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文指南 > 论文写作通例

国产200MW火电机组真空系统研究与优化

时间:2016-07-07  作者:佚名

4 技术改造

由于马电公司8号机组运行时间较长,对凝汽器的技术改造主要是保留凝汽器壳体,保证外形及接口尺寸不变的情况下,采用对凝汽器内部结构优化、管束材质优化、抽真空部位优化的方式进行技术升级,在实施上,采取将凝汽器换热管优化为不锈钢管、改变端板材料、缩短中间管板间距、优化排管方式等措施,解决换热管(铜管)氨蚀严重、泄漏频繁、换热效果不佳、运行中振动等问题,以提高凝汽器综合性能。

4.1 排管方式优化

马电公司8号机组凝汽器原设计采用的是早期国产卵形排管方式,这种排管方式设计使排汽在部分管束空间内容易出现涡流现象,整个管束热负荷分布不均,导致总体传热系数降低,同时还存在汽阻大、管束振动的问题[2]。

优化后的管束布置采用了B—D模块式排管方式,气流阻力小,热负荷分布均匀,流场平稳,无明显的热汽涡流区和空气积聚区,凝结水基本无过冷度,能保证理想的除氧效果,且由于总体传热系数高,这种排管方式还可提高凝汽器运行经济性。此排管方式具体特点如下:

a.内部抽气口比改造前凝汽器的抽气口多一倍,使空气的流程缩短,同时缩短了空气在凝汽器中的距离,即停留在凝汽器中的空气相对减少,有利于换热管的传热。

b.蒸汽的分配量最佳,无涡流存在。蒸汽通道中的蒸汽流速从上部到底部几乎保持不变,有利于传热。

c.凝汽器下半部汽水分流,加上合理的通道和合理的布管,有利于减少凝汽器的汽阻,减小端差。

d.管束、抽空气通道上窄下宽,并配以空气冷却区,避免管束空气集聚,有利于传热系数的提高。

e.挡汽板和凝结水收集板少而精,有利于减小汽阻。

f.底部管束布置有利于加热凝结水,减小过冷度。

g.空气冷却器设计在最佳位置,有利于空气的抽出。

4.2 换热管优化

不锈钢管(TP316L)耐蚀性强,但不锈钢的导热系数仅为黄铜管的15%,不锈钢导热性差会降低凝汽器的整体换热效率,使机组热耗增加、运行经济性下降。由于凝汽器的传热阻力主要由四部分构成:对流放热热阻、污垢热阻、管壁导热热阻及凝结放热热阻,而管壁导热热阻仅占5%左右,起决定作用的是污垢热阻、对流放热热阻和凝结热阻。不锈钢的清洁系数是铜管的1.29倍,污垢热阻大大减小,使凝汽器中占主导作用的壁厚热阻显著降低。与铜管相比,总体传热热阻大幅下降[3]。

此外,为了在设计工况下能够维持凝汽器真空,将不锈钢管管壁厚度将低至0.5 mm。由于换热管管壁厚度减薄,凝汽器换热管刚度会降低,因此在设计上将凝汽器汽侧隔板由原来的5道隔板增加为10道隔板,管束穿过隔板后,呈拱形,既增强了管束稳定性,也防止停备保养时管束内积水。

不锈钢管与端隔板采用胀接—焊接方式,即胀管完毕后采用氩弧焊进行焊接,避免了因胀接工艺不良所带来的管口渗漏隐患。

4.3 严控施工工艺

端管板定位时,采用吊线法找正,垂直度误差≤5mm;管板装焊时,边装边找正,管孔同轴度按前后端管板管孔为基准,要求相邻两个中间管板同轴度直径的误差<1mm,前后端管板管孔同轴度直径的误差<2mm,中间管板垂直度<3mm;严格控制焊接顺序:采用对称焊接、增设工艺拉筋等方法加以控制焊接变形;管孔轴度整体找正时,用堵头、1mm钢丝对端管板、中间管板进行同轴度整体找正,要求相邻两管板间管孔同轴度直径<1mm,整个凝汽器全长管孔同轴度直径<2mm;为保证胀管质量,在穿管前将端管板、中间管板用丙酮或无水乙醇进行清洗,管束采用压缩空气吹扫干净,并检查管径。

5 改造效果及效益分析

根据河北省电力研究院试验报告,马电公司8号机组凝汽器技术升级改造前、后,在同样气候条件和工况下,凝汽器运行参数比较见表3。

技术改造后,8号机组凝汽器按照设计循环水流量和20℃循环水温进行修正后,真空压力为4.99kPa。额定负荷下凝汽器传热端差为3.2℃,过冷度为0.08℃,可见改造后,凝汽器的真空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6 结束语

马电公司8号机组通过对凝汽器的技术升级,提高了凝汽器的换热效果及机组真空度,降低了机组煤耗,同时由于对冷却水管材质的优化,提高了管束抗振性、抗汽水冲蚀性、耐冲击、腐蚀性,大大降低了管束泄漏发生率,稳定了机组用水的品质,确保机组能够长期、稳定、经济的运行。

【参考文献】

[1]王九崇,赵东亮.俄制800MW机组凝汽器铜管泄漏原因分析[J].小学英语教学论文网东北电力技术,2009,30(01):19-21.

[2]沈士一,庄贺庆,康松,等.汽轮机原理[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2.

[3]孙泓.我国凝汽器换热管材料的发展趋势[J].电站辅机,2009,30(02):1-4.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典型民用飞机制冷系统分析研究
下一篇论文:地方性理工科院校金融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研究
论文指南分类
论文怎么写
相关论文写作通例
最新论文写作通例
读者推荐的论文写作通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