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管理 > 教育管理论文

从“择校”现象看教育公平

时间:2016-03-19  作者:吴 金 开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广大学生家长为了使自己的子女接受优质教育,便产生了择校的愿望。本文就择校现象产生的原因、危害及遏制择校现象采取的措施,进行简单的论述。
论文关键词:择校,原因,危害,教育公平

一、学生“择校”就读的现状及产生的原因

《厦门市普通初级中学学籍管理办法》规定,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经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后方可允许借读:

1.边防、海岛驻守部队的子女;

2.在我市兴办企业或居住的港、澳、台胞及华侨、外籍人员的适龄子女;

3.父母双方从事地质勘探等流动性较大的工作,需由亲属照管的学生;

4.父母双方不在学生户籍地工作,需随父母居住生活的学生;

5.父母离异,抚养一方无法履行监护人职责或丧失监护能力,确需由其亲属抚养监护的学生。

《厦门市普通初级中学学籍管理办法》对哪些人可以借读,规定得非常清楚,可现实并非如此。以我校今年秋季为例,初一新生总人数为721人,其中择校生为53人,占初一学生人数的7.35%(说明:我校择校生一律没有收借读费);其中非本市学籍的学生26人,占择校生人数的49.06%;本市学籍的学生27人,占择校生人数的50.94%;以班级为例,有的班级择校生人数达到9人,占该班级人数的16.07%。从上述数据中可以清楚地反映出,“择校”就读的学生人数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而且大多为本市学籍的学生。

透过我校及兄弟学校择校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校际教育资源和水平不平衡。由于几十年来的历史沿革或地域等原因,造成校际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水平的不平衡,形成了一些“优势”学校。目前我们的“择校”大多是在公立学校之间,“好学校”与“差学校”的区别主要在升学率,而这种差别很大程度上是通过“重点学校制度”实行的不平等政策造成的,这类学校无论在师资、校舍、教学质量和学习环境等各方面均优于其它普通学校。有相当一部分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家长不甘心自己的孩子进入一个教育条件相对差的学校读书,往往通过各种各样的关系,让孩子进这些条件较好的学校求学。

(二)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比较普遍,公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越来越高。对每个家长来说,能够让孩子进一所好的中小学就读,也就意味着上大学、上名牌大学的几率会更高一些;能够上大学、上名牌大学,也就意味着找到体面而且收入相对较高的工作的希望更大些。家长谁也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在起跑线上就落后,尽量争取好的教育条件。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社会民众对教育亦表现出越来越高的热情,加之独生子女政策产生的输不起心理,基础教育追随高考'指挥棒'走的倾向也越来越明显;而“一考定终身”的体制性弊端又直接导致了基础教育走向应试教育的倾向。由此,谁享受优质教育资源谁就能优先获得发展机会的现实,更激发了广大民众被唤醒的、期望自己子女接受高质量教育的内在需求。2008中国教育蓝皮书认为,中国教育正面临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从满足基本需要,到有可能追求好的教育、理想的教育。择校热俞演俞烈,演变为“择城热”。这是择校热兴起的直接原因。

(三)生活富裕产生择校。越穷越想吃大锅饭,越富越想吃小灶。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人们生活水平都不高,大家享受平均的教育福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允许和提倡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拉开了差距。先富裕的人们不会满足现状,在生活的消费中必然处处表现得与众不同,包括在子女受教育方面,富裕的人在解决温饱之后要上新层次,当然想让自己的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产生择校愿望也是情理之中的。有人把子女择校看作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只要能“择校”,不惜重金。城市居民家庭独生子女比重上升,几乎所有家庭为了孩子都舍得花钱择校。

二、“择校”现象给社会、学校造成的问题

(一)择校加剧了教育不公平。“择校有悖于教育的公平理论,造成新的教育机会不均等,阻碍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主要表现:一是择校对处于弱势地位的学校不公平。择校会扩大校际间的差距,使一些条件较好的学校越过越红火,一些条件差的学校则越办越难办。二是择校对于处于弱势地位的学生不公平。由于服务区域外的适龄儿童可以通过缴纳“择校费”的方式跨服务区域就读,产生了“有钱(有权)就能上好学校”的现象,从而导致义务教育出现市场化发展的倾向。随着校际差距不断扩大,《义务教育法》所体现的“平等受教育”的立法精神无法真正得到贯彻,必然会导致和扩大社会的不公平,使大多数一心盼望子女接受优质教育的家长,因自己无权、无钱而痛失这种本应属于他的权利而倍感不平,进而影响社会的稳定。(1)由于教育起点就不公平,潜在地埋下了影响教育过程与教育结果不平等的隐性因素,从而影响了教育公平的长远发展与全面实现。三是对整个社会的不公平。择校对家庭来说是一种不公平,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长们极易由此引起不满,进而产生对教育公平的质疑。(2)择校加剧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给学生和家长带来许多麻烦。如加剧教育腐败,远距离求学给学生带来的交通不便、交通安全问题等。(3)违反了社会主义教育的办学方向,违反了《义务教育法》关于义务教育免费、免试、就近入学的政策,择校现象属于社会越轨行为。

(二)择校给学校管理带来难题。择校造成“名校”班级普遍臃肿,影响了教育教学的效果,增加教师的负担,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学生超额,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和管理难度,还导致学校校舍、师资及相应的配套设施满足不了教学要求,师生之间的交流机会相对减少;由于教室人数太多,造成教室空气质量下降,有的学校连学生做课间操的场地都没有。

大班额对教师的教育教学也带来了负面影响。由于教师要面对比过去更多的学生,会处于疲于奔命的状态。由于学生增多,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尽管有的学生一直举手想回答问题,但很难有机会。一节课只可能让10名左右学生参与讨论发言,班级人数过多以后,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发言,确实很难。

大班额还对学校管理带来潜在隐患,特别是安全问题。学校的各种场所和设施的设计,都是按照一定规模的标准进行的,学生数量的增多,增加了这些设施的负担,如果管理不好,或遇到什么情况,容易引发安全事故,这也是值得警惕和高度重视的。

(三)择校热为应试教育推波助澜,妨碍了新课程的推行

让我们再从“素质教育”的角度看看“择校现象”的危害性。在我们这个人口大国,教育资源短缺与受教育需求之间的矛盾将长期存在。在这种状态下轰轰烈烈地推行素质教育,风险成本肯定是很高的。家长的心态和行为就是这种风险的真实写照:一方面,他们希望搞素质教育,让他们的孩子轻松愉快地提高素质;另一方面,他们千方百计送孩子到升学率高的学校,而不太计较那里搞了没搞、真搞还是假搞素质教育。现在的重点(示范)学校,大都是在“素质教育”包装下从事应试教育的“好榜样”。他们不能不用拼升学率的办法来提升人气、招揽生源。一位担负国家级新课程改革实验任务的中学校长明确地宣称:“没有素质教育学校就没有活力,没有升学率学校就没有生命力!”表述很全面,确是大实话。

(四)影响“电脑派位”的公正、公平

有的学生小学毕业被派到一般的普通初中后,担心原学籍校不让其借读,干脆不去报到。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大学生考试作弊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论文:《中小学招生划片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基于就近原则
经济管理分类
电子商务论文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管理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网络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客户关系管理论文
酒店管理论文 物流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金融论文
教育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广告设计论文
相关教育管理论文
最新教育管理论文
读者推荐的教育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