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导读::近年来,随着国际间经济、金融一体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国际金融市场上的突发事件屡屡发生,我们可以看出一国的金融发生风险往往会影响他国金融稳定,从而使得商业银行国别风险已经上升为主要风险之一,而由这一风险引发的商业银行危机的可能性也大幅度提高。如果风险不能及时化解的话就会转化为更为严重的危机,因此,切实加强国别风险可能引发的国别风险危机是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加强风险管理的重点工作之一。
论文关键词:商业银行国别风险危机对策
国别风险是指由于某一国家或地区经济、政治、社会变化及事件,导致该国家或地区借款人或债务人没有能力或者拒绝偿付银行业金融机构债务,或使银行业金融机构在该国家或地区的商业存在遭受损失,或使银行业金融机构遭受其他损失的风险。[①]国别风险存在于授信、国际资本市场业务、设立境外机构、代理行往来和由境外服务提供商提供的外包服务等经营活动。国别风险包括:主权风险,转移风险和一般国别风险。其中,转移风险是国别风险的主要类型之一,是指借款人或债务人由于本国外汇储备不足或外汇管制等原因,无法获得所需外汇偿还其境外债务的风险;主权风险主要发生在在银行向政府当局贷款或由政府担保的商业贷款之上,风险发生的原因通常是由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或政治世界的发生;一般国别风险主要是由于大幅度的货币贬值,对外国资产的没收或冻结,法律上的限制、强制性性的剥夺或者经济的严重不景气,以及国内政局的骚乱所引起。然而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国别风险事件往往难以施加影响或控制,很容易发生国别风险危机,因此,加强国别风险危机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我国发生国别风险危机的可能性银行危机[②]是指银行过度涉足(或贷款给企业)从事高风险行业(如房地产、股票)毕业论文格式,导致资产负债严重失衡,呆账负担过重而使资本运营呆滞而破产倒闭的危机。我国商业银行国别风险是由当是其他国家发生国家金融危机之类,从而引发我国商业银行也发生风险最终形成商业银行国别风险危机。
(一)国际上商业银行危机、金融危机越来越多
近十年来,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许多国际上的商业银行危机事件也是越来越多,从上述三次国际金融危机我们可以找到一些不同点:危机影响的大小、持续时间长短、产生原因、表现特点、影响程度等都有所差异。当然也有一些相同之处,一是全球经济一体化,二是国际金融市场的内在不稳定性,三是流动性过剩且资本流动水平很高,具体比较可参见下表格:
三次国际金融危机对比表(截止2010年10月)
区别项目
|
1997-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
|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
|
2009-2010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
|
影响范围
|
东南亚国家
|
全世界
|
全世界
|
基本特征
|
金融市场开放;金融自由化
|
金融产品创新紊乱;房地产次贷过度
|
经济复苏缓慢复杂;各种不确定风险正在扩大;国际货币体系动荡;贸易结构调整、流动性泛滥;政府信用受到质疑
|
主要诱发原因
|
金融自由化;现代货币信用机制不健全;国际炒家干扰;泰铢贬值
|
金融全球化;过度超前消费;美国房地产次贷危机
|
希腊债务危机;欧元区财政货币政策二元性、欧盟内外部的结构性矛盾和各国经济失衡,国际投机炒
|
后果
|
经济倒退;生活水平下降;部门国家政府解体
|
经济倒退;部门企业倒闭;部分国家政府解体;
|
欧洲部分经济体财政支出扩大,税收减少,财务状况持续恶化,全球股市、汇市、债市急大宗商品市场出现大幅波动,给全球经济复苏蒙上阴影;部分国家破产
|
对我国的影响
|
影响不大
|
影响比较大
|
略有影响中国出口
|
从上述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出三次经济危机生成的本质因素则是现代金融经济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危机的后果都引起了世界经济的倒退,部分国家破产;并且三次金融危机的爆发前都有一些类似的征兆,如经济持续过热、经济泡沫膨胀、引进外资的盲目性、短期外债过量、银行体系的不健全,银企勾结和企业的大量负债等,这些征兆在我国的经济体系中并不是没有出现,另外,从最近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到货币危机,从货币危机到银行危机,欧洲国家所面临困境还没有结束,很难猜测这是否在不久的将来也会影响到我国的商业银行,导致我国发生国别风险。(二)我国与国际金融关联度越来越高随着我国与国际市场的不断接轨,我国外贸依存度和金融依存度也是逐步走高,这不仅反映了我国经济融入全球经济程度的提高和实力的增强,同时也意味着我国依赖国际市场的程度和受世界经济波动影响的程度不断加深,导致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国别风险也日益加大。可以表现我国与国际金融的关联度的指标主要有外贸依存度(进出口占GNP的比重);金融依存度(美元化程度,外汇市场,股票市场毕业论文格式,外债);投资依存度(外商直接投资占总投资的比利,工业对于进口的依存度等);科技依存度(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产业控制,关键部件,新技术开发能力等);资源依存度等。
外贸依存度[③]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进出口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在国际贸易中通常用来衡量一国经济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及该国加入国际分工、世界市场的广度和深度。金融依存度是一国对国外金融资金、金融政策的依赖程度论文开题报告范例。我国外汇储备从2001[④]年底的不到2000亿美元,到2009年不到8年时间,外储达到近2.4万亿美元,净增加2.2万多亿美元。
