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中国男人对处女情结是非常看重的,因为“处”的意义不单指身体,还有道德。从现代大学生的处女(男)情结的淡薄,可以看出,这是整个社会性观念的开放。
三、辅导员在积极引导树立良好性观念的应做的工作
1.辅导员应引导学生注重校园道德环境氛围建设,修身律己。目前高校对学生缺乏系统的性教育,极少有高校开设性教育课程,学校是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要积极开发优秀民族道德教育资源,以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性观念,不断充实富有时代特色的道德教育内容。充分发挥标语、宣传板、校园广播、闭路电视及校园网络的舆论导向作用,积极开设选修课,举办讲座,以及性教育展览等相关活动。坚持贯彻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校应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幸福观,端正自己的行为规范,增强抵御性诱惑的能力。
2.辅导员需不定期检查学生宿舍,倡导健康、和谐的宿舍文化,为正确性观念的传播以及预防不当性行为的发生提供有利条件。宿舍文化可以从显性的宿舍物品摆放和装饰到隐性的宿舍人际氛围等很多方面体现出来,尤其是“卧谈会”这一形式可作为其典型的代表。进入大学校园以后,许多新生都是在入夜后宿舍内“无所不包”的“卧谈会”中获得了最基础的性启蒙,又是在与同龄人的交流中解答了自己的性疑惑的。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卧谈会”于黑暗中进行的特殊交流形式使大学生的精神更加放松,彼此间的戒备心理降低。一般情况下,“卧谈会”次数频繁的宿舍,成员间的关系相对于“卧谈会”次数较少的宿舍更融洽。因此,基于同辈群体对青少年道德社会化影响的心理机制,通过倡导健康、和谐的宿舍文化理念,培养思想觉悟高、作风正派、性生理知识较为全面的党员大学生作为“卧谈会”的积极发起者和参与者,便能够“潜移默化”地引导其他个体,逐步以积极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念对待自己和他人的性需求。
3.辅导员需要引导学生性健康教育需要从建立社会、学校到家庭整体的性教育网络在加强社会伦理道德教育、社会媒体监管和家庭疏导的同时,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针对青少年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生理特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伦理、性价值观的引导和教育,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性观念,增强青少年道德责任感和人格修养。
4.辅导员要开展班干部和党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班干部和党员为契入点,从寝室小团体入手,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性观念和价值观。
总之,大学辅导员对于学生良好性观念的树立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通过良好的沟通、规劝,才能将学生的精力集中到学习中来,构建良好的校园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唐璐嘉.中国大学生性观念及其影响因素的个案研究[D]. 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2]潘绥铭,曾静.当代大学生性行为和性态度、性知识的特点及关系[M].人口研究.2009.6.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