识。[1]
3.1.1.2体育与艺术“2+1”
体育与艺术“2+1”是教育部为落实《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落实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推动学校体育和美育的改革与发展逐步推进的一项重要工程项目。其含义是通过课内外体育和艺术教育活动,要求每位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能较好地掌握2项健身锻炼的体育技能和1项艺术技能。
3.1.2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落实体育与艺术“2+1”的必要性
与课间操相比,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长(多则40分钟,少则25分钟,平均达到30分钟),活动内容多,组织形式活,练习强度适宜,它不仅对学生紧张的学习起到调剂作用,而且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有明显的实效。[2]体育和艺术“2+1”项目的实施,在素质教育中具有其他形式所不可取代的作用。它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使学生的创造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得到发展;它可以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脑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艺术修养,对学生的一生的发展都是一个重要环节,更是提升民族素质的一件大事。[1]
3.1.2.1体育与艺术“2+1”丰富了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内容形式
原有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是以广播操、眼保健操、游戏以及自由活动为主,学生们更多的是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落实体育与艺术“2+1”,增加了艺术活动选项,丰富了大课间的活动内容,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例如“运动俱乐部”、“健身协会”、“艺术沙龙”、“书画社”、“英语角”、“民乐团”、“校运动队”、“艺术团(队)”等。
于是大课间的内容既可以有体育传统项目,也可以有艺术时尚运动,既可以有民族、民间传统项目,也可以有艺术欣赏项目,还能穿插各式各样的拓展练习。所运动的器材也不仅包括各种球类运动、跳绳、毽子、沙包、飞盘、足球、手球等体育器材,更多的是学生和老师们的自制器材。体、艺教研组的结合能使班级组织更好的活动,制定更好的练习内容,排好练习计划;定期组织各年段进行大课间活动的交流会、研讨会可以保证大课间活动内容的不断丰富、不断创新。
3.1.2.2体育与艺术“2+1”完善了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
原有的大课间时间一般为25-40分钟,一般以30分钟常见,其主要组成形式是由体育教师组织监督学生做广播操、眼保健操、游戏以及学生自由活动组成,广播操和眼保健操的时间为10分钟,游戏的时间为15分钟,活动内容有跳绳、跳皮筋、健美操、球类项目、体育舞蹈等项目,自由活动时间为5分钟,学生们进行自由活动,然后准备上课。论文格式。[3]
在贯彻体育与艺术“2+1”相结合后,大课间的组织形式有所完善,以体育教师为主、艺术教师为辅全体师生共同参与的组织形式代替了原有体育教师单一管理的形式,师生互动,成为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新的动力源泉。
3.2教师对落实体育与艺术“2+1”的重要性
3.2.1体、艺教师与落实体育与艺术“2+1”的关系
学校体育教师职责:体育教师应当不断提高政治思想水平,积极参与并做好各项工作,搞好课外活动的计划、组织和指导,关心学生,教书育人,认真备课、上好课,不断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协助学校和教研室,认真总结经验,积极开展体育教学和体育科学研究。[4]
大课间体育活动中体育教师的工作:(1)负责制定和提供大课间与课外集体活动计划和详尽活动内容及场地器材安排;(2)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培养学生体育兴趣,不断提高学生的运动水平;(3)指导学生学习体育技术技能,让学生掌握运动技术技巧,培养学生进行自我锻炼的意识;(4)负责整体活动的指挥和示范,并与其他教师共同做好相关工作;(5)负责大课间与课外活动的检查评比。
艺术教育者的教师的职责:就是让学生快速高效地获得这些人为规定的技能,于是,教学大纲明确地将知识技能作为整个教学环节的中心,盛载知识技能的教材成为指挥整个艺术教育过程的中心,艺术教育的目标就是如何将教材的内容尽快传输给学生。[5]
大课间体育活动中艺术教师的工作:(1)配合体育教师做好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各项准备工作,包括音乐的选定,体育舞蹈的编排,非体育器材道具的准备等;(2)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艺术表达能力;(3)运用艺术的手段,鼓励学生信心,提高学生的精神面貌以及外在气质;(4)指导学生学习艺术,使学生掌握一项自己感兴趣的技能。
3.2.2非体、艺教师与落实体育与意识“2+1”的关系
学校非体、艺教师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的作用也是不能忽略的,他们起着保障实施,监督管理的重要作用。让非体、艺教师进认识到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健康文化的课外活动,是十分重要的,使们明白应当掌握更多传授知识的方法来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非体、艺教师的参与,必将起到促进体育与艺术“2+1”的实施与落实的作用。教师们各尽所能,将会使大课间体育活动更具有文化色彩,丰富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内涵。
3.2.2.1学校领导的保障
