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导读::就安徽省非政府组织发展来说。安徽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研究。论文关键词:高新,出口,竞争力,安徽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支持和企业创新奋进下,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猛,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规模提升,结构优化,出口额占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不断增加。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最直接表现,决定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参与国际分工的地位,决定了贸易产品的结构优化,决定了对外贸易发展的前景。因此,加强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研究十分必要、也很重要,本文在概括安徽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情况后,利用TCI指数、MI指数和GL指数测度了安徽省高新产品出口的贸易竞争力、比较优势和产业内贸易情况,并得出结论,最后提出了扩大高新产品出口规模和优化出口结构的政策建议。 一、安徽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概况 近年来安徽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呈现出跨越发展态势,出口产品和企业集中度较高,一批有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和拳头产品涌现出来,带动了全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的提升。 (一)高新产品出口跨越式发展。安徽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从1995年的1.2亿美元国际贸易论文,发展到2009年的15亿美元,年均增长高达19.7%。出口额占全省总额比重从1995年的7.6%提高到2009年的16.9%。高新产品出口额的年均增幅远高于同期全省GDP的增长速度,通过高新产品出口,拉动了我省精细化工、汽车配件等产业的发展,为省内产业升级、技术更新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 (二)产品集中度较高。安徽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产品集中度较高。2009年全省出口的高新技术产品中,全钢子午线轮胎、镀锌板等新材料出口4.9亿美元,占高新产品出口额32.6%,生物医药及器械出口4.6亿美元,占高新产品出口额30.6%,电子信息产品出口2.9亿美元,占高新产品出口额19%,光机电一体化1.5亿美元,占高新产品出口额10.1%。高新产品出口呈现产业集聚现象,产品集中度不断提高核心期刊目录。高新产品的九大类产品中,以上四类产品出口额占总额高达92%。 (三)出口企业集中度高。2009年安徽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中,佳通乘用子午线轮胎、丰原集团、华文国际、华安进出口、水泥研究院等20家骨干企业累计出口10.4亿美元,占全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的70%。户均出口规模达到5000万美元以上,随着出口企业发展壮大,其抵御国际市场风险能力也日益增强。 (四)出口主体性质多元化。全省高新产品出口中,国有、外资、集体民营企业三分天下。外商投资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出口5.4亿美元,占全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的36%,国有企业出口5.3亿美元,占全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35%,集体民营企业出口4.3亿美元,占全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29%。 二、安徽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研究 随着全省高新技术产品规模的不断提升,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提高出口产品竞争力逐步提上议事日程,首先要做的是摸清家底,掌握全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竞争力现状,下面将从TCI、MI和GL三大指数,详细分析近年来安徽高新技术产品分类竞争力情况,以期做到了解全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情况,进而扬长避短,全力推动高新技术产品提升出口竞争力。 (一)使用贸易竞争力指数衡量[1]。贸易竞争力指数(TCI:Trade CompetitionIndex)是判断一国或地区的某种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是否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的衡量指数。其计算公式为TCI=(Xi-Mi)/(Xi+Mi)。其中:Xi和Mi分别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产业i的出口额和进口额。TCI指数取值范围为-1≤TCI≤1国际贸易论文,当0≤TCI≤1时,意味着该产品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当-1≤TCI≤0,意味着该产品国际竞争力较弱。 表1列出了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九类产品在2003-2009年的TCI指数:   
    
        
            | 表1:2003-2009年安徽省高新技术产品TCI指数 |  
            | 产品名称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 高新技术产品 | 0.017 | 0.14 | 0.239 | 0.156 | 0.371 | 0.363 | 0.368 |  
            | 其中: |     |     |     |     |     |     |     |  
            | 电子信息 | 0.615 | 0.683 | 0.617 | 0.111 | 0.579 | 0.425 | 0.541 |  
            | 软件 |     |     | 1 | 1 | 1 | 1 | 1 |  
            | 航空航天 | -0.98 | -0.87 | -0.963 | -0.97 | -0.854 | -0.776 | -0.594 |  
            | 光机电一体化 | -0.672 | -0.586 | -0.592 | -0.437 | -0.406 | -0.338 | -0.274 |  
            | 生物医疗器械 | 0.358 | 0.463 | 0.558 | 0.513 | 0.66 | 0.633 | 0.651 |  
            | 新材料 | 0.332 | 0.419 | 0.537 | 0.746 | 0.793 | 0.653 | 0.699 |  
            | 新能源 | -0.581 | -0.458 | -0.442 | -0.226 | -0.033 | 0.038 | -0.113 |  
            | 环保与海洋 | -0.494 | -0.007 | 0.157 | -0.407 | -0.362 | 0.261 | -0.227 |  
            | 现代农业 | -1 | 0.963 | 0.91 | 0.736 | 0.978 | 0.997 | -0.492 |  
            | 数据来源:根据安徽省商务厅进出口数据整理而得。 |     |     |  通过表1,可以看出,安徽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2003年至2009年间,TCI指数均大于0,处于0≤TCI≤0.4区间。仔细观察可以发现,除2006年外,其余年份,TCI指数呈现逐年走高态势,这意味着全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竞争力在不断提升。但也应清醒地看到,安徽省高新技术产品TCI指数从细分的产品类别来看,9大类产品中,有航空航天、光机电一体化、新能源、环保与海洋等多类产品TCI指数长期处于≤0状态,说明这些产品的出口竞争力还相当弱,全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TCI指数之所以趋于正数,表现为具有一定的出口竞争力,主要得益于新材料(历年TCI指数平均数大于0.5)、生物医疗器械(历年TCI指数平均数大于0.5)所表现出来的较强出口竞争力的支撑。由此可见,安徽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虽然总体具备一定国际竞争力,但从产品大类内部来看,发展还极其不平衡,要提升全省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国际竞争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使用Michaely指数衡量。我们引用Michaely指数(MI指数)来衡量与测度安徽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比较优势和国际竞争力,Michaely指数测度公式可以表示为:   。其中,MIij表示j经济体在商品i上的Michaely指数;Xij,Mij分别表示j经济体商品i的出口额和进口额;  表示j经济体m种商品的出口总额;  表示j经济体m种商品的进口总额。MI指数的变动区间为[-1,1],0≤MI≤1时,意味着产品具有比较优势,-1≤MI≤0时,意味着产品具有比较劣势。
   
