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饮用水中溶解性氮类化合物(DN)的研究进展_脱氮-论文网

时间:2014-12-24  作者:李伟,严烈,梁闯
NDMA作为一种亚硝胺,是单氯胺和有机氮化物进行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产生的。当含有氨的饮用水中,单氯胺被直接用作或者产生用于生成消毒剂。Gerecke和Sedlak表明在自然水域中来自二甲胺(DMA)的NDMA的生成量约占0.6%。在地表水中,DMA是测量有机氮化物最常用的物质之一。同时,他们也表明在使用氯胺处理含高浓度的有机碳(TOC)的地表水时,会加剧导致NDMA的形成。此外,Mitch和Sedlak,Choi和Valentine表明在消毒过程中NDMA的形成会以偏二甲肼(UDMH)的生成为中介。总的NDMA的生成速度会因为UDMH缓慢的反应速度而变得非常缓慢。

NDMA的形成机制包括:(ⅰ).形成1,1二甲基肼(UDMH),作为DMA与单氯胺反应的中间产物。(ⅱ).单氯胺将UDMH氧化成NDMA。(ⅲ).在DMA与单氯胺之间进行可逆的氯转移,这与过程ⅰ是类似的。如下图所示:

图3.二甲胺与单氯胺生成二甲基亚硝胺的反应过程图示

image

Mitch等人研究认为NDMA的生成速率与PH值有关,并且最高速度在PH=7与PH=8之间。他们指出,NDMA的生成以UDMH为中介产物对水的氯化消毒有重要影响,原因在于它的最大生成速率在PH=6与9之间,而这正是水处理的适当范围。UDMH的生成速率在PH=8时得到加快。消毒过程中长时间的接触会使得NDMA的生成量增多。

先前的调查表明在NDMA的生成与其他因素也有关系,诸如NDMA前驱物、无机物浓度。Mitch和Sedlak报道NDMA小生成速率与单氯胺的浓度正相关,并且由于反应缓慢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呈现线形增加。

表2.在PH=7下二甲胺与单氯胺生成二甲基亚硝胺的反应式及速度常数k

反应方程式

PH=7,速度常数k(25) (M s )

(1) NH Cl + (CH ) NH (CH ) NCl + NH

K = 1.4×10

(2) (CH ) NCl + NH NH Cl + (CH ) NH

K = 5.83×10

(3) NH Cl + (CH ) NH (CH ) NNH + H + Cl

K = 1.28×10

(4) (CH ) NNH + 2NH Cl + H O (CH ) NNO + 2NH + 2Cl

K = 1.11×10

鉴于消毒副产物所造成的危害,目前控制消毒副产物的途径可分为三大类:⑴采用替代消毒剂和消毒方法。常用的替代消毒剂和消毒方法研究较多的是臭氧、二氧化氯、KMO、紫外线及他们的联合工艺;⑵去除消毒副产物的前驱物质,消毒副产物的前驱物质主要是水体中的腐殖酸(HA)、富里酸(FA)及其他天然有机物。因此去除消毒副产物的前驱物质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去除腐殖酸和富里酸。目前的方法主要有强化混凝法、化学氧化法、活性炭吸附法。;⑶去除消毒过程中已产生的消毒副产物,如用KMO、O等具有强氧化性的物质;活性炭吸附法。

5.结论与展望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于饮用水中的氮类物质的污染问题,促使了饮用水除氮技术长足发展,新技术曾出不穷。预想未来饮用水除氮技术的发展将呈现出以下特点:

含氮物质尤其是消毒副产物种类会越来越多,且趋向于更难处理和降解,由此会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饮用水深度处理技术,越来越来强调物理、化学、生物的净化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自的技术特点和优势,进行综合处理,以期达到最佳的祛除效果;

