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义务教育以其国民教育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而被世界各国政府所普遍重视。我国早在1986年就颁布了《义务教育法》,用法律手段有效规范和保障了义务教育的发展,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义务教育的城乡差异、区域差异和校际差异仍然很严重,成为制约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如何化解这些差异,促进我国义务教育均等化发展就成为当前我国政府所迫切要面对和解决的难题。
论文关键词:义务教育,均等化,政府作用
全文分为六章内容: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第二章为理论阐释,主要从理论角度分析了义务教育均等化中的政府作用。第三章为现实解析,主要分析郑州市义务教育均等化的现状,重点从城乡差距、区域差距以及校际差距来分析郑州市义务教育均等化的问题。第四章为成因分析,主要从政府管理的角度,分析郑州市义务教育均等化的制约因素。第五章为策略应对,针对前面提出的问题以及制约因素的分析,提出了郑州市在实现义务教育均等化中的具体作用。第六章为结论部分,针对前面的探讨分析进行总结,得出本文研究结论。
目录
1 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意义
1.2文献综述
1.2.1国外研究现状
1.2.2国内研究现状
1.3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研究思路
1.3.2研究方法
2理论阐释:义务教育均等化中的政府作用
2.1义务教育均等化的概念与内容
2.2义务教育均等化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意义
2.2.1义务教育均等化的理论基础
2.2.2义务教育均等化的现实意义
2.3政府是义务教育均等化的主要责任主体
3现实解析:郑州市义务教育均等化的现状分析
3.1郑州市义务教育发展状况
3.2郑州市政府在义务教育均等化中的有益探索
3.3郑州市义务教育均等化现状的实证分析
3.3.1郑州市义务教育的区域差异分析
3.3.2郑州市义务教育的城乡差距分析
3.3.3郑州市义务教育的校际差异分析
4成因分析:郑州市义务教育均等化的制约因素分析
4.1区县政府教育理念的缺失
4.2教育管理体制的制约
4.3教育制度和政策改革滞后
4.4教育经费投入明显不足
4.5师资队伍建设力度不够
5策略应对:郑州市在实现义务教育均等化中的具体作用
5.1树立义务教育均等化的教育理念
5.2健全义务教育均等化的政策法规
5.3建立义务教育均等化的投入机制
5.4建设城乡均衡的优良师资队伍
5.5加强义务教育均等化的监督管理
结论
参考文献
1 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研究背景
随着新技术革命和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和世界竞争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在此背景下,世界经济的竞争越来越取决于科技的竞争,而科技的竞争又取决于人才的竞争。教育作为培养和塑造人才的重要手段和方式,逐步成为世界各国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因而受到各国政府的普遍重视。其中,义务教育以其在人才培养和科技发展过程中的基础性作用,而被各国视为教育的奠基性工程而被给予高度重视。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义务教育是培养合格公民的教育,接受义务教育是每一位公民的基本权利,国家应该向所有适龄儿童提供义务教育,满足其基本学习需要。正因为如此,党和政府采取了各种措施,大力发展我国义务教育事业,早在1986年就颁布了《义务教育法》,用法律手段有效规范和保障了义务教育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世纪末,我国就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宏伟目标。近年来,我国义务教育普及与巩固水平也不断提高,根据教育部发展规划司日前发布《“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十三:教育事业发展成就显著》显示,2005年以来,义务教育普及与巩固水平连结高位,全国小学净进学率一向连结在99%以上,跨越了发家国家96%的平均水平。2010年,全国初中毛进学率达到100.1%,初中三年巩固率达到94%,分袂比2005年前进5.1个百分点和1.02个百分点,教育事业“十一五”规划提出的义务教育普及与巩固方针根基实现。
在我国义务教育事业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义务教育的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和校际差距依然存在。受此影响,不同群体接受教育的机会还存在很大差异,教育公平问题越来越突出,已经成为社会各界所普遍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正因为如此,2005年5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就明确提出“今后义务教育工作重心进一步落实到办好每一所学校和关注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上来,有效遏制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校际之间教育差距扩大的势头,逐步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2006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修订的新《义务教育法》中,明确提出“要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正式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纳入到法律规范的范围之中。在此背景下,如何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呢?由于义务教育公共产品的属性决定了政府是义务教育均等化的主要责任主体,所以实现义务教育均等化,就必须发挥政府在义务教育均等化中的主导作用。
1.1.2研究意义
在此背景下,本文拟以河南省郑州市政府为例,对政府在义务教育均等化中的作用进行专题研究。本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就理论意义而言,本文从政府管理的视角来研究义务教育均等化问题,有助于构建包括教育权利公平、教育机会均等和教育规模均衡、结构均衡、制度均衡的宏观教育均衡发展理论体系。教育均衡发展理论体系的的完善也有利于我国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的深入发展和完善,以及有利于教育理论的丰富发展。所以,研究政府在义务教育均等化中的作用,不仅对于完善教育均衡理论、教育理论乃至行政管理理论都有着重要意义。就现实意义而言,本文通过探讨政府在义务教育中的具体作用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推动社会政治稳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前我国社会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稳定的政治环境、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开放和谐的发展环境。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基础和核心环节,对于我国在新时期、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对于缓解新时期、新阶段我国社会和教育内部凸显的公平和效率的矛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进素质教育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1.2文献综述
1.2.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的实践也研究都较为充分。从国外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践来看,早在1990年的“世界全民大会上通过的《世界全面教育宣言》中就明确了“教育的目的或最终目标,就是要满足全体儿童、青年和成人的基本学习需要”。 1/9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