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管理 > 管理学论文

制度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_内生增长模型-论文网

时间:2014-06-27  作者:佚名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到,随着年份的增加,我国非国有工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呈上升趋势,28年间比重增加6倍,可见我国国有体制改革很有成效,非国有经济所占比重逐年上升,为我国经济做出巨大贡献。从经济体制来看,我国从1981年的59.2%上升至81.1943%,说明我国利用外资、自筹资金及其他资金比例增大,即我国市场化程度提高。从对外开放情况来看,整体上我国对外开放程度快速增加,28年间增加3倍左右,2001年以后,我国对外开放程度明显加大,这与我国加入WTO密不可分,整体来看,我国对外开放程度加大。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制度因素指标逐年增大,说明制度因素对我国经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1981-1992年制度指标增长比较慢,1992年以后,我国制度进步速度加快,这与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有很大关系,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由于亚洲经济危机,我国1997年制度数据减少,危机对我国制度创新产生了影响。2001年我国加入WTO之后,我国对外开放程度提高,直接影响我国制度数据。整体来看,我国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度进步很快,说明我国制度改革趋于完善。

四、包含制度因素的我国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因素很多,很多学者从资本、劳动力、技术进步等各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制度因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在新制度学派的推动下,日益受到关注。本文试图将制度因素作为内生变量引入经济增长模型,由此研究制度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一)变量、模型的选取和数据的说明

一般来看,一般是沿着两条路径研究经济增长。第一种是基于索洛提出的对总量生产函数的分解测算出经济增长的方式;另一种是基于计量的参数估计方法。本文采用C-D生产函数对我国1981年至2008年以来的经济增长进行研究,我们引入制度因素作为内生变量,重点测度其对我国经济增长所做出的贡献。从此想法出发,我们设定回归模型为:

(1)

进一步处理我们得到:(2)

其中,Y为产出即国内生产总值,A为技术进步,k为资本,选用固定资产形成总额来表示,l为劳动,选择就业人数来表示,s为制度变量。本文采用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对国内设国内产总值和资本进行指数平滑处理,得到我们所要进行研究的数据。

(二)单位根检验

为了测度数据的平稳性,同时考察变量的单整阶数,我们对各变量及其差分进行单位根检验,我们得到下表:

表3:单位根检验

变量

检验形式

CTN

ADF检验统计量

5%临界值

结论

C00

-4.501029

-2.991878

I(0)

C00

-3.291720

-2.981038

I(0)

C00

-4.594768

-2.981038

I(0)

C00

-5.880482

-2.981038

I(0)

注:表示一阶差分,)表示二阶差分,C表示截距项,T表示时间趋势,N表示滞后期。I(0)表示零阶单整,即平稳的。

从表3可以看出,各变量的通过一阶或二阶差分后都是平稳的,故此我们再对各变量进行协整关系检验,来判断各变量间是否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

(三)协整检验

协整是从分析时间序列的非平稳性我们根据赤迟信息准则(AIC)和施瓦茨准则(SC)。确定各变量组成的VAR模型的最大滞后期为2,协整选择滞后期为2,并采用Johansen检验方法。得到结果如下表:

表4:变量的协整关系检验

原假设

特征根

迹统计量

P

None*

0.727141

56.82862

0.0057

At most 1

0.417766

24.35859

0.1857

At most 2

0.350865

10.83652

0.2217

At most 3

0.001345

0.033640

0.8544

从上表检验结果我们可以看出,我国GDP,资本量,就业人数和制度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

(四)包含制度因素的内生增长模型研究

针对1981-2008年的书籍,我们对方程(2)进行回归分析,针对模型中存在的异方差和自相关性进行处理后。我们可得如下数据:

表5:模型估计结果

变量

系数

t

P

c

-1.105773

-3.034407

0.0057

0.294813

13.15660

0.0000

0.355141

8.931416

0.0000

0.674630

44.02166

0.0000

0.999999

0.999999

从上表数据来看,模型整体通过检验,各个变量对GDP的显著性水平很高。由此我们得到标准化模型:

从回归结果来看,1981-2008年期间我国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7.46%,说明资本投入对我国的经济增长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从另一方面来讲,我国经济增长过于依赖投资。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5.51%,新增长理论中,卢卡斯认为人力资本的积累和溢出可以带来劳动和资本生产率的提高,从而加快经济增长。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既然它是经济增长的源泉,我国就应多加注重人才的培养,促进经济的发展。除了前两个基本的经济增长要素,我们看到制度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9.48%,这说明我国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政策制度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制度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推动作用。还有一点我们注意到,技术进步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推动力为负数,相对于其他三个要素来说,技术进步对我国经济的增长推动作用有限,另一方面也提醒了我们加大对技术研究的投入。

五、结论和政策建议

从上面的实证分析来看,资本、劳动和制度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十分显著,这些因素是相互间的作用来一同推动经济发展的,由于任何经济体都是在一定的制度环境下运行的,制度变迁对于各生产要素的配置和积累都产生影响,所以我国以后应积极处理好这三者之间的结构关系,适时的推动制度改革,以改善我国经济的发展。

制度对中国经济增长有一定的解释作用,这说明我国的产权改革、市场经济化以及对外开放对我国经济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高专《管理学基础》课程改革-论文网
下一篇论文:基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财务能力探讨_培育途径-论文网
经济管理分类
电子商务论文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管理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网络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客户关系管理论文
酒店管理论文 物流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金融论文
教育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广告设计论文
相关管理学论文
最新管理学论文
读者推荐的管理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