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导读::安徽省造就了一批富有地方特色、符合市场需求、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市场信誉的特色农产品,特色农产品在完善农业结构和促进农民增收方面的地位日益重要,特色农产品促销水平的高低是关系到特色农产品是否能够实现优质优价的关键要素之一。本文诠释了特色农产品及特色农产品促销的概念,分析了安徽省特色农产品的发展现状,并从培育品牌、推动展会、重视广告、发展旅游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安徽省特色农产品促销策略。
论文关键词:特色农产品,促销策略,农业展会经济,生态旅游农业
一、特色农产品及特色农产品促销的概念
安徽省位于我国中部地区,境内有长江、淮河、新安江三大流域,地形地貌复杂多样且分异明显,各种类型的土地资源空间分布相对集中,全省按地形、地貌大致可分为五个区域:淮北平原区、江淮丘陵区、大别山区、皖江平原区和皖南山区。安徽省特殊的地理位置,优越的自然和生态条件,造就了一批具有安徽地方特色、符合市场需求、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市场信誉的特色农产品。安徽省特色农产品分布比较广泛,近年来生产规模化、区域化、产业化水产不断提高,逐渐成为农民增收的亮点。
特色农产品是指具有特定的生产区域、特殊产品品质、独特的市场优势,有一定生产传统和产业基础,经过扶持和培育能够尽快形成适度生产规模,在国内、国际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能够有效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竞争性优势农产品。[①]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特色农产品市场逐渐成熟,形成买方市场农业展会经济,消费者对特色农产品的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高品质的特征,特色农产品促销水平的高低是关系到特色农产品是否能够实现优质优价的关键要素之一。
特色农产品促销是指农业生产经营者运用各种方式方法,传递产品信息,帮助与说服消费者购买特色农产品,或使顾客对该品牌产品产生好感和信任,以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促进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从而有利于扩大特色农产品销售的一系列活动。[②]成功的特色农产品营销活动不仅需要制定合理的价格、选择合适的分销渠道向消费者提供满意的产品,而且需要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促销。促销策略是四大营销策略之一,正确制定并合理运用促销策略是安徽省特色农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取得较大经济效益的必要保证。特色农产品经营者需要根据产品的特点和营销目标,综合各种影响因素,对广告、人员推销、营业推广、公共关系等促销方式进行选择、编配和运用。
二、安徽省特色农产品发展现状
(一)特色农产品产业已成为区域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
近年来,安徽省立足地区资源比较优势,抓住新阶段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机遇,从市场需求出发,积极探索农民增收的新路,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在粮经、茶叶、山珍及果蔬、水产、畜禽、林特产、中药材等七个方面初步构建特色农产品产业体系核心期刊。经过努力,特色农产品总量不断增加,质量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快速增长,已成为区域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出口创汇的重要产品。
以安徽省铜陵市为例,该市重点发展特色农业,特色农业效益提升明显。2008年,全市6大特色农产品种养户人均纯收入5880余元,高于全市农村人均纯收入5个百分点以上。发展“一村一品”,是该市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一项重要措施,该市确定15个“一村一品”市级示范村和5个培育村,通过专业化、特色化、品牌化建设,围绕无公害蔬菜、生姜、凤丹、中药材、花卉苗木等6大特色主导产业和产品,建立和完善了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展会经济,发展了一批特色农产品,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特色产业示范村进行产业联结、村企互动。如表1所示,统计了部分铜陵市特色农产品如凤丹、白姜、三黄鸡、皖南土鸡、河蟹、莲藕、荸荠、葡萄等产销量,其中凤丹、白姜均取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品质优良,特色鲜明,仍具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表1铜陵市特色农产品调查表(2005年)
品种名称
|
2005年
|
市场销售情况
|
原产地
|
备注
|
面积规模(万亩、万头只)
|
年产量(万吨、万头只)
|
年产值(万元)
|
凤丹
|
1.2
|
1200
|
1500
|
国内外
|
铜陵县凤凰山地区
|
2006年4月取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
铜陵白姜
|
1
|
1.5
|
7500
|
国内外
|
铜陵县
|
“绿色食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
三黄鸡
|
90
|
250
|
3750
|
国内100%
|
铜陵县
|
|
皖南土鸡
|
55
|
45
|
1350
|
国内100%
|
铜陵县
|
|
樱桃谷鸭
|
90
|
280
|
5600
|
国内100%
|
铜陵县
|
|
河蟹
|
1.5
|
0.15
|
7500
|
国内、香港等;100%
|
铜陵县
|
“绿色食品”
|
莲藕
|
1
|
2510
|
5300
|
国内100%
|
铜陵县
|
已获得无公害产地认证
|
荸荠
|
0.5
|
750
|
1500
|
国内100%
|
铜陵县
|
已获得无公害产地认证
|
葡萄
|
0.15
|
0.3
|
1500
|
本地及周边
市县
|
郊区灰河乡
|
|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2006年铜陵市统计年鉴资料整理
(二)初步推广“一村一品”以实施差异化经营
“一村一品”是指根据一定区域的资源优势和特点,以市场为导向,变资源优势为产业和品牌优势,使其逐步成为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链或产业集群。发展“一村一品”可以使优势不明显的村加快培育出主导产业,使拥有主导产业的村将产业规模做得更大、产业链条拉得更长、发展得更具特色。
