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一试验不仅让学生在探索别人的生活经历过程中学会了理解与尊重,使他们觉得自己的生活“与以往不同了”。迄今为止,威金顿的“口述史”已进行了40多年,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也赢得了美国社会的广大关注,其杂志销量曾达到400万份。   三、叙事在高校辅导员思想教育工作中的运用 要使叙事在思想教育工作中顺利开展并取得较好的成效,其前提是辅导员对学生的爱心和责任心。英国著名社会思想家、哲学家罗素说过:“ 在教师缺少爱心的地方,无论是品行还是智力都不会得到良好的或自由的发展;而这种爱实质上是将孩子作为目的的‘感觉’构成的 ”。[7]美国叙事大师威金顿也认为:“一定要让教师,而不是学生树立责任心。”[8]高度的责任心也是他叙事试验得以顺利进展并取得巨大成功的关键。 高校辅导员在运用叙事教育方式时主要需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确定合适的叙事主题和内容。主题的选择是叙事的第一步。主题的确定需要辅导员充分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心理状况,以及生活和学习上出现的问题等。据了解,大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面临着不同的问题,一年级大学生集中表现为适应新生活问题,并兼有学习问题、人际交往问题。二年级为人际交往、学习与事业、情感与恋爱问题。三年级集中表现在自我发展与能力培养、人际交往、恋爱与情感问题。四年级则以择业问题为多数。这些问题即是确定叙事主题的“的”。总之,叙事的主题设计必须考虑学生的生活与生命需要,围绕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确定主题后,就要选择表现主题的叙事内容,叙事的内容可以是即时性的当代人的生命经历,也可以是历史性的经验之谈;叙事的内容不一定都是正面的有关优秀人物的,通过对不良分子惨痛教训的反思和批判也可以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第二,选择多样的叙事途径和方式。“从根本上讲,方法与意义是相互渗透的。如果脱离作品本身而去追寻一个故事或一幅画的意义是愚蠢的,有时方法使意义显现出来,就像米开郎琪罗说过的那样,他并没有创造雕像,而仅仅是把这些雕像从石头中解放出来。这里我们遇到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意义是人创造出来的还是它本身就躺在那里,难以让人察觉,等待着重见天日。”[9]因此,辅导员应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多样化的叙事途径和方式,使故事的意义得以呈现。叙事的方式即可以针对具体的、个性问题采用一对一的形式,也可以针对学生中存在的共性问题面对学生集体以专题的方式展开。既可以通过面对面的谈话,也可以利用网络,在网络群或博客上开展,还可以通过指导学生阅读相关书籍,通过播放相关电影、媒体报道等方式来进行,让学生在轻松的情境中受到启示和引导。 第三,叙事后的价值引导。叙事运用的目的不仅仅是向学生讲述一个故事,让学生来自我认识,自我启发、自我提升。叙事中辅导员的引导是必不可少的,这是确保叙事收到预期效果的关键,是叙事方式运用的最终目的。虽然学生也有独特的理解故事的能力,但教师无论在知识储备上还是人生体验上都超出学生,对叙事的理解较学生更为深刻。因此在叙事后,教师应帮助学生充分地领悟故事中所蕴涵的意义和价值。但教师不是把故事中体现的某种价值观硬塞给学生,或把自己所理解的故事蕴含的意义和价值绝对化,而是通过师生之间的讨论,让故事自然地向学生敞开尚未清楚的多样的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个过程是一个价值引导的过程。教师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引导生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们可以结合自身的亲身经历就故事给自己带来的心得和体会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在交流中互相分享、互相理解、共同提升。 参考文献:
 [1][6]何芸、卫小将.“叙事治疗”在青少年社会工作当中的应用.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4
 [2]丁锦宏.道德叙事:当代学校道德教育方式的一种走向[J].中国教育导刊,2003.11
 [3]刘慧、戢尔玺.生命叙事的道德教育价值[J].思想理论教育,2004.1
 [4][5][9]丁锦宏.道德教育中的叙事方法探究[J].思想理论教育,2003.12
 [7][英]伯特兰.罗素著,杨汉麟译.教育与美好生活[M].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10第35页
 [8]保尔.汤普逊.过去的声音[M].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第216页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