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文指南 > 论文写作参考

不该遗忘的悲歌

时间:2016-06-19  作者:佚名

论文摘要:“胡风冤案”是一个非常沉重的话题。一介书生,手无缚鸡之力,充其量就是比别人多识了几个字,多看了几本书,多了点独立思考,多了点自由思想,既不会弄枪,更不会舞刀,既不会啸聚山林,更不会落草为寇,哪来的“反党、反革命”的胆魄和实力,退一步讲,即使借给他一万个胆子,他也断然不敢跟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叫板。

关键词:胡风冤案;忠诚;信任

“在这个时代,他们和所有人一样,把最高领袖视为神圣的、纯洁的晶体,透明、光华灿灿,他们把信任、忠诚,甚至整个身心也交给了共和国,奉献给了领袖”(《文坛悲歌》第180页)。尽管热爱,尽管崇敬,尽管欢欣鼓舞,尽管心悦诚服,但厄运还是出其不意地降到了“胡风反革命集团”的头上:一九五五年的春天,本是一个繁花似锦、姹紫嫣红的时节,但整个文艺界,不,应该是整个神州大地,从北到南,从东到西,到处都弥漫着一股肃杀之气,凡和胡风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家人、同事、朋友、学生、亲戚、老乡,都通通倒在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威力”下,或被捕入狱,或隔离审查。胡风及“胡风集团”的骨干分子路翎、阿垅、绿原、徐放、耿庸、卢甸、鲁藜、牛汉、贾植芳等的命运自不待言,连那些和胡风素未谋面,只是作为胡风的崇拜者和仰慕者的文学爱好者也难逃一劫。湖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郑思,1946年曾在胡风创办的《希望》杂志上发表过一首诗,解放后因仰慕胡风大名,去拜访过一次,这次郑思也被作为“胡风反革命集团”的一员而被抓了起来,他受不了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喝安眠药自杀身亡;四川永川县一位教师,四十年代与“胡风反革命集团”的骨干徐放有过通信联系,后中断,五十年代又给徐放一信,由徐放的妻子代回一封,胡风案发后,为表示自己的清白,主动将信交给党组织,也未能避免审查和打击,老婆与他离婚,自己也成了反革命;沈阳一位在读的大学生王志刚,因为与胡风的“铁杆”鲁藜通过两封信,就被所在学校列为重点审查对象,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在王志刚的母亲住院期间,一位正在医院实习的鞍山卫校的学生关洪竹负责照料,王的母亲出院后,为表示感谢,关洪竹曾被邀到王家做客,前后共两次,却不料惹祸上身,既成了审查对象,遭受批判,还被扣发毕业证,直到1986年才被彻底平反——三十一年过去了……

张中晓,一个被胡风称为“中国的杜勃罗留波夫”的天才少年,21岁就在《文学界》上发表《略论我们的文艺批评》,引人瞩目;23岁就在《文学月报》发表为纪念马雅可夫斯基60周年诞辰而写的《巨大的情》,旋即被苏联报章转载;22岁就担任新文艺出版社的编辑,并陆续写出了一些文艺评论。对于这样一位文学青年,有“文学青年导师”之称的胡风给与了其充分地鼓励和关怀,俩人时有信件往来,自然也就各自表达着对《讲话》及其他文艺思想的看法,代写论文毕业论文张中晓在一封信中写道:

对于“暴露”、“歌颂”的三小段,是不对的,这完全是形式的理解和机械的看法。我讨厌“暴露”、“歌颂”(这含义应该与“暴露”相对)这类说法,我觉得,现实主义应该换写为痛苦,欢乐,追求和梦想,我觉得,现实主义应该驱逐这些庸俗的恶劣的说法。

这书,也许在延安时有用,但,现在,我觉得是不行了。照现在的行情,它能屠杀生灵,怪不得帮闲们奉之若图腾!

当然,里面有些是对的,譬如“不是在作品中写哲学讲义”,以及你在《论现实主义的路》第10页所引的一些。但,我觉得这些都该是马列主义的常识。

这些信件,后来都成了“胡风反党集团”向党和人民猖狂进攻的铁证,而张中晓,更是被“御批”道:“还是这个张中晓,他的反革命感觉是很灵的……”(《文坛悲歌》第299页)。

自此,张中晓陷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几年之后,在孤寂、伤病、饥饿、痛苦、折磨、压抑中离世,年仅36岁或37岁——没人知道更没人关注他离去的确切时间……

本是豆蔻年华,却在牢狱里度过;本是一代天才,却如流星般陨落。这是时代的悲剧还是社会的悲剧,这是个人的悲哀还是民族的悲哀?

从“红楼梦研究批判”到“《武训传》批判”,再到“胡风反革命集团”,再到五七年“反右”,再到文革,无休无止地审查,接二连三地批判,没完没了地检讨,文化人颜面尽失、斯文扫地。自杀的、疯掉的不计其数;离婚的、被捕的,举不胜举。纵然那些还“苟活”在人间的,要么噤若寒蝉,像沈从文;要么趋炎附势,像郭沫若;要么“非己”,像冯友兰;要么投靠,像周一良。当年的激情,当年的狂飙,一时间都远遁地无影无踪了。

对于胡风悲剧产生的原因,有人归结为“周扬的打击报复”,有人归结为文艺界由来已久的“宗派主义”斗争,还有人认为胡风本身就是个唯心论者,是个彻头彻尾的资产阶级文艺理论家,被批倒批臭,实属咎由自取。以上缘由,也许是胡风蒙冤的导火索或推进器,但真正掌握着胡风生杀予夺大权的,显然不是周扬们。其真实原因,只有看了李辉的《文坛悲歌——胡风冤案始末》,你才有茅塞顿开之感:“人们总是习惯于看到胡风与周扬的私人恩怨,仅仅从现象上看到文人间宗派主义的相争相斗,还有胡风的固执和偏颇,以为如果没有这些,胡风永远会平安无事。其实,这只是将目光停在表象上,实际上,历史发展到1955年,与毛泽东文艺思想相左的人,不管他是谁,都不会安然无恙的”(《文坛悲歌》第230页)。作者的这番话,确实是解开胡风悲剧的一把钥匙。后来的“反右”和“文革”是对李辉这段文字的最好注脚。在那个年月,文艺和文学作品,除了阶级和阶级斗争,除了革命和反革命,除了暴露和歌颂,除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实在再也找不出更新奇的理论和方法了——《讲话》已经处于真理的巅峰了。

胡风的被遗忘,“红海洋”的沉渣泛起,再次表明在我国这样一个被封建文化侵蚀了两千多年的国度,“启蒙”——仍是未竟的事业。余英时说:“待从头,收拾旧山河。”这实在是很有见地的……

参考文献:

[1] 李直飞. 历史的记忆与悲壮的叙述——论中国远征军的文学书写[J].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6) .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V不V式附加疑问句语用功能探析
下一篇论文:借林语堂论《尼姑思凡》翻译
论文指南分类
论文怎么写
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最新论文写作参考
读者推荐的论文写作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