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管理 > 管理学论文

高储蓄:新视角下的最优化分析及影响因素研究_实证分析

时间:2012-05-22  作者:韩君洁,韩占兵

论文导读::本文首先对我国经济的最优储蓄率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基于经济现实中的一系列失衡现象,提出我国目前的储蓄率确实已经超过了经济均衡增长所需要的最优储蓄率;然后根据西方经典的储蓄理论和我国的经济现实建立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高储蓄率的决定因素;最后,针对造成高储蓄的主要因素。
论文关键词:最优化储蓄率,失衡储蓄理论,实证分析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经济保持了高水平的增长,根据有关部门测算,2009年全年GDP增速达到9.2%,人均GDP达到3736美元,同时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已跃升为世界第三位[1]。但是,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的城乡居民储蓄存款总额节节攀升。有资料显示,1995年的国内蓄率为42%,2003年为45%,至2006年达56%。据央行新近公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底,全国居民储蓄总额为17.6万亿人民币,同比增长了6.8%[2]。显然,经济的高增长与良好预期并未能阻挡人们高涨的储蓄热情。

针对我国高储蓄现象,我们不仅要问:我国的储蓄率是否真的过高?这么多的储蓄存款究竟对经济利弊如何?在目前储蓄存款利率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居民储蓄何以居高不下并持续增长呢?造成高储蓄的作用机理在哪里呢?本文将对这些问题作深入的探讨,并试图用计量回归的实证方法进行分析研究。

二、一个新视角下的我国储蓄率的最优化分析

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埃德蒙.费尔普斯(EdmundS.Phelps)沿着罗伯特·索洛创立的新古典增长模型思路,从社会经济福利的角度,研究了储蓄和消费的数量关系,发现了著名的“经济增长黄金律”,从而正式确立了经济增长理论。黄金律水平的内容是:如果对人均资本量的选择使得其边际产量(MPK)等于折旧率(δ)、人口增长率(n)和技术进步率(g)之和,那么实证分析,人均消费水平就会达到最大化。用公式表示就是:MPK=δ+n+g。该理论认为经济增长只有在储蓄率达到黄金率时才是最优的,一旦储蓄率偏离最优储蓄率,就会导致过度积累的“动态无效率”(Dynamic Inefficiency)。但是一国的最优储蓄率具体数量是非常难以测算的,因为这里牵涉到资本产出弹性、消费者效用函数跨期替代弹性、技术进步率等指标的测算。我国国内,袁志刚和宋铮[3]在建立在上述各种指标的假定基础上对我国的最优储蓄率进行过估算,结果表明我国储蓄率很可能高于黄金率即最优储蓄率水平。

笔者认为,既然定量分析最优储蓄率存在很大困难,我们可以从我国一系列经济问题的现实出发,从新的视角分析我国储蓄率的最优化问题。因此,我们首先设立了一个封闭条件下的储蓄—投资恶性循环模型,然后从我国目前内需和外贸两个方面的经济现实出发,来验证我国现实储蓄率是否高于最优储蓄率。

(一)模型的设立

无论古典经济学还是凯恩斯经济学都认为,封闭条件下一国产品市场的均衡的基础是:

S = I(1)

因此储蓄与投资的匹配关系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理论。但是,当一国的投资率低于储蓄率,储蓄未能全部转化为投资的时候,就形成了储蓄—投资缺口。这个储蓄—投资缺口也就意味着一国在封闭经济内过高的储蓄不能有效转化为投资时,势必减弱这个经济体的内生增长能力,进而会拉低人们的收入水平。收入的降低会大幅度的减少有效需求,需求的不振会降低企业的投资的效率,从而进一步使投资降低。投资的降低最终会使储蓄—投资的缺口进一步加大。这就是“储蓄—投资”恶性循环模型(见图1)。

失衡储蓄理论

图1.封闭条件下储蓄-投资恶性循环模型图

(二)从内需方面对模型的验证

我国近年来一直实行着积极扩大内需的方针,但效果不是很理想。国内需求一直维持着“启而不动、扩而不大”的不瘟不火的状态,我们这里从上述的储蓄—投资恶性循环模型来解释国内需求不振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的储蓄—投资缺口逐步扩大(见图2),使经济增长失衡,造成居民收入增长缓慢,从而造成国内消费需求不旺。如果我们引入国外部门,这就意味着一部分国内产出不能被国内需求所吸收,不得不出口使其被国外需求吸收。这就是我国形成大量外贸顺差的根本原因核心期刊目录。笔者认为,目前我国的情况就是陷入了这个恶性循环。而引起这个恶性循环的主要原因就是过高的储蓄超过了经济内生增长所需要的最优储蓄水平。只不过我国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外资的流入和国内产品的出口大大抵消了这个循环的不利影响,使其表现的不那么明显罢了。这种经济模式发展结果就是对外资和出口部门的高强度依赖,这恰恰正是我国目前经济发展中所面对的棘手问题。下面我们将从外贸方面来具体分析。

