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酸化压裂的研究现状分析和在现场中的应用_工艺机理-论文网

时间:2014-01-22  作者:陈生辉

论文摘要:针对目前酸化压裂技术研究现状以及在油田现场中的应用,本文主要介绍了使用更为常见而且有效的几种技术①常规酸压工艺②前置液酸压工艺③特性酸深度酸压④高导流裂缝酸压⑤复合酸压等,不同的储层条件下各种技术的处理效果又有所不同,因此,合理的使用适合特定油田条件的酸压技术将取得更好的效果,本文的研究成果将对油田现场实际应用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论文关键词:酸化压裂,工艺机理,应用

前言

酸化压裂是目前国内外油田碳酸盐油藏开发中所广泛采用的一项增产增注措施和重要的完井手段。用酸液作为压裂液实施不加支撑剂的压裂称为酸化压裂。酸化压裂过程中一方面靠水力作用形成裂缝,另一方面靠酸液的溶蚀作用把裂缝的壁面溶蚀成凹凸不平的表面,停泵卸压后,裂缝壁面不能完全闭合,具有较高的导流能力,可提高地层渗透性,改善地层特性,最终达到使油藏增产的目的。酸化压裂的效果体现在产生裂缝的有效长度和导流能力,一般有效的裂缝长度是受酸液的滤失特性、酸岩反映速度及裂缝内的流速控制的,导流能力取决于酸液对地层岩石矿物的溶解量以及不均匀刻蚀的程度。由于储层矿物分布的非均质性和裂缝内酸浓度的变化,导致酸液对裂缝壁面的溶解也是非均质性的,因此酸压后能保持较高的裂缝导流能力。

1各种酸化压裂工作机理及应用

1.1常规酸压

普通酸压包括常规酸化和常规酸压两种,是指直接以普通酸液(盐酸)作为压裂液或酸岩反应液对地层进行酸压处理的工艺技术。目的在于实现近井地带的污染解堵或形成小规模的酸蚀裂缝,主要是改善近井带地层的导流能力。适用于整个碳酸盐岩地层及少数砂岩储层。常规酸压是指以普通盐酸液作为压裂液,常用酸质量分数在15%~28%,在井底施工压力大于地层岩石破裂压力或大于天然裂缝闭合压力的条件下,在裂缝张开的状态下将酸液注入裂缝,酸液溶蚀裂缝壁面,形成一条或多条壁面不规则的酸蚀裂缝,以提高储层渗流能力。常规酸压的特点是酸液滤失严重,酸岩反映速度快,有效酸蚀作用距离较短,一般15~30m,适用于孔隙型和裂缝孔隙型低渗碳酸盐岩储层。其增产机理是在地层中形成高导流能力的酸蚀裂缝,使流体的流动方向由径向流改为两个线性流,从而减小流体流动阻力。常规酸化和常规酸压对地层的改造程度比较有限,只能解决近井地带的储层污染或形成不足30m的小规模裂缝。

1.2前置液酸压工艺

前置液酸压工艺是指高粘非反应性前置液压开地层,形成动态裂缝,然后注入酸液溶蚀裂缝的工艺技术。对于高温储层,酸液与岩石(简称酸岩)反应速率快,有效缝长的获得较为困难,这需要酸液体系在高温下具有优良的缓速性能,同时应选择合适的工艺,这是低渗高温深井酸化改造成功的关键。采用前置液酸压技术,前置液能降低储层温度,降低酸岩反应速度。所选酸液应具有优良缓速性能,能有效控制酸岩反应速率,提高裂缝穿透深度。

前置液酸压的作用机理:前置液压开并进入裂缝,降低裂缝壁面的温度,并在裂缝壁面形成滤饼,降低后续酸液的滤失量;后续酸液的粘度远小于前置液的粘度,流动过程形成粘性指进,从而——————————————

延缓与裂缝壁面的反映速度和滤失速度,达到酸液深穿透的目的。为实现粘性指进酸压,要求前置

液和酸液的粘度比至少要达到150∶1,现场适用的高粘前置液一般有:胶凝水(香豆胶或改性胍胶)、水外相乳状液和油外相乳状液等,普通酸液以无机酸(盐酸)为主,酸液质量分数15%~28%。前置液与酸液的用量比一般在1∶1~1∶3之间。有效酸蚀缝长一般为17~50m。

对前置液酸压的补充是多级交替注入酸压工艺,多级交替注入酸压工艺是指将数段前置液和酸液交替注入地层进行酸压施工。多级注入酸压造成对地层的多次降温和多次形成滤饼,使后一次注入的酸液比前一次滤失速度明显降低;同时酸液在前置液中多次形成粘性指进,形成更大规模和

更高导流能力的裂缝。

1.3特种酸的深度酸压

由于普通盐酸酸液在酸压过程中滤失严重,难以形成深穿透酸蚀裂缝。为满足地层特性和施工需要,以普通盐酸为反应酸,发展了具有不同性质的酸液体系,包括稠化酸、乳化酸、固体酸酸压、活性酸和变粘酸。

1.3.1稠化酸酸压

稠化酸是指在酸液体系中加入非交联的酸用稠化剂以提高酸液粘度的酸液体系。稠化酸的最佳入地粘度为30~40mPas。稠化酸摩阻较小,一般为清水的60%。在稠化酸中若加入降阻剂,摩阻可降到清水的30%~40%。其作用机理是降滤失和缓速,属于后期滤失控制。酸蚀缝长20~50m。稠化酸一般适用于中高渗储层,在低渗及返排困难的储层使用稠化酸要慎重。国内主要在四川、长庆和塔河进行了现场实验和应用,取得了较好的增产效果。

1.3.2乳化酸酸压

乳化酸通常是指油和酸液两种不相容的液体按适当比例(通常为30∶70)混合,在乳化剂的作用下混配而成的邮包酸乳化液。其作用机理是利用乳化酸的高粘度和外相油的阻碍作用延迟酸液与裂缝壁面的接触,延迟酸岩反映速度,使酸液的滤失时间推后,从而使整个施工过程中的液体平均滤失量降低。其优点是滤失量小,缓速性能好,能进入地层深部;缺点是施工摩阻较高,较普通酸高20%,造成酸压施工压力高,排量低。国外在大型重复酸压中使用乳化酸较多。国内塔河油田发展了低摩阻乳化酸,实现了乳化酸大排量(达到4m3/min)、高泵压、深穿透酸压目的,有效酸蚀缝长可达150m,在现场获得了较成功应用。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连续时间信号频谱分析研究及MATLAB实现_离散傅里叶变化-论文网
下一篇论文:重新审视铝与酸溶液的反应-论文网
科技论文分类
科技小论文 数学建模论文
数学论文 节能减排论文
数学小论文 低碳生活论文
物理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网站设计论文 农业论文
图书情报 环境保护论文
计算机论文 化学论文
机电一体化论文 生物论文
网络安全论文 机械论文
水利论文 地质论文
交通论文
相关化学论文
最新化学论文
读者推荐的化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