学校领导的工作:(1)从意识上贯彻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重要性,使师生明白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从制度上要保证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实施,使之形成学校教育的一个部分,要避免发生活动组织的间断,才能保证学生们的活动兴趣。只有保障了学生的活动和练习时间,才能把体育与艺术“2+1”真正落实;(3)学校领导要经常参与活动,及时了解和掌握活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2.2.2班主任的监督
班主任工作:(1)要加强本班学生参加大课间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教育与管理,培养学生参与的热情,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艺项目,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参与意识。(2)认真组织本班学生准时参加活动,保证出勤率,合理掌控学生的运动量,组织学生做好放松和调整工作。(3)要监督检查和管理本班级的大课间与课外体育活动,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证大课间活动质量。(4)负责班级整个活动的安全组织与管理工作。(5)尽可能参与到学生活动中,与学生一起进行体育游戏。
3.2.3.3其他任课教师的参与
其他任课教师的工作:(1)参与到学生活动中去,通过大课间体育活动这一平台与学生零距离的接触,化解师生之间的矛盾;(2)充分发挥自己的各种才能,使师生之间相互了解,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3)与体、艺教师配合好,做好活动的实施工作,保障大课间体育活动顺利进行。
4.结果与分析
4.1非体、艺教师参与的必要性
    学校领导组织设计
 班主任 监督管理
体育教师保障实施
艺术教师指导实践
其他任课教师参与活动
师生互动应该是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新的方向,在某种程度上,教师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不再以“老师”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而是以“朋友”的身份出现在学生身边,与学生零距离的沟通。
学校应试教育的一大弊端就是将教师放到教学主导地位上,使学生心里产生不正确的概念,进而形成了畏惧的心理,特别是对于学校领导和班主任;遇见问题,学生一般就是采取躲避的方式生,生怕受到责难。
学生尊敬教师应当是主动的,不是被动的,更不能使学生对教师产生畏惧心理。而学生对于体育教师和艺术教师是几乎没有畏惧心理的,这正是因为体育与艺术都具有很强的娱乐性,学校非体、艺教师应当抓住这一共性,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与学生共同娱乐,不仅要成为学生们的“良师”,更要成为学生们的“益友”。
4.2教师落实体育与艺术“2+1”应注意的原则
4.2.1体育与德育、智育的结合。
大课间趣味体育活动本来就是一项集体项目,需要学生之间的团结互助、互谅互爱,共同创作。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团队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和竞争意识。通过贯彻体育与艺术“2+1”,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编自创各种趣味体育活动,进而起到引导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作用。
4.2.2体育与艺术的结合。
体育与艺术“2+1”不只是两项体育活动和一项艺术技能简单地相加,而是努力实现艺术与体育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音乐中锻炼身体,提高学生的韵律感和协调性。趣味性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大课间体育会活动能够坚持长久的重要原因,学生也会因此把大体育课间活动看作是一种享受,在快乐中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论文格式。
4.2.3激发学生兴趣是关键。
每天除坚持做好眼保健操、广播操外,应当设计丰富的活动项目,这些项目均可以班为单位,以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参与热情。论文格式。
总之,教师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的作用应当是“阳光体育”的组织者和倡导者;非体、艺教师其身份是教师也可以是朋友,是监督者也可以是参与者,同时做好服务工作和制度的保障,在体现以学生活动为主的前提下,尽可能参与到其中,与学生沟通互动,改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体育教师和艺术教师既要做好组织工作,同时也要做好技术指导工作,在落实体育与艺术“2+1”时,相互配合、协助,使学生在娱乐身心的同时学到技术技能,丰富学生的事业,开发学生的智力,发挥学生们的想象力,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在身体素质身体素质、智力发育、审美能力、思想品德等方面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范晓红.阳光体育活动为学生的生命奠基[J].教育·科研,2008(6)
[2]曲宗湖.从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引起的思考[J].体育教学,2001(5)
[3]张小巍.大课间的设计及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J]. 体育教学2005(16)
[4] 李祥.学校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273-274
[5] 常俊玲.回返审美之源[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