表二[⑤]:我国外贸依存度一览表单位:%
年份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外贸依存度
|
60.2
|
70
|
63.5
|
66.55
|
66.8
|
(三)我国目前金融体系还很脆弱,国外商业银行一出问题往往会发生连多米诺骨牌效应众所周知,金融体系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商业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另一类是以资本市场为主导的金融体系。我国资本市场起步较晚,暴露的问题也较多,因此,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需要商业银行体系的支持。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发挥作用是客观的和必然的,甚至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商业银行在中国金融体系中仍然占据重要的地位。但我国商业银行目前还有面临着治理结构不完善、资本充足率低和不良资产规模过大的问题。
据银监会2009年2月末统计显示,我国整体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15334亿元,不良贷款率为4.5%。而主要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数据则截至2010年2月末,余额4830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48%, 此外,华夏银行(11.35 5.09%)已经出现不良贷款个别分类轻微恶化的情况,南京银行(10.95 2.82%)和宁波银行(12.28 2.42%)不良贷款余额也同比均呈上升趋势。农信社相较主要商业银行在资产结构、风险识别等方面均处劣势,如果宏观经济变化,农信社将拉高整个银行业的不良水平。这一切都表明我国的金融体系依旧很脆弱,一旦条件成熟,这种可能的脆弱性就会转化为现实中的风险 。
(四)我国的外债结构、规模和偿债能力 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2010年10月9日公布的上半年我国外债基本情况:截至2010年6月末,我国外债余额为5138.1[⑥]亿美元。其中,登记外债余额为3072.1亿美元,贸易信贷余额为2066亿美元。今年一季度末,我国外债余额为4432.36毕业论文格式,6月末外债余额比一季度末增长约705.7亿美元(外债余额统计数字不包括香港特区、澳门特区和台湾地区对外负债);从债务期限看,中长期外债(剩余期限)余额为1700.22亿美元,占外债余额的33.09%;短期外债(剩余期限)余额为3437.88亿美元,占外债余额的66.91%;从债务类型看,以国际商业贷款余额为主。国际商业贷款余额为2372.5亿美元,占登记外债余额的77.23%,所占比重较上年末上升2.8个百分点;外国政府贷款和国际金融组织贷款余额为699.6亿美元,占登记外债余额的22.77%;从币种结构看,登记外债余额中,美元债务占72.1%,比上年末上升4.34个百分点;日元债务占10.11%,比上年末下降1.78个百分点;欧元债务占4.51%,比上年末下降1.87个百分点;其他债务包括特别提款权、港币等,合计占比13.28%,比上年末下降0.69个百分点。
债务性储备与一国的资信有密切联系,当一国的外汇储备大量流失时,一国资信也会下降,债务性储备的来源也开始枯竭。因此,债务性储备是不稳定的。所以说虽然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巨大,增长很快, 但是我国外汇储备的增长主要是资本流入引致的债务性外汇储备增长, 而FDI和投机资本的过度流入不仅使外汇储备结构具有被动性、不稳定的特点,也对货币供给和金融市场的稳定构成了潜在威胁。
(五)我国银行业的现有法律体系不完善1、银行监管权责不明确
目前,银行业仍然存在监管权责不明确的现象。比如,《中国人民银行法》第33条明确规定了人民银行有权对与其制定执行货币政策、开展业务、从事金融服务等直接相关的金融机构、其他单位及个人的相关行为直接进行监督检查。这种对央行职能的定性可能就会造成银监会在监管实践中监管权的落空,且由于央行所具有的多年监管的历史传统的影响,这种局面也可能会导致银监会处于一种从属型的地位。
2、银行监管欠缺完整性和系统性
一国的法律体系应该是一个体系化的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法律部门内部也要形成一个基本法律和与之相配套的一系列法规、实施规则组成的严密体系。然而,尽管现行的银行监管法律体系经过了整合,但是其协调性差。此外,银行业务规章彼此之间的重叠现象则更为严重,如1997年的《支付结算办法》就大量重复了《票据法》与《票据管理办法》中的内容。因此,造成了银行法律制度之间重叠与冲突的现象。
3、缺乏系统性的市场退出机制
金融监管是一个包括市场准入监管、运营监管及市场退出监管所组成的一个体系与立体性的工程。然而,在我国银行法律的构建方面,却缺乏系统性的市场退出机制,如没有相应的存款保险制度及比较可行的破产法律制度。在实践中,对有问题银行的处置措施往往是采取接管、关闭等做法,这种做法无疑与金融法治的要求相差甚远[5]
商业银行是从事货币经营的特殊企业,其最显著的经营特点就是负债经营。这一经营特点决定了商业银行本身即是一种具有内在风险的特殊企业论文开题报告范例。从经营对象分析毕业论文格式,商业银行经营的是货币资金,因此,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如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等均直接表现为货币资金的损失。从法律的角度上分析,现代商业银行还面临着法律风险这种特殊风险,商业银行[⑦]法律风险是较宽泛的一个概念,贯穿于商业银行的设立、经营运作以及退出市场等各个环节,并时常与信用、操作等风险交织商业银行法律风险,是指由于违法违规或对决策、经营、操作的合法合规性评估失误而可能造成损失的风险,以及因对上述失误法律后果认识不足、处理失当而可能扩大损失的风险。因此,在我国不健全的法律体系下,商业银行发生法律风险也不是不无可能的。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