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法律论文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若干法律思考

时间:2011-04-22  作者:秩名

论文导读:本文从法律角度出发,阐述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几点思路。其次应完善引导民间力量投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法律规定。通过上述举措,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法制保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方略,也是实现整个国家现代化必须迈过的坎。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三农问题,法制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十一五”规划乃至今后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根治“三农问题”的必然要求。虽然,早在建国初期,我们党就提出要建设新农村的口号。可是,在当前新的历史时期,党中央重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已有了全新内涵。论文检测。那么,如何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呢?不少专家学者,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不同角度,提出了诸多的思路和方法。而笔者作为一名法律工作者,认为可从法制的视角出发,将该领域所涉及的一些重大问题,以法的形式加以规范界定,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必要的法制保障。以下是笔者基于此所提的几点思路:
一、出台专门的农村扶持法,将政府扶持新农村建设的举措、职责法制化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方略,也是实现整个国家现代化必须迈过的坎。因为,没有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我们的现代化就是“跛脚”的。而在新世纪,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村的现代化,政府作为公共部门,必须利用其掌握的公共力量、公共资源对农村建设进行应有的投入,尽到其应有的职责。从国外现代化进程来看,如日本、韩国、法国、意大利等,在工业化进入中期阶段时,都有政府对农村综合建设的客观过程,典型的如20世纪70年代韩国的“新村运动”。我国当前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2005年国家税收收入达30866亿元,预算内和预算外财政收入占GDP近30%,[①]已具备了政府投入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所以,为了更有效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政府应承担起其职责,对该领域进行倾斜性的投入和扶持。
应当看到,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及政府成立以来,对“三农问题”高度重视,提出了对农村“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及免征农业税、粮食直补、合作医疗试点、农村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免费等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十六届五中全会上又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方略。然而,所有这些都仅限于中央政策文件,执行时的效力难免受到影响。所以,为了建立起政府扶持农村发展的长效机制,使政府利用公共力量扶持农村的政策制度化、明晰化,笔者以为,按照依法治国方略要求,应由最高立法机关制订专门的农村扶持法,将这类政策、措施上升为最严肃的法律条款。在该法中,应将中央确定的“多予、少取、放活”及“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等政策作为立法原则,将公共财政对农村的覆盖投入、政府对农村教育及医疗等公共事业的扶持、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等相关措施、指标及管理程序予以细化规定,同时规定相应的责任主体,以及明确的法律责任体系,强调相关部门或人员违犯之则须依法承担行政或刑事责任。由此,通过法律的权威性、强制性、明晰性,使得政府对农村的扶持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真正确立起政府扶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
二、完善引导民间力量投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法律规定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本质上是个农村发展的问题,而发展须得有资金、物力、人力等生产要素的投入。计划经济时代,靠工农业产品“剪刀差”,国家从农村抽走了大量的建设资金,据测算1950年至1978年所抽走资金数额约为5100亿元。[②]今天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由于农业生产的比较效益低下,又出现了各种资源从农业向非农产业配置、从农村流向城市的趋势。所以,农村作为落后地区完全靠“助强欺弱、嫌贫爱富”的市场机制去实现振兴是极为困难的,须得政府从社会公共利益角度出发,一方面用必要的公共财力投资于农村,另一方面是设计出合理的机制,引导各种民间力量、社会资源流向农村。为此,应完善如下法律规定:
1、明确出台鼓励外资、内资投资于农村的指导性法规。我国近年来每年吸引近600亿美元的外资,而当前民间亦有数以万亿计的富余资金需寻找投资出路。所以,国家应审时度势,适应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之需要,清理那些不合时宜的政策、规定,由国务院出台指导性法规,鼓励、引导外资内资投资于农业和农村。长期以来,我国许多投资领域对外资准入却对内资重重设槛。现今我国已加入WTO,应改变这种不平等的做法,在出台前述法规时,根据WTO非歧视性原则,同等地鼓励国内民间资金和外资投资于农业和农村各个领域,比如农村金融、农村医疗、农村培训教育、农村的公共基础设施,都可允许各类资本进入,从而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广泛的资金来源。
2、清理现有的企业法、税法、金融法等相关法律规定,为投资于农业和农村的创业者营造有利的经营环境。农业是比较效益低下的弱势产业,农村又是各种投资软硬件较为落后的地区,故投资于农业和农村将面临较大的风险。所以,应清理现有法律,对涉农投资者予以倾斜性照顾,为其营造一个更为宽松有利的环境。为此,首先在企业组织法上,应降低准入门槛。比如,在公司法实施细则中,可降低从事农业产业公司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允许投资者采用土地承包权作价入股。在企业登记管理上,简化程序,允许符合条件的农村各类合作社登记为法人,领取营业执照,维护其在经营中的的法律地位。其次,应修改相关税法,降低投资于农业和农村投资者的税负。为了引导各类资本投向于农业和农村,可修改现有企业所得税法和个人所得税法,规定此类投资者的企业所得税率应适用更优惠的税率,个人所得税亦相应减免。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可制订补充性规章,对投资于农业和农村的经营者可能承担的增值税、营业税等流转税在若干年限内(如3至5年)予以减免。对那些能大量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企业,应给予特别的税收优惠,可考虑全免所得税。总之,通过税法的修订,发挥税收的调节作用,引导资本流向。最后,应修订有关的金融法规,对向农业和农村投资的经营者予以金融上的支持。当前,许多中小企业都感到融资是个瓶颈,而向农业和农村投资的企业这方面的感受可能尢为深切。今后应修订完善有关的金融法规,鼓励引导民间金融业的发展,为前述企业提供更多的资金渠道;允许企业采用更为灵活多样的担保方式来取得贷款资金。[③]此外,包括证券、保险、信托、期货等领域的法律法规,都应与时俱进地予以修订,对向农业和农村投资的经营者予以倾斜照顾,从而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建设工程造价司法鉴定
下一篇论文:交通事故与汽车司机血型关系的探讨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法律论文
最新法律论文
读者推荐的法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