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际储备的增速减缓,但规模仍然庞大毕业论文怎么写,仍居全球第一位。3月末,我国外汇储备总规模为24471亿美元,同比增长不到1%。由于美元贬值预期强烈和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的原因,我国外汇储备管理的难度明显加大,目前应尽力做好三项工作,第一,适度调整币种结构;第二,调整持有的美国债券期限结构;第三,适度加大对中投等主权财富投资基金的注资,以调整股权资产在整个外汇储备中的比重。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五)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但劳动要素收入的比重偏低,就业形势仍然严峻
一季度,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5787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08元,同比增长9.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5%。在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同比增长9.7%,转移性收入增长13.3%,经营净收入增长7.5%,财产性收入增长17.0%。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1814元,增长11.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2%。其中,工资性收入增长16.3%,家庭经营收入增长7.6%,财产性收入增长15.6%,转移性收入增长13.8%。从劳动要素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来看,仍然处于低位,直接影响了消费扩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下一步应着力提高劳动者的收入水平,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我国城镇登记失业人口数量仍保持在900万人以上,登记失业率约为4.3%,但就今年大学生的毕业人数和新增劳动力的规模来看,整体就业形式仍然严峻,调查失业率远远高于登记失业率的水平。我国仍应继续坚持就业促进政策,保障就业培训和就业指导投入,采取适当措施毕业论文怎么写,切实完成新增900万人就业的目标。
(六)货币供应量增速回落,新增信贷规模减少,结构性调控逐步增强
3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65.0万亿元,同比增长22.5%,比上年末回落5.2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22.9万亿元,增长29.9%,回落2.4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3.9万亿元,增长15.8%,加快4.0个百分点。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42.6万亿元,比年初增加2.6万亿元,同比少增2.0万亿元;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63.8万亿元,比年初增加4.0万亿元,同比少增1.6万亿元。为抑制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货币当局开始启动结构性政策调控市场,包括对第二套以上住房的差别利率政策和不同比率的首付款要求等措施,目前,调控效果初步显现核心期刊。
三、支出波动与超收压力并存的财政环境
2010年第一季度,国家财政收入保持快速增长,除增值税外,其他主要税种的增速均明显超过同期的GDP增速,预计在全年经济形势稳定的情况下,我国将形成规模较大的超收压力。在财政支出执行上,科学技术、教育、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和商业服务业支出增长较快,支出结构与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协调度明显提高。但在社会保障和就业、农林水事务和粮油储备等管理事务上的支出还未有效展开,加之西南地区旱灾、玉树地震、世博会和亚运会保障等因素的存在,预计今年的财政支出的波动性大大提高。
(一)快速增长的财政收入
一季度,全国财政收入达19627.0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4985.02亿元,增长34%。其中,中央本级收入9928.24亿元,同比增长37.6%;地方本级收入9698.83亿元,同比增长30.6%。财政收入中的税收收入17702.55亿元,同比增长35.9%;非税收入1924.52亿元,同比增长18.9%。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达90.2%。
形成财政收入的主要税收来源包括:国内增值税5084.15亿元,同比增长11.3%;国内消费税1711.02亿元,同比增长69.4%;营业税2953.73亿元毕业论文怎么写,同比增长41.2%;企业所得税2490.59亿元,同比增长16.1%;个人所得税1488.12亿元,同比增长21.3%;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2476亿元,同比增长56.3%;关税482.53亿元,同比增长48.9%;车辆购置税381.6亿元,同比增长60.2%。除增值税外,其他主要税种的收入增幅均明显超过同期GDP的增速,预计全年税收收入将出现较大规模的超收。
考虑到去年同期经济下滑,财政收入大幅度减收的情况,为更好的判断财政收入形势,采用环比和与2008年同期情况进行比较。一季度全国财政收入,与去年第三、四季度收入平均值相比,环比增长13.8%;与2008年一季度收入相比,增长22.9%(其中中央财政收入增长13.3%),折算到两年中年均增长10.9%(其中中央财政收入增长6.5%),是一种恢复性增长。从完成预算进度看,一季度全国财政收入完成全年预算的26.5%,略高于25%的序时进度。
在财政收入的变化趋势上,考虑到去年财政收入“前低后高”的形势和通货膨胀、烟草消费税改革等因素的影响,在宏观经济形势基本稳定的情况下,今年5月份后财政收入增幅将相应回落,全年收入增幅将呈“前高后低”走势。
(二)波动与调整中的财政支出
一季度,全国财政支出14329.9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519.04亿元,增长11.9%。其中,中央本级支出2818.34亿元,同比增长15.1%;地方本级支出11511.62亿元,同比增长11.1%。
