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企业所得税税务风险及其应对策略
企业所得税税务风险规避,关键在于税前扣除项目。可作税前扣除的项目有: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
2008年1月1日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以来,企业税前扣除问题多,既有新问题,也有老问题。
比如,关于企业处置外购资产如何确认收入的问题,《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处置资产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8〕828号)明确规定,属于外购的资产,可按购入时的价格确定销售收入。但是,《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做好2009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的通知》(国税函〔2010〕148号)进一步规定,企业处置外购资产按购入时的价格确定销售收入,是指企业处置该项资产不是以销售为目的,而是具有替代职工福利等费用支出性质,且购买后一般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处置。在处理具体业务时,不少企业心存疑惑:这个条款的重点究竟是“不是以销售为目的”,还是“具有替代职工福利等费用支出性质”?如果是前者,那么怎样才能认定“不是以销售为目的”?如果是后者,那么凡是具有替代职工福利支出性质的费用都可以按购入时的价格确定销售收入吗?具有替代职工福利支出性质的费用又该如何具体把握?[4]
虽然会计准则和新《企业所得税法》对“固定资产”的概念都有明确表述,但准确判定某个机器、设备、仪器、工具等是否属于固定资产,对企业财务人员来说的确是个不小的难题。因为这不仅要考虑税务与会计处理上的差异,而且还要考察其使用年限和单位价值,以及是否属于生产经营的主要设备,最后再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作深入分析。如企业为了研究开发新技术,购入了一批精密仪表,当年被拆解研究后就没有了使用价值,这些仪表虽然单位价值超过15万元,但是使用时间没有超过12个月,在当期拆解研究之后就不再有使用价值,所以不能视为固定资产,而应视作存货,在耗用时一次性扣除。[9]
以上两例说明了对于同一个税收政策往往会出现许多分歧。而要解决分歧,需要税企双方的努力。一是税务部门应增强税法的明确性和灵活性,规范对税收政策的解释,二是企业应不断增强对具体税收业务的判断能力。
企业还应规范税前扣除的凭证,要力争做到使每一笔支出背后都有必要的证据去支持;企业所得税汇算必须计算和填制许多报表,工作量大,而且关系到全年应交企业所得税的正确与否,汇算之前应仔细阅读编制说明,注意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企业还可聘请专业的税务师事务所对所得税汇算清缴出具全面的或单独的税审报告,并请其对企业的税务风险进行评估,最大限度地降低税务风险。
可见,企业税务风险产生于决策和日常经营过程中,风险控制也应置于日常的管理和业务工作中。只有管理层和业务人员与税务人员配合,才能开展有效的税务风险管理。博士论文,增值税。企业应建立全方位的税务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机制,以参与企业制度建设的方式提前介入企业纳税管理环节,实现税务管理环节的前移,提前防范税务风险,变发现型控制为预防型控制;重视企业自我管理,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实现自我遵从。[8]
[参考文献]
[1]建好风险防火墙关上企业“税务门”EB/OL www.chinatax.gov.cn, 2009-05-20
[2]张平平.企业税务风险及防范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1):198.
[3]杜剑杨杨.大企业税务风险控制的二维视角[J]. 特区经济,2009,(11):109.
[4]张剀房红丽.管理税务风险:大企业正在进入角色[N].中国税务报,2010-07-12(5).
[5]王震寰.中小企业的税务风险[J].中国中小企业,2002.(4):54-55.
[6]宋韶山贠相忠.新理念新模式新举措破解大企业税收管理难题:大企业正在进入角色[N].中国税务报,2010-05-21(3).
[7]张剀李卓然侯志勇.盘点09汇缴,税前扣除问题最多[N].中国税务报,2010-05-24(5).
[8]落实《指引》与大企业共同控制税务风险EB/OLwww.Chinatax.gov.cn, 2009-05-20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