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管理 > 教育管理论文

公共服务视野下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研究

时间:2015-11-18  作者:陶叡 朱洪
发展中国家的国情决定了当前的教育政策运行情况总体还不尽如人意。城乡二元社会结构衍生出义务教育的二元结构,一纸“城市户口”意味着能够占有和享受更多的社会资源,包括接受良好的教育。尽管目前户籍制度不断松动,人口流动日益频繁,但户籍壁垒对农民的就业、教育、生活及其子女入学等仍然起着较大的钳制作用。

 

(三)环境排斥——家庭与社会支持体系的严重缺失。调查显示,农民工怀揣改变生活的梦想远离家乡来城市打工,而为了照顾好孩子,选择把孩子带在身边。由于其职场竞争力弱,收入低微,在支出生活基本开支之后,再无余力为子女的学习提供更好的条件和环境,这就使得其子女的知识面比较狭隘,缺乏生活实践知识。除此之外,家长自身的文化素质、生活习惯和娱乐方式的低俗化,也同样给孩子以负面影响。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社会现实更使得许多农民工对知识改变命运的想法开始动摇 ,“读书无用论”重新抬头。

(四)教育排斥——农民工子女所接受的教育质量令人堪忧。流动学校创办之初是为经济困难的农民工解决子女入学问题的权宜之计,本无营利考虑。后来在运作中办学者发现商机,于是这块教育市场成为“香饽饽”,甚至形成恶性竞争的局面。由于这类学校基本上是由私人出资,靠学费来维持运转,为了保证基本的利润,不得不以最节约的方式来办学,在软硬件均与公办学校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提供的教育服务水平往往是不达标的。

四、解决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义务教育体制改革,构建城乡教育共同体

流入地政府要加强对城乡结合部的教育规划。在现阶段我国城市规划和管理体制下,城乡结合部形成了本地市民、本地村民和外来流动人口混居的社会空间结构,成为“边缘社区”的主要分布地,部分管理服务不到位的城乡结合部已演化成新的城市贫民区。因此,流入地政府要按照城市发展的客观要求,将城乡结合部学校布局和学校管理纳入城市教育规划的范畴,可以把大量公办学校资源整合利用起来,通过整体搬迁、设立新校区、公办民校等形式倾斜教育资源,缓解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的紧张状况。

(二)挖掘社会资源,鼓励和支持NGO和其他社会力量投资办学

NGO和其他社会力量在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方面,可以有更大作为。在过去10多年,NGO和其他社会力量利用其了解国情的优势,在挖掘社会资源、动员各方力量、创新教育方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的发挥其作用,政府应提供政策优惠和法律支持:第一,对NGO募集来的用于改善农民工子女教育情况的资金减免相关税费;第二,开放公共资源给有能力的NGO和其他社会力量,协作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第三,对为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提供专门服务的NGO,放松其注册限制和行政管理。

(三) 探索建立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考核机制,提高流入地政府的积极性

为解决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的问题,中央政府在对地方政府进行政绩考核时,应该将流入地政府在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方面的做法和实效纳入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对各级政府在义务教育资金投入、农民工子女入学率和公办学校对农民工子女接收率等一揽子进行绩效考核,对那些在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方面实事和实绩都很出色的地方政府、教育部门、接收学校给以奖励激励后进。第一,加强对教育行政部门的考核。将流入地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纳入当地“普九”工作范畴和常态工作内容,着重考核教育行政部门督促和指导当地学校认真做好接收农民工子女入学和教学工作,检验“两个为主”的落实情况;第二,加强对发展改革部门的考核。将义务教育问题纳入当地社会事业发展计划、将农民工子女拟就学学校的建设和资金来源纳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第三,加强对财政部门的考核。考核财政部门安排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必要经费的保障情况和效果,着重考核义务教育经费的落实情况。

(五)营造公共服务氛围,孕育新型城市文化

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有一种社会现象,黑人子弟的学业成绩比白人子女的差。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有很多,有一种说法认为是黑人的智商天生比白人低。著名科学家科尔曼接受美国国会的委托,对这一问题进行了长期的深入的研究,他的团队得出的结论是:黑人孩子的成绩所以低,主要是因为黑人的孩子与白人的孩子不在同一间学校就读,无法与白人进行文化交流,而主导美国教育的评价标准则来自白人文化。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消除种族歧视,让黑人的孩子与白人的孩子在一起学习,但实际情况是,黑人居住地离白人孩子就读的学校一般都比较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拨出一笔巨款购置了大量的巴士,将黑人的孩子送到白人的学校去,这就是著名的“巴士运动”。显然,它的出发点不是在于经济考虑,它的意义远不是可以用经济的价值来衡量的。教育是农民工子女形成初步的价值观、融入城市生活、迈向社会的重要桥梁。一个开放的包容的多元的社会,本应是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意。农民工子女所处的城市,应该从“巴士运动”中汲取经验,引导和建立一个社会成员彼此包容、相互接纳和平等相处的文化内核和社会风尚。


参考文献:
[1]陈振明.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2]彭敏九.对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思考[J].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学报,2006,4(6):1O一12.
[3]张力,韩民.国际义务教育制度的比较和分析[M].袁振国主编.中国教育政策评论(2004).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26-27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公安招录体制改革后的实验实训教学
下一篇论文:提升党校教师信息素养要念好“四字经”
经济管理分类
电子商务论文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管理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网络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客户关系管理论文
酒店管理论文 物流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金融论文
教育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广告设计论文
相关教育管理论文
最新教育管理论文
读者推荐的教育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