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管理 > 管理学论文

贵州省农户土地流转意愿与行为实证研究[1]_影响因素

时间:2012-02-16  作者:秩名

论文导读::土地流转有助于我国农业实现集中经营。土地流转中农民意愿与影响因素。影响因素。
论文关键词:土地流转,农民意愿,影响因素

 

引言

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中明确提出,当前我国农村工作的重点是如何稳定和完善土地市场。土地流转有助于我国农业实现集中经营,有利于促使我国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提高土地利用率,促使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城镇化发展。土地流转意愿是指:“在遵守土地政策的前提下农民根据自己需要和土地流转情况,希望租出或租入土地的一种愿望[3]”。《中共中央关于做好农户承包地使用权流转工作的通知》规定:“土地流转的主体是农户,土地使用权流转必须建立在农户自愿的基础上,在承包期内,农户对承包的土地有自主使用权,收益权和流转权,有权依法自主决定承包地是否流转和流转形式[1]”。“农户作为土地经营的主体,其意愿和行为对一个地区的农地使用权流转及其机制和模式的选择有着根本性的影响[2]。”农户对土地流转所持的态度直接影响土地流转的效率。

贵州省是我国喀斯特地貌强烈发育区,山地多、平地少,土壤构成以碳酸盐岩为主;土层浅薄,土块分散,裸岩出露影响因素,土壤贫瘠,土地垦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可溶性碳酸盐岩的出露面积达13万km2,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73%,水土流失面积已由20世纪50年代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4.2%、60年代的19.9%、70年代的28.4%上升到目前的43.5%,石漠化面积已达2.25万km2,占全省总面积的12.8%,更严重的是目前石漠化每年仍以508.2 km2的速率递增;水土流失和石漠化使耕作层变薄,甚至基岩裸露(石漠化)、完全丧失农用价值,使可利用的土地资源不断减少[4]。那么在这种状况下现在贵州省农村土地流转现状如何呢?农民对土地流转的主观意愿如何呢?农民的行为受哪些因素影响呢?为进一步了解决贵州省土地流转中农户意愿的影响因素与行为特征,我们调查了贵州省遵义县、湄潭县、金沙县、施秉县、德江县共400户农村家庭,为使得调查样本具有代表性,我们在样本乡镇随机选择农户进行调查,以便于找到促进贵州省农村土地流转,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措施。

2.贵州省土地流转概况

贵州省地处中国西南的喀斯特地貌的腹心区域,国土面积17.62万平方公里。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区,可耕地面积仅有2630万亩。由于耕地零碎,土地贫瘠,农业生产率低,经营理念落后,组织力量薄弱以致农业生产对土地流转的需求不高。到2007年贵州土地流转面积为154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的5.8%,远低于2006年上海的40.99%、广东的20.08%、浙江的19.75%。同时贵州省土地流转方式单一,以农户、企业等主体的自发式流转为主,2007年全省出租、转包面积共116.3万亩,占流转总面积的75.5%,其他几种流转方式如转让、互换、入股等共占24.5%论文发表。目前贵州省土地流转存在信息不畅,流转价格机制不健全,价格普遍偏低,土地流转不规范,纠纷隐患多等问题。总的来说,贵州省农村土地流转的比重小、规模小,市场不健全,流转欠规范影响因素,严重影响农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3.土地流转中农民意愿与影响因素

3.1农民意愿

“土地流转是指现阶段家庭联产承包制条件下,农民土地经营权的流动,根据经营权的流向可分为转包、代耕、互换(农户–农户)、反租倒包(农户–集体)以及入殷分红(农户–企业)等多种形式[5]”,包括转出和转入两种方式。调查显示,当前贵州省有49.87%的农民愿意进行土地流转,其中23.02﹪的农民只愿意转出土地,说明这一部分农民在自己不愿意耕种土地的情况下将土地部分或全部转出;26.85%的农民愿意转入土地,他们觉得自己的土地不够种,这表明有项目、有劳动力、有技术的人愿意耕种更多的土地,其它农民则愿意保持现状。

3.2影响因素

(1)年龄。不同年龄的农户对土地流转的态度是不相同的,一般来说年纪大的人比年纪小的人更不愿意实行土地流转。因为年龄大的人对土地的依赖性更强,所以他们更不愿意转出土地,但如果他们有能力耕种,那么会多希望转入一些土地。调查表明在31–50岁之间的人有74.30﹪的人愿意转入土地,这一部分的人年纪居中,不便外出务工,自己土地不够种。

(2)教育程度。农户受教育年限不同则对土地流转所持的态度不同。教育程度低的人对土地的依赖性应该更大。调查发现在平均受教育年限在0-3年的农户中,有72.86﹪选择愿意转入土地,有16.41﹪选择愿意转出土地,还有10.73﹪的人选择维持现状。这就说明文化程度越低的农民越看重土地,越依赖土地,于是希望转入土地。

(3)职业特征。从事不同的职业的农户对土地流转的意愿不同。以务农为主的农户,其流转愿意弱于以非务农为主的。因此,单纯以务农为主的农户家庭对土地的依赖强度很大,土地的收益决定了他们的生存,所以失去了保命田,他们的生存就会遭到威胁,所以大部分在没有明白土地流转与自己耕种收益差距的情况下,选择保持现状,对土地流转持观望态度;非务农为主的农户愿意转入的比例也高达39.1%,说明农户对土地的如表1。

表1:主要从事职业不同的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单位﹪

 

