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法律论文

诉权基础理论浅析_人权-论文网

时间:2013-10-19  作者:赵青叶
救济自己享有的正当合法的权利,而这种利益的追求与保障是每一个普遍的个体都必须的,从而成为沟通社会个体与国家审判机关之间的桥梁,即成为当事人可以向审判机关提起诉讼的依据。将主体间的纠纷提交给一个社会权威,通过双方都接受的程序与标准来解决,这个标准具有相对的客观性与连续性,而这样的程序也保证了双方说理的起码的公平与公正。

另一方面,诉权的人权权源又决定了诉权对审判权的制约,例如只有当事人依诉权提出诉讼,法院对本案审判权方得以行使,还有申诉权的行使,都是诉权对审判权的监督和制约,保障了诉讼过程中当事人的诉权权利,实现了由起诉到审判这个程序的正当性。而这都是为了保障诉权主体即当事人的诉讼利益。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个体的人格和主体地位日益尊重,诉权保障当事人自身利益的价值也不断得到强化。

(二)社会公共利益保障——实现秩序与正义

从诉权与审判权的关系来看,审判权的设置是国家主动的,国家的动机是以审判机关来干预私权纠纷以维护社会的安定与有序,即保障社会的整体利益,而诉权是当事人把纠纷带到审判权面前的桥梁,因此我们从诉权的角度来看,诉权由于为沟通纠纷与审判权的关系而产生,它本身也不可避免地与审判权一起肩负起保障社会整体利益的目的,实现社会的秩序与正义。只不过它是通过与审判权的互动间接保障社会利益,但这种间接性不能否定它自诞生之日起对社会利益负起的责任。也就是说,从国家设置审判权的最初目的来看诉权产生的价值,它不可避免地要满足保障社会利益的需要。

而且通过诉权的行使,社会主体可以对审判权和其他公权力的行使行为的合法性提出质疑,使其行为接受合法性评价,这样的监督作用在各种社会形态中都有或多或少的存在,在专制社会,即使对王权不存在诉权,但官员的行使公权力的行为还是可以通过诉权纳入到合法性评价的框架里面来。在民主社会,人们对公权力的行使更是享有非常广泛的诉权,诉权成为保障公共利益的关键性权利,正是诉权的行使,将所有公权力的行为都纳入到法律的评价体系之内,从而保障了对社会公共利益有着非常巨大之影响力的公权力行使的合法性。由此可见,对社会利益的保障已经内化成诉权价值基础的一个重要方面。

四、诉权在民事诉讼制度体系中的地位——以诉讼目的为基础

诉权是诉讼目的的价值依归。将诉权理解为诉讼目的的投影,必然会导致将诉权这一国民对司法的请求权沦落为完全受国家民事诉讼制度目的决定的附庸。诉权不应是国家赋予的产物,它是在国家产生后,其国民所享有的人权的一部分,是国民应然权利的组成部分。该权利不受国家是否设立诉讼制度的影响,正如我们享有名誉权而不受国家是否设立保护名誉权法律制度的影响一样。

诉权不仅不应成为诉讼目的的投影,相反,由于任何权利的实现都有赖于一定的制度,因此,基于基本权利所具有的客观价值秩序功能,立法机关还必须通过制定法律来建构制度,以进一步明确宪法上基本权利的具体内涵,并保障基本权利的实现。而这就必然意味着国家设立诉讼制度的基本目的在于促进诉权这一基本权利的实现。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那样,“基本权利作为客观价值的功能构成了国家一切行为的基础,没有什么问题不是在基本权利思维之下展开讨论的。”

因此,基于国民诉权所具有的基本权利属性,当法治国家设立民事诉讼制度以满足国民诉权的实现时,该诉讼制度的设立目的应以诉权的主旨为核心。即,既然诉权是国民请求国家对民事纠纷进行解决的权利,那么,国家为满足国民诉权,所设立的民事诉讼制度的目的就应符合诉权的需求,以实现诉权为目的。也可以说,是否有利于确立一切可能的手段去促进和保障诉权这一基本权利的实现,将是我们判断一国诉讼制度目的理论合理性的惟一考量因素。

五、结语

由以上的论述,笔者对诉权的认识是:诉权是从人权中派生出来的自然权利,是一种贯穿诉讼始终的动态的一元的权利,与审判权相对应同时又因其人权属性规制着审判权的合法行使,诉权具有保障主体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双重价值基础,同时,诉权的保障也是一国诉讼制度的设立的主旨和核心。

对于中国诉权理论研究而言,由于中国正面临前现代、现代、后现代三个时代的社会问题,这样的社会背景将对中国诉讼法制现代化具有怎样的意义,对于真正形成解决中国问题的诉权理论具有怎样的影响,是在构建诉权理论体系时不得不加以慎重思考的问题。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构建诉权制度所面临的理论争议,也可以使我们对中国国民诉权实现的困难有更深切的认识。

参考文献
1 江伟,邵明,陈刚:《民事诉权研究》,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2 常怡主编:《民事诉讼法比较》,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 胡肖华:《宪法诉讼原论》,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4 樊崇义主编:《诉讼原理》,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5 左卫民等:《诉讼权研究》,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6 刘敏:《裁判请求权研究——民事诉讼的宪法理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7 程燎原,王人博:《权利及其救济》,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8 赵正群:《行政之诉与诉权》,载《法学研究》1995年第6期
9 张家慧:《诉权意义的回归》,载《法学评论》2000年第2期
10 蒋秋明:《诉权的法治意义》,载《学海》2003年第5期
11 王锡三:《近代诉权理论的探讨》,载《现代法学》1989年第6期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企业法律顾问的角色定位再探究_公司律师
下一篇论文:诉权理论研究述评_诉权学说-论文网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法律论文
最新法律论文
读者推荐的法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