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证券公司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订并完善各项内部控制制度,构建四层次风险管理组织架构,确保公司对各种投行业风险能够识别、监控和综合管理。内部控制要覆盖公司投行业各个部门和分支机构、全体投行工作人员,贯穿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涵盖事前防范、事中监控和事后检查各个阶段;此外,还要进一步完善投行业务与其它业务之间的防火墙建设,防止出现内幕交易、利益冲突、利益输送等违规行为;同时,还应加强风险控制部、法律合规部及稽核监察部三个内控部门间、以及内控部门与业务部门间的信息沟通交流;最后,还要构建保荐代表人(或项目负责人)、投资银行业务部门负责人、内核小组负责人的三级责任主体,严把项目立项和出口关,不断提升投行项目质量。
3.2完善以净资本为核心的风险控制指标体系,防范流动性风险
要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关于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动态监控系统指引(试行)》的相关要求,对以净资本为核心的风险控制指标监控系统进行进一步升级和完善,建立三级预警机制,加强对各项风险控制指标的监控、预警和报告,严格控制投行业务规模,防止投行业经营过程中的流动性风险。
3.3优化投行业务流程,控制操作风险
上市证券公司要对投行业务部门现行流程和制度框架进行梳理,并就投行业务中存在的不足以及风险管理措施进行监控,寻找投行业业务流程上的风险控制点,对业务流程中不适应管理需要及运作要求的方面进行完善和修正,规避部分由于操作不规范、不标准或部门间缺乏协调机制而引起的操作性风险,保障风险管理的有效及监控措施到位。
除此之外,投行部门要注意遏制员工职业道德风险。职业道德是投行业风险控制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职业道德犯罪往往给公司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职业道德风险需通过严密的事中监控和严厉的事后惩戒来控制。投行业巨额资金是诱发职业道德风险的最主要因素,投行部门要加强资金管理,做好结算与对账工作能在较大程度上遏制职业道德风险。
3.4通过进行新的风险管理手段和技术创新降低发行风险
国内证券市场属于新兴市场,金融创新领域不断放宽,投资银行在创新方面空间很大。市场化的证券发行方式是大势所趋,而国内证券公司普遍缺乏在市场化发行后回避承销风险的努力。上市证券公司应该积极备战,进行内部的资源整合,培育品牌声誉,提高业务创新能力,改善人员的综合素质,采用更加灵活高效的营销手段;要加强对国内外宏观经济以及行业经济的研究风险防范,提高对市场行情波动的把握能力。要深入研究发行公司,选择合适的、市场有接受基础的产业,充分发掘其投资价值;认真做好二级市场调研,尽量选择合适的发行时间和确定合理的发行价格。在制定新股价格,特别是增发、配股价格时,应该对二级市场上股票价格的波动,做出充分的估计,在与发行人议价时,尽可能地调低定价,减少发行风险。
3.5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加大对违规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国家证券监管部门需要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的配套建设,修改原有法规的不足和缺陷,严格按《证券法》、《证券公司管理办法》、《证券经营机构股票承销业务管理办法》、《证券承销与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加强对投资银行业务运作的监管;对违规违法现象应依法予以处罚,规定造假者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相关条款,加大处罚力度,让造假者的风险大于收益,一旦违规造成重大损失就要追究他直到倾家荡产,以遏制其造假动机,增强风险意识。
参考文献
[1]周雯.关于券商投行业务的风险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3
[2]叶清贫.我国证券公司A股股票承销业务的风险管理研究[D].西安:西安交通大学,2004
[3]赵雪枝.股票定价相关模型分析及应用.工业技术经济[J],2009, (8): 144-148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