职业特征

愿意转入

愿意转出

维持现状

务农为主

29.67

24.91

45.42

非务农为主

39.1

23.71

37.19

其它

21.53

35.39

43.08

(4)家庭规模。家庭规模大小也直接影响农民的土地流转意愿。调查发现在家庭成员只有1-2人的农户中愿意转出土地有55.7﹪,愿意转入的有11.9﹪,还有32.39﹪的农户选择维持现状;这是由于家庭成员少的大多都选择了离开家外出打工或是自己无力耕种于是都选择愿意转出。如果外出,土地对于他们来说影响因素,流转会是最好的选择。

(5)对土地流转政策了解程度。农户个人对农业政策的了解程度也会影响流转意愿。从表2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农民对我国现行的农业政策是不了解的还较多,对政策“不了解和有点了解”的人,他们对土地流转中行为选择如“维持现状”比重差别不大,为45%左右;“比较了解和非常了解”的农户选择“维持现状”的比例最低66.7%,最高达80%;这就说明农民对政策的不了解、当前土地流转政策的不完善(十分了解)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土地流转进程。

表2:对农业政策了解程度不同的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单位﹪

 

政策了解程度

愿意转入

愿意转出

维持现状

不了解

29.23

25.66

45.11

有点了解

26.01

28.45

45.54

比较了解

20.00

0.00

80.00

非常了解

22.22

11.11

66.67

(6)交易成本(时间)。在土地流转中农户大部分的感受是自己不知道有谁愿意转入土地或转出土地,于是就只好维持现状。土地流转中存在信息成本、订立契约的成本及其他成本,严重影响了农民的土地流转意愿。调查显示,农户在和寻找合作方以及谈判中花费的时间越少,则土地流转意愿越强论文发表。在付出其它成本(0-1)中有28.36﹪的人愿意转入土地,53.73﹪愿意转出土地,17.91%的人维持现状;同时如果交易时间成本在3天以上,维持现状的人达67.95%,这说明农民不愿意在流转程序上花费太多时间,时间越短流转意愿越强

表3 不同交易成本的农户的土地流转意愿单位﹪

 

交易时间成本

愿意转入

愿意转出

维持现状

0—1

28.36

53.73

17.91

1—2

44.62

32.3

23.08

2—3

53.62

23.1

23.28

其它

17.95

14.1

67.95

4.结论和讨论

(1)现阶段贵州省大多数农民愿意进行土地流转,加大农村城镇化的发展有助于促进土地流转。大部分农民是愿意转入或转出土地,在家庭收入已经不以农业为主后愿意转出土地,年龄小的可以外出务工或从事其它行业,于是他们的土地流转意愿很高,这表明我国城镇化二、三产业的发展对土地流转有促进作用。

(2)农户自身的文化程度对土地流转有很大的影响,提高农村人口文化素质有助于促进土地流转。对农民来说教育程度越高的越愿意转出土地,或是转入土地。这是因为文化程度高一些的可以从事其它行业增加收入,土地对他们不具有生存意义;或者文化程度高的有技术和资金愿意转入土地,扩大耕用面积,这说明提高农村人口文化素质、加强农村教育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土地流转。

(3)农民强烈的恋土情节阻碍了农村土地流转,加大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有利于促进土地流转。土地的保障功能仍然是许多农民的首要选择,许多农民即使有条件也不愿意转出土地,说明农民本身有强烈的恋土情节,对土地有很强的感情色彩。大部分农民认为土地是其基本生存的保证,这说明只有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确保农民无后顾之忧,农民才会选择转出土地。

(4)农户在土地流转中愿意花费更少的时间成本,建立规范有序的土地流转机制可以减少农民交易成本,促进土地流转。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农民要花费很多的时间成本。从经济理性选择的角度影响因素,花费的成本越高农民越不愿意实行土地流转。这就需要我们建立规范有序的土地流转机制,建立农地流转交易信息网络,减少农地流转的信息费用,加强土地流转市场建设,成立农地流转中介机构,减少农地流转的谈判费用,降低土地流转交易成本。

(5)农户不了解当前的土地政策以及政策的不完善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土地流转。大部分农民对我国的土地政策不了解这也阻碍了土地流转,政府今后要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农民了解政策,知晓政策,鼓励农民参与土地流转;同时调查显示,对政策了解较深入的人选择维持现状的比例相当高,说明政策的不完善的地方,不能保证农户的根本利益,也阻碍了土地流转。因此,加强土地流转法律法规建设,出台完善的土地流转政策,从根本上保护农户的切身利益,是提高土地流转效率的有效办法。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做好农户承包地使用权流转工作的通知[EB/OL].人民网,http://www.people.com.cn/GB/paper39/7645/730916.html 2002-11-05
[2]钱文荣.浙北传统粮区农户土地流转意愿与行为的实证研究[J].中国农村经济,2002(7)
[3]乐章.农民土地流转意愿及解释[J].农业经济问题,2010(2)
[4]苏维词,张中可,滕建珍等.发展生态农业是贵州喀斯特(石漠化)山区退耕还林的基本途径[J] .贵州科学2003(3)
[5]张照新,张海阳.农村土地问题研究综述[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策略分析_管理学论文
下一篇论文:雷达图在360度绩效评价中应用研究_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分类
电子商务论文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管理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网络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客户关系管理论文
酒店管理论文 物流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金融论文
教育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广告设计论文
相关管理学论文
最新管理学论文
读者推荐的管理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