增长较快的项目主要是: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支出同比增加64.41亿元,增长67.2%;科学技术支出同比增加143.91亿元,增长66.6%;交通运输支出同比增加263.8亿元,增长52%(主要是用车辆购置税收入安排的用于公路建设等支出增加较多);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支出同比增加42.8亿元,增长38.9%;商业服务业等事务支出同比增加39.83亿元,增长38.1%;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同比增加146.75亿元,增长18.8%;教育支出同比增加316.02亿元,增长17.1%。
在执行中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医疗卫生支出、环境保护支出、农林水事务、粮油物资储备等管理事务、金融监管等支出进度仍然偏慢,预期第二季度上述支出将快速增长。此外,西南地区旱灾和玉树地震的救援与灾后重建,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的保障仍将是扰动支出的重要因素毕业论文怎么写,我国财政支出的波动性大大增强。
四、“内需发展”与“低碳经济”取向下的财政政策“伞形调控”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恢复期,我国既面临着严峻的国际经济环境,也面临着复杂的国内经济形势和复合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在这一阶段,我们应综合分析国内外经济因素的内在关系,大胆创新,突破关键,把握重点,在后危机时期的国际经济竞争中抢占先机。
(一)国际金融危机恢复期的经济发展目标与宏观调控的“伞形”框架
国际金融危机恢复期的宏观经济发展目标是一个复合体,既要实现经济的稳定较快增长,还要适时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既要应对通货膨胀预期的干扰,还要防止资产价格大起大落给经济社会稳定带来的冲击和损害。面对这种环境,现行的政策研究绝大部分强调要全范围、大规模的调动政府的所有政策资源予以一一有针对性的克服和调整,但实际上,这种政策调整背后的是政府将耗费巨额的政策成本、运用繁杂而彼此干扰的政策措施、深层次的扭曲市场机制和规律才能逐步达到目标,政策的理论意义和操作效果并不突出核心期刊。为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课题组深入分析宏观经济目标之间的内在联系,利用目标间的互相促进、互相抑制、互相扭结、彼此抵销的特点,将其进行必要的简化,即以“内需发展”和“低碳经济”为突破口,借助市场机制、凝聚政策力量,推动国民经济的稳定有序发展。这种宏观调控的政策框架我们称之“伞形调控”(见图12)。

在图12中,首先将现行的4个政策目标简化为两个政策重心,即将通货膨胀预期控制、经济增长、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资产价格与市场管理四个目标简化为内需发展与低碳经济两项关键“突破口”。其中内需发展强调消费升级、城市化、经济结构调整、要素收入分配、良好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等因素,是后危机时期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模式和载体;低碳经济强调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强调技术创新、产业组织创新、市场机制创新和思想体系创新,是后危机时期我国经济实现自我扬弃和赶超的关键动力和支撑点。但需要强调的是,内需发展和低碳经济并不完全包括现行经济发展4个目标的所有指标,与“突破口”不兼容或是存在较大差异的指标变量将在这一时期被搁置、被转化或被调整。主要的指标调整情况如表5所示:
表5 伞形框架下的发展目标与“突破口”间的指标处置
发展目标
|
构成指标
|
指标性质
|
处置结果
|
经济增长
|
投资
|
符合内需发展,有利于低碳经济
|
政策调控的核心指标
|
消费
|
符合内需发展,有利于低碳经济
|
政策调控的核心指标
|
出口
|
部分有利于低碳经济
|
非核心指标,须转化
|
经济发展方式
|
城市化
|
符合内需发展,有利于低碳经济
|
核心操作指标
|
经济结构
|
符合内需发展,有利于低碳经济
|
核心操作指标
|
要素收入分配
|
符合内需发展,有利于低碳经济
|
核心操作指标
|
公共服务均等化
|
符合内需发展,有利于低碳经济
|
核心操作指标
|
通货膨胀预期
|
输入性通胀
|
符合内需发展,有利于低碳经济
|
核心操作指标
|
结构性通胀
|
部分符合内需发展
|
非核心指标,可搁置
|
货币性通胀
|
符合内需发展毕业论文怎么写,不利于低碳经济
|
核心操作指标,须调整
|
资产价格与市场
|
去泡沫化
|
符合内需发展,有利于低碳经济
|
核心操作指标
|
风险可控
|
符合内需发展,有利于低碳经济
|
核心操作指标
|
根据表5,可暂时不作为当前在推动经济发展时所考虑的指标包括出口、结构性通胀和货币性通胀等三项,也即上述三项指标在政策实施时尚存在一定程度的可承纳空间,或者是要根据总体宏观经济形势的发展而逐步纳入政策调整的范围。
在图12中,根据研究的需要和人民币汇率问题在当前的重要地位,我们把汇率政策从一般货币政策中剥离出来,作为调整外部经济均衡和国内外汇市场均衡的主体政策予以分析、讨论。这样一般货币政策就成为包括信贷指导、货币数量控制和利率政策为主要内容的宏观经济政策,而财政政策仍保持原有范围的政策资源和调控地位。在调控框架上,课题组认为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尽管我国仍属于资本项目的管制国家,但由于经常项目资金规模巨大和地下钱庄等因素的影响,事实上外部短期资本仍能够在某种程度上“自由”进出我国,于是我们决定采用蒙代尔―弗来明模型的基本框架作为本文的分析基础(如图13所示)。其中BP为外部均衡线,反映汇率政策的调控方向、力度和效果;IS曲线为商品市场均衡线,反映财政政策的调控方向、力度和效果;而LM曲线为国内货币市场均衡线,反映货币政策的调控方向、力度和效果。
 
(二)“伞型调控”下的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
根据表5所示的调控目标,为推动内需发展和低碳经济,进而推动整体国民经济的有效复苏,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的总体取向是扩张性的,即两个政策调控的基本方向是推动宏观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
4/5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