失衡储蓄理论

图2.我国储蓄投资缺口日益扩大

(三)从外贸方面对模型的验证

我国经济对外失衡莫过于外汇储备的大幅增长的问题。近几年来实证分析,我国外汇储备出现了超常规的增长态势(见图3)。一国对外经济的不平衡恰恰是其国内经济不平衡的表现。外贸“双顺差”的经济现实深刻反映了我国对外经济的不平衡,但仅仅看到这些表面现象还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深入考察一下这种不平衡的深层次原因。

失衡储蓄理论

图3.我国近五年外汇储备额趋势图

据有关方面统计,加工贸易占中国出口一半以上,而外商投资企业又占全国加工贸易出口的83%。根据海关进出口数据,2010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29727.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4.7%;贸易顺差为1831亿美元。与此同时,2010年11月份实际使用外资(FDI)为97.04亿美元,同比增长38.17%,连续第16个月实现月度同比增长。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造成我国对外贸易“双顺差”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的FDI的流入规模上偏多和出口模式的不合理。这同时也是造成我国近年来高贸易摩擦压力和高人民币升值压力的主因。

这就引出了一个似乎矛盾的问题,尽管我国国内的总储蓄水平显著高于国内总投资水平(见图3),我国不但不是一个典型的资本输出国,而且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吸引FDI最多的国家。在我国储蓄不能有效转化为投资所形成的缺口日益扩大的现实下,经济内部储蓄—投资缺口是主要由出口顺差或资本流出予以弥合的。在上述情况下,FDI的大量流入就不难理解了。大规模的外资流入在给我们带来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大的效率损失,因为外资的利用成本要远远大于利用国内资金的成本。张明(2005)通过1998-2003年的有关数据测算了这14年间由于居民储蓄不能有效转化为投资所造成的效率损失就高3达311亿美元[4]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认为我国的储蓄率确实已经超过了我国经济经济均衡增长所需要的最优储蓄率。那么如何降低储蓄率的问题就摆在了我们面前。国内一部分学者倾向于从储蓄如何更好的转化为投资方面进行研究。但是在我国经济存在着固定资产投资高居不下的情况下,如果再大力鼓励投资,就会很容易形成局部经济过热甚至通胀的危险。这说明我国的投资已经无力大规模消化过高的储蓄了。所以我们应该从另一方面考虑,也即如何降低我国经济中过高的储蓄率。要降低储蓄率则必须把造成高储蓄的原因搞清楚,所以下面我们将对我国高储蓄率的决定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以期获得最优解决办法。

三、我国高储蓄率的影响因素研究

根据西方经典储蓄理论和我国经济现实,并参考西方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的有关经济指标,而且考虑到变量是否可以定量的可能性,我们确立了造成我国高储蓄率(用S表示)的五个主要因素来进行实证分析,它们分别是国民收入的增长率(用GDP增长率代表),用Y1表示;幼年人口依赖系数,用Y2表示;老年人口依赖系数,用Y3表示;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用于医疗、住房、教育三大支出占其总支出的比重,用Y4表示;全国社会保障水平,用Y5表示。从而,我们可以确立如下回归计量经济模型:

S=β01*Y12*Y23* Y34* Y45* Y5+μ(2)

1、国民收入增长率Y1:为保持GDP数据的历史可比性,国家统计局根据2005年12月最新经济普查数据实证分析,对1993?2004年的GDP历史数据进行了修订。这里我们采用修订后的GDP增长率数据来表示样本区间的Y值。

2、依赖系数Y2和Y3:依赖系数也称负担系数。它是指人口总体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用百分比表示。它表明,从整个社会来看,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负担多少非劳动年龄人口。依赖系数可分为总依赖系数、幼年依赖系数和老年依赖系数,它们的计算公式为:总依赖系数 =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大学生网络游戏行为的心理分析_管理学论文
下一篇论文:第三部门之界定_非营利组织
经济管理分类
电子商务论文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管理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网络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客户关系管理论文
酒店管理论文 物流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金融论文
教育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广告设计论文
相关管理学论文
最新管理学论文
读者推荐的管理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