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既给广大群众特别是社会弱势群体以希望和慰藉,又经常使人们的期待在经过几轮循环后落空;它既让广大群众深切体会到党和政府的亲民和温暖,又不免使整个社会更长时期地游离于法治的轨道,成为法制现代化的障碍。信访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其是一艘可能通向“公正”彼岸的小船,但这艘船并不能普渡众生,不可能承载太多的心愿。而当太多目光盯着这艘小船时,却偏偏忘了不远处其实有一条可能走通的大道。所以,信访制度要摆脱困境,根本出路在于完善民主、健全法制,树立法律的权威。
参考文献:
[1][意]莫诺·卡佩莱蒂.福利国家与接近正义[M].382页,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2]杜钢建.请愿权理论与制度比较研究.百年[J],2007(9)
[3]季卫东.“护民官”的威信.中国法律人[J],2004(4)
[4]杨文等:《关于当前广东省群体性上访的调研报告》,载《改革内参评论版》,2006(15)
[5]季卫东.上访潮与申诉制度的出路.二十一世纪[J].(香港),1999
[6]许志永,姚遥,李英强.宪政视野中的信访治理[J]甘肃理论学刊,2005,(03).
[7]李秋学.信访何去何从——信访在法治化背景下的命运之争[J]红旗文稿,2004,(02).
[8]《团结》编辑部课题组,张海鸿.新中国信访制度的由来与现状[J]团结,2005,(01).
[9]刘英丽.信访改制的石狮版本[J]中国新闻周刊,2004,(48).
[10]朱最新,朱孔武.权利的迷思:法秩序中的信访制度[J]法商研究,2006,(02).
[11]陈丹,唐茂华.试论我国信访制度的困境与“脱困”——日本苦情制度对我国信访制度的启示[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6,(01).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