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过程如下:
(1)训练:对实验班实施提升职业核心能力的团体心理训练,共8个单元活动。每周进行1个单元。每单元80分钟。
(2)测评:实验班成员分别在第4单元活动结束时和第8单元活动结束时填写“心理辅导效果评估表”,其结果作为心理辅导中期、末期效果评估的指标参数。全部实验结束后1周,对3小组进行EUREKA技能再测试。
(3)访谈:分别在辅导结束1个月、4个月后对2实验小组成员进行追踪访谈。访谈形式采取个别面谈、小组座谈形式。
3评估方法:团体心理训练前后,对全体成员进行EUREKA技能的测量,并在团体训练中期、结束后填写心理辅导效果评估调查表、团体满意度表。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描述行分析。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1.实验班前后测结果对比。
实验1、2班学生职业核心能力构成中的人际交往、团队合作、与人沟通、信息处理、问题解决5个因子水平均有所提高。其中,与人沟通、合作能力的提升幅度大于问题解决; 实验2班学生的能力提升幅度高于实验1班。人际交往、与人沟通、合作能力因子提升幅度优于信息处理、问题解决因子。
2 对实验班组心理辅导的效果评估。
根据训练方案实施过程中指导者对实验班学生的观察、在训练课余和实验班学生的交流、实验班学生对训练效果评估、结束后的访谈发现,实验班学生对职业核心能力的重要性的认识和获取该能力的渴望程度远远高于对照组成员,对团体指导者和团体训练形式、内容、效果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并且能在以后的学习生活实践中积极运用并主动创造机会进行进一步培养提升,把提升职业核心能力变成为一种自觉的意识。感受到团体的力量、凝聚力和个人在团体中的角色及应有的行为模式。学会了正确表达、沟通个人意见的方式。特别是自愿报名参加的第2实验组,效果及其显著,观察者和亲密朋友能感受到实验者身上的变化,为实验者带来积极的暗示。很多人询问是否有二期的培训,是否能继续参加。
经过2个月的心理训练后,实验班的学生在对职业核心能力的重要性认识和提升途径方面有了较为显著的提高,特别是实验2班效果尤为显著。其主要原因是:
1)本次训练方案的设计以生涯理论、团体心理辅导以及相关的理论为依据,使训练活动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性和系统性,从而有利于辅导目标的实现;
2)团体心理训练这种形式,将个人置于团体之中,团体的凝聚力及群体效应能激发个体的潜在能力;小组角色的选择分工,使学生能够扬长避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小组成员间的合作,使学生有模仿的对象,在和优势同学合作的过程中学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到平时自身无法体验到的成功;
3)每单元明确的具体目标和检验指标,使学生能及时反馈到自己行为的结果,及时调整行动方式;
4)各小组之间的竞争不仅激发了同组同学的斗志也激发了他们的组内凝聚力。在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表达、合作、交往、信息处理等职业核心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5)实验2班学生学生同质性高,需求强,训练针对性强,效果好。
本研究显示心理团体训练是提升职业核心能力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 樊富珉.团体咨询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97.
[2] 心理健康辅导—团体训练[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
[3]王军; 团体辅导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研究[J];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5年08期;
[4]刘佰桥,隋耀伟. 我国高校团体心理辅导研究现状综述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12期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