    
        
            | 表2:2003-2009年安徽省高新技术产品MI指数 |   |  
            | 产品名称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  
            | 高新技术产品 | -0.005407 | 0.01775 | 0.0323 | 0.012469 | 0.0657 | 0.067 | 0.066099 |   |  
            | 其中: |     |     |     |     |     |     |     |   |  
            | 电子信息 | 0.022859 | 0.02632 | 0.0175 | -0.00024 | 0.0113 | 0.0093 | 0.019484 |   |  
            | 软件 |     |     | 0.0005 | 0.000382 | 0.0003 | 0.0002 | 0.000215 |   |  
            | 航空航天 | -0.009079 | -0.004 | -0.003 | -0.01622 | -0.002 | -0.001 | -0.00139 |   |  
            | 光机电一体化 | -0.054121 | -0.0589 | -0.045 | -0.0331 | -0.028 | -0.025 | -0.022339 |   |  
            | 生物医疗器械 | 0.033839 | 0.03649 | 0.0342 | 0.02634 | 0.0322 | 0.0392 | 0.037236 |   |  
            | 新材料 | 0.028404 | 0.03327 | 0.0409 | 0.05342 | 0.0572 | 0.0459 | 0.042217 |   |  
            | 新能源 | -0.019132 | -0.0149 | -0.013 | -0.00677 | -0.003 | -0.002 | -0.006506 |   |  
            | 环境保护与海洋 | -0.008138 | -0.0009 | 0.0003 | -0.01144 | -0.002 | 0.0007 | -0.002767 |   |  
            | 现代农业 | -0.000042 | 0.00039 | 0.0001 | 0.000093 | 0.0003 | 0.0005 | -0.000052 |   |  
            | 数据来源:根据安徽省商务厅进出口数据整理而得。 |     |     |     |  
            |  |  |  |  |  |  |  |  |  |  |  |  |  从表2不难看出,2003年至2009年安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MI指数一直大于0国际贸易论文,表明全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具有一定比较优势核心期刊目录。但从表2不难看出,历年的高新产品MI指数都没有突破0.1,这说明全省的高新产品出口的比较优势相当微弱。此外,从分商品大类来看,全省仍然有航空航天、光机电一体化、环保与海洋、新能源四大类高新产品MI指数长期处于负值,意味着这四类产品仍然处于比较劣势。与TCI指数有相似之处,全省高新产品的MI指数推高,得益于新材料和生物医疗器械的比较优势,而这两类产品与前面的光机电一体化等产品相比,附加值、技术含量均低于前者,因此,安徽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MI指数虽然为正数,但其含金量不高,要真正实现高新产品比较优势,还必须下大力气培育提高光机电一体化等产品的比较优势。 (三)使用产业内贸易指数(GL指数)衡量。20世纪60年代产业内贸易研究兴起以来,Verdoorn、Grubel和Lloyd(1975)[2]、Krugman(1979)[3]、Falvey等人分别对产业内贸易的成因及利益进行了理论探讨,并对产业内贸易的水平进行了大量的测量和比较,进而推动了新贸易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本文运用国际上通用的评价产业内贸易的指标——1975年由格鲁贝尔和劳埃德给出的产业内贸易指数来衡量安徽省高新产品出口的产业间贸易和产业内贸易情况,具体计算公式为:GL=1-∣Xi-Mi∣/(Xi+Mi)。其中,Xi和Mi分别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产业i的出口额和进口额[4]。GL指数在0与1之间变动,0表示完全的产业间贸易,1表示完全的产业内贸易。通常以0.5为界限,GL指数大于0.5的是产业内贸易,反之为产业间贸易[5]。 从表3容易看出,安徽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2003-2009年的GL指数均大于0.5,说明高新产品出口属于产业内贸易。但值得一提的是,从具体分类来看,生物医疗器械和新材料2003、2004年的GL指数均大于0.5,属于产业内贸易,之后的2005至2009年的GL指数一直小于0.5,属于产业间贸易。高新技术产品的九大类产品中,只有上述两类可以归为产业间贸易,其余七类应该是以产业内贸易为主。总体来看,全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主要表现为产业内贸易。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