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性分析部分主要针对同学的不能量化工作部分,涉及的内容及广。主要可概括为德,含思想品质,遵纪守法,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等;智,学习成绩之外不易量化的内容如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办事能力,沟通协调能力,交际能力,实践能力等;体美,体育锻炼,心理健康,参加文艺体育活动,学习生活态度是否阳光健康;劳动部分,含劳动方面,包括个人管理,参加劳动和各种社会实践,公益活动,志愿者活动。每方面需要评价的主要有态度,责任心,方法、绩效等几项。绩效要能提供证明材料。评价方式一律为认证优秀,良好,合格,尚需改进四等。每一个月进行一次,主要要求汇总材料,综合、分析研究,提出改进意见,不需要评等。期终,则综合一学期或一学年的情况,评定等级,并根据等级写出学期鉴定,形成对同学本学期或本学年的结论性的评价。
4:实施评价
为每个学生建立学生成长档案,搜集评价信息。档案材料主要由科任老师、班团干部和被评学生提供,里面是可以用来进行评价的实证材料,班级评价小组要以学生提交的实证材料作为评价依据,内容包括:每月的学习或生活目标,上阶段总结,学科成绩、代表作品、作业或证书复印件、综合实践活动(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兼职情况等)的有关记录和证明、各级各类部门认可的表彰、获奖文件或证书等真实性材料。材料要能全面客观反映学生的成长过程,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要以此作为基本依据。
定期对成长材料进行分析,肯定同学进步的地方,分析不足的地方,并寻找改进的方法。通常一月一次,下月开始时评价上月情况,只分析,发现,提出改进方案,不评等。一学期或一学年结束后,进行汇总,评等,作出鉴定,写出一学期或一学年的总结性评价。
评价的基本程序是由被评同学和班团干部提供依据(档案材料),而后要求班团干部以此作为基础,判断出同学在自己负责的方面的成功或进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被评同学自己则依据材料对自己成功的和不足的方面作出分析和判断。班主任老师组织团队讨论形成结论性的意见。
参考文献
1 蔡汀编,走进苏霍姆林斯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P7页
2 北师大等编,全国统一联合考试教育学心理学大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P245页
3 皮连生编,学与教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4 胡君辰,杨永康编,组织行为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