强调生物处理技术,培育新的生物菌种,增强生态饮用水处理的发展和普及是今后净水技术发展的一大趋势。

参考文献
1 杨敦, 徐扬. 生活饮用水的深度处理技术[A].给水排水, 2007, 33: 226-230
2 王建龙. 生物脱氮新工艺及其技术原理[B]. 中国给水排水, 2000, 16(2): 25-28
3 田世忠, 张立尖. 水中含氮物质氯化消毒后对饮用水水质的影响. 污染防治技术, 1994,7(3): 19-27
4 汤琪. 生物脱氮除磷新技术[A].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 29(9): 138-143
5 付婉霞, 聂正武, 高杰, 肖艳. 饮用水氨氮的去除方法综述[A]. 能源环境保护, 2006, 20(6): 15-17
6 王占生. 中国饮用水的污染及其控制[A]. 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1, 1(1): 21-24
7 朱南文, 高廷耀, 周增炎. 饮用水生物脱氮技术现状[A]. 水处理技术, 1999, 25(4), 214-219
8 赵旭涛, 顾国维. 硝化作用特性分析及讨论. 环境科学研究, 1995, 8(1): 45-47
9 邵林广, 范艳丽. 微污染水源水净化技术.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04, 30(11): 1-3
10 谢晖, 陈勋贤, 付乐, 朱建国, 李跃增. 自来水厂氨氮的活性炭深度处理[B]. 水处理技术, 2007, 33(22): 89-91
11 徐丽花, 周琪. 沸石去除废水中氨氮及其再生[B]. 中国给水排水, 2003, 19(3): 24-26
12 余建,许建华.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污染原水[A].中国给水排水,1998,13(1):47-49
13 王占生,刘文君.我国给水深度处理应用状况与发展趋势.中国给水排水,2009,21(9):29-33
14 D.A. Bronk, B.B. Ward. Inorganic and organic nitrogen cycling in the Southern California Bight[I]. Deep-SeaResearch,2005,52: 2285-2300
15 J.M. Kranabetter, C.R. Dawson and D.E. Dunn. Indices of dissolved organic nitrogen, ammonium and nitrate across productivity gradients of boreal forests[J]. 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2007, 39(12): 3147-3158
16 Sonia Ambonguilat, Herve Gallard, Anthony Garron, Florence Epronand and Jean Philippe Croue. Evaluationof the catalytic reduction of nitrate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dissolvedorganic nitrogen in natural waters[J]. Water Research, 2006, 40(4): 675-682
17 刘继凤. 浅谈饮用水微量有机污染物处理技术[A].环境科学与管理, 2007, 32(4): 99-101
18 朱易, 宋书巧. 饮用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深度处理技术[A]. 广西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17(2), 58-61
19 吴启州. 饮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危害及对策. 水处理技术, 1997, 23(4), 240-244
20 董海山, 曾抗美. 控制饮用水消毒副产物的研究状况与评述[A]. 重庆环境科学, 2000,22(6): 68-71
21 王超, 胡洪营, 王丽莎, 田杰, 藤江幸一. 典型含氮有机物的氯消毒副产物生成潜能研究. 中国给水排水, 2006, 22(15):9-12
22 Jongo Kim and Thomas E. Clevenge.Prediction of N-nitrosodimethylamine (NDMA) formation as a disinfection by-product[J].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2007, 145(1-2): 270-276
23 Elif Pehlivanoglu-Mantas, Elisabeth L. Hawley, Rula A. Deeb and David L. Sedlak. Formation ofnitrosodimethylamine (NDMA) during chlorine disinfection of wastewatereffluents prior to use in irrigation systems[J]. Water Research, 2006, 40(2): 341-347
24 William A. Mitch, AndreasC. Gerecke and David L. Sedlak. A N-Nitrosodimethylamine (NDMA) precursor analysisfor chlorination of water and wastewater[J]. Water Research, 2003, 37(15): 3733-3741
25 Junghoon Choi and Richard L. Valentine. Formation of N-nitrosodimethylamine (NDMA) from reaction of monochloramine: a new disinfection by-product[J]. Water Research, 2002, 36(4): 817-824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优化化学教学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论文网
下一篇论文:刍议高中化学合作学习环境的创建_情感环境-论文网
科技论文分类
科技小论文 数学建模论文
数学论文 节能减排论文
数学小论文 低碳生活论文
物理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网站设计论文 农业论文
图书情报 环境保护论文
计算机论文 化学论文
机电一体化论文 生物论文
网络安全论文 机械论文
水利论文 地质论文
交通论文
相关化学论文
最新化学论文
读者推荐的化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