2006年8月,安徽省农委在宣城市召开了全省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暨“一村一品”推进会,决定从2006年起组织实施百村示范、千村带动行动,培育特色产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从2008年起,省财政专门安排了支持“一村一品”发展的专项资金,当年安排100万元,2009年增加到200万元。2006年以来,各地通过强化政策引导、财政支持、加强宣传和典型示范等多种措施,“一村一品”得到了快速发展。据统计调查,至2008年底,全省共有各类专业示范村1322个、专业乡镇97个,其中,省级示范村(乡、镇)达到200个,合肥市包河区大圩镇新民村荣获“国际一村一品运动促进奖”称号。
(三)“皖优农产品进超市工程”方兴未艾
为了拓展我省优质农产品销售渠道,尽快进入各类超市,从2003年起,省财政每年安排4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皖优农产品进超市工程。几年来,根据全省农产品进超市进展情况,省农委适时提出当年推进计划农业展会经济,每年安排40—50个农产品进超市项目,资金主要用于扶持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产品进超市的开户费、进场费、条码费等补助。通过项目带动,鼓励企业和合作社农产品进超市。通过农产品进超市工程的实施,促进了农产品进超市快速健康发展。2008年进超市企业数、产品数和销售额分别达到1109家、9816个、278亿元。
三、安徽省特色农产品促销策略
(一)区域品牌和商品品牌联合推进
随着农产品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有名品、无品牌的农产品,仅靠增加产量或降低价格是不能在市场上获胜的,只有以品牌为立足点,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才能占据市场的高端。安徽省应加强特色农产品品牌的培育和管理工作,把获得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作为食品类农产品品牌评审的必备条件,力求培育出一批在国内外市场具有知名度、占有率高的优质名牌农产品。政府应积极提供对品牌建设有利的政策和服务,对获得国家名牌、国家驰名商标等优质品牌的企业进行更高的物质奖励,提高龙头企业建设优质农产品品牌的积极性。加强对品牌的审定和保护,对品牌评价严格监督,使龙头企业对树立优质品牌无后顾之忧,加大对假冒行为的打击力度,营造农产品品牌运作的良好环境核心期刊。
安徽省应重视品牌文化,深刻挖掘徽文化内涵,将区域品牌和商品品牌联合推进,发生集合效应。徽文化是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内涵十分丰富,其优势可充分运用在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上。例如黄山市推出的“名山、秀水、黄山茶”名优农产品推介活动,就是运用传统文化精髓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的典范,具有很强的推广价值。2008年5月23日至25日,中国黄山茶叶、名优农产品暨旅游展示推介活动在上海隆重举行,黄山市各区县的展区既展示了徽文化的统一性,又突出了各自的特色,体现了区域品牌和商品品牌的高度结合。屯溪区以屯绿和名优农产品为展示重点;黄山区突出展示太平猴魁之乡的形象;徽州区展示“漕溪”、“千秋泉”、“紫霞”、“洪通”等品牌的黄山毛峰;歙县用古朴大方的仿古标牌展示了茶叶和名优农产品企业形象;休宁县以获得“中国绿茶金三角”称号为契机,充分展示有机茶之乡的风采;黟县展现茶文化的同时,具有浓厚徽文化的竹雕艺术也在展销期间现场制作;祁门则以“祁门红茶再创辉煌”为口号宣传祁红新形象。该次推介活动文化氛围浓郁、特色鲜明,赢得了上海市民的广泛称赞。
(二)发展农业展会经济
现代展会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有着巨大的生机和潜力。展会集商品展示、交易和经济技术合作等功能为一体农业展会经济,并具备信息咨询、投资融资和商务服务等配套功能,在贸易往来、技术交流、信息沟通、经济合作诸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在中国经济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近年来,农业展会逐渐成为中国农产品营销促销的大平台,各省均积极筹办农业展会,为特色农产品营销开拓新路,如浙江农博会、湖北农博会、湖南农博会、海南冬交会、西部农博会、宁夏菜博会、辽宁农博会等。以浙江省为例,自2003年始,浙江省农业博览会已经连续举办了6届,把农博会打造成浙江农产品营销的新平台。农博会的成功,带动了整个浙江农业会展业的蓬勃兴起,衢州的“华东农博会”、温州的“名优特农博会”、“农产品宁波交易博览会”、“金华农业科技博览会”等应运而生。目前,“农博会”这一营销平台不仅普及到了浙江每个地市,而且一直延伸到了县,不仅在本地成为一个的营销平台,而且有针对性地将这一平台搭建到了外省。据了解,2007年浙江全省举办各类农业展会120个,销售额6.8亿元,达成合同金额64.1亿元;2008年全省举办各类展会156个,销售额8.7亿元,达成合同金额73.2亿元。[③]
安徽省也应当大力发展农业展会经济,搭建特色农产品营销的新平台。首先,应积极参与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2009年第七届农交会展示面积达38万平方米,参展企业近2000家、贸易成交额贸易成交金额420亿元,农交会已经成为国内权威性最强、影响最广泛、效果最显著的农业展会。其次,应积极参与行业或专业性展会,近年来中国国际渔业博览会、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全国名优果品交易会等一批大型展会影响力也在不断提升,例如黄山市就积极参与了2009年第二届中国(深圳)国际茶业茶文化博览会。再次,应继续重点办好全省具有较大知名度的农业会展。如2009年首届中国安徽(合肥)农业产业化交易会,签订投资项目180个农业展会经济,合同金额达158亿,吸引观摩、采购人数达10万人次。再如安徽名优农产品绿色食品(上海)交易会,自2000年以来已成功举办10届,正成为加强皖沪农业合作、扩大农业招商引资、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的一个重要平台。最后,应学习发达地区经验,将农业展会经济做深做实,鼓励和支持安徽省各市县也开展各种形式的特色农产品展会,围绕地方强势农产品大做文章核心期刊。比如安徽省宁国市,1996年获得“中国山核桃之乡”称号,为了让小核桃走出大经济,宁国于2002年、2004年和2008年先后举办了三届“中国·宁国山核桃节”,三次节庆活动使宁国山核桃的知名度大大提高,也使农民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