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哲学论文

现象学及其视域中的和谐与和谐等级秩序

时间:2016-02-14  作者:李联华

内容提要:现象学是人类在二十世纪思维领域中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通过对现象学视域的开启,源始性地追问“和谐”的本真意义,多维度地探讨现象学视域中的和谐等级秩序:感官和谐、生命和谐、精神和谐、神圣和谐以及各种客观因素,有益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与实践。
论文关键词:胡塞尔,现象示,和谐等级秩序

由德国哲学家胡塞尔创立的现象学,发生于新康德主义盛行时期。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德国一些著名大学、如弗莱堡大学、马堡大学、格丁根大学、慕尼黑大学、哈勒大学等均为新康德主义重镇。胡塞尔在这种“回到康德去”的学术气氛下提出了自己的学说。但是,尽管现象学与康德哲学有某种内在的联系,而且胡塞尔现象学学说与新康德主义讨论的问题关系密切,现象学的主要对手,反而是以传统的西方经验主义为背景的各种哲学思想和以反科学主义为标榜的历史主义以及生命哲学。胡塞尔认为,现象学从根本上绕过了当时康德信徒们热衷的物自体和消除物自体的传统式问题,它的两个根本哲学目标是:反对自然科学方法在人文领域里的运用和反对各种传统人文哲学思想在社会历史领域内的运用。1900—1901年胡塞尔发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逻辑研究》(1-2卷),第一次公开而坚定地提出以“现象学”命名的哲学理论与方法。在此之后的三十年里,伴随《纯粹现象学与现象学哲学的观念》第一卷、《内时间意识现象学》、《笛卡尔的沉思》、《欧洲科学的危机与先验现象学》(胡塞尔)、《伦理学中的形式主义与质料的价值伦理学》、《同情感的理论以及论爱与恨》(舍勒)、《存在与时间》、《现象学的基本问题》(海德格尔)、《文学的艺术作品》(英伽登)等一系列现象学经典著作的发表,现象学的影响日趋滥觞,普遍地作用于精神生活的各个领域。一大批现象学哲学家产生出来:普凡德尔、莱纳赫、舍勒、盖格尔、海德格尔、英伽登、帕托契卡、芬克,如此等等。他们使德国哲学在二十世纪前三十年的历史深深地打上了现象学的烙印。海德格尔甚至认为,现象学在各种不同的领域中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决定着这个时代的精神。在二十世纪头三十年的德国精神生活中,没有一个创造性的成就不与现象学有或多或少的关系。

现象学在它最广为人知的意义上指的是一个影响深远的哲学运动。胡塞尔建立现象学以后,在德国由舍勒、哈特曼和海德格尔发展,在法国由马塞尔、萨特和梅洛-庞蒂所阐发。它逐渐地与存在主义和解释学融洽。在这个意义上,现象学是一种关于意识的哲学,涉及直接体验的真理和原则。一开始,胡塞尔将现象学设想为一种揭示和说明不同的体验类型的内在结构和本质特点的哲学方法。通过这种分析,我们能够发现知识的最终源头,特别是基本的逻辑和认识论的范畴。在胡塞学的后期阶段,胡塞尔将现象学看做第一哲学,它可以描述所有的科学都根植于其中的纯粹体验的领域,并为科学和知识提供一个统一理论。胡塞学的现象学受到笛卡尔这样一个要求的深刻影响,即知识必须是清楚明白的,不可以依赖于任何还要在其它地方被证实的先天假设。在这个意义上,现象学不同于那些去解释事物的研究,比如那些从因果关系或进化来源方面对事物的解释研究。现象学的口号是“面对实事本身”。胡塞尔现象学强调直觉在获得对体验的本质结构的洞察方面的功能,特别强调意识的意向性。它的哲学的新颖性在于表明;每一种意向对象,不管是实存的还是非实存的,都能够并且应该以其自身的方式被描述。用胡塞尔本人的话就是:“那些产生于遥远、含糊和非本真直观中的含义对我们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回到实事本身上去。我们要在充分发挥了的直观中获得明见性。”“只有通过向直观的原本源泉以及在此源泉中吸取的本质洞察的回复,哲学的伟大传统才能根据概念和问题而得到运用,只有通过这一途径,概念才能得到直观的澄清,问题才能在直观的基础上得到新的提出,尔后也才能得到原则上的解决。”这种排斥任何间接的中介而直接根据实事本身的要求,无疑是现象学精神的一个重要内涵,同时也为我们追问“和谐”本身的意义提供了一个现象学的视域。

在现象学的视域中,追问“和谐”本身,发现“和谐”的等级秩序,不能采取传统的理性主义做法,而必须采取现象学的态度,即不带任何成见地聆听现象本身的诉说并与事实本身进行直接触。追问“和谐”的本真意义,不能在“和谐”之外,而要在“和谐”之内。“和谐”的本真意义,并不意味着外在于人或与人无涉,而是指,“和谐”在被给予意识或向意识显现时不仅能保持自身的独立性和不变性,而且也有着自己的等级、秩序和结构。例如,在感官和谐中,感官感受的特征在于,它是在肉体上可定位的和可延伸的,疼痛意味着机体在某个部位的失调。在生命和谐中,疲劳感向人发出的是你应该停止工作,否则会因此而影响健康的警告。在精神和谐中,害羞是对于个体身上较高价值的呵护。在神圣和谐中,虔诚显现出崇高和明运的意象。这些类型的和谐按降幕排列依次为神圣和谐、精神和谐、生命和谐和感官和谐。和谐的等级越高,它给人带来的满足越好,越深刻。相反,和谐的等级越低,它给人带来的满足就越短暂越浅显。

在现象学的视域中,各个层次的和谐,虽然是人的主观感受,但和谐之为和谐的本质却是实存的、客观的、不因人的主观感受或感受经验的变化而变化,相反,它还有着独立的意义和功能。任何作为个人的个体都必然处于一定和谐程度的状态,并通过一定层次,一定程度的和谐感受与满足意识到自身的存在。就此而言,和谐具有存在论意义上的重要性。任何层次和程度的和谐都至少给定了某种意义,即对我们可能遭遇到的事态 、活动或某种命运进行客观的评估,从和谐的感受意向中鼓励人们去做某种或警告人们停业做某事。从和谐的满足中,我们行动的价值,我们与之交往的事物的价值也就呈现出来。从现象学观点看,和谐感受在人的整个存在中具有根本性的奠基作用,它不但绽放着人的存在、蕴藏着人的自由,而且从根本上昭示着生命存在的方向、意义和价值。在现象学的视域中,“的谐”已不是某一事物的固有属性如水的透明性和液体性,也不是个体事物如 康德的物自体,更不是一种逻辑抽象。“和谐”之为“和谐”,其本质在于它是在我们的内心感受中被给予、又在具体的事物或行为中显现出来,同时又独立于和谐主体和和谐载体的先验事实,唯有对具体的和谐载体及和谐主体存而不论,才能发现作为本质事物的“和谐”本身。其于这种现象学视域中的明见性与本质直观,和谐的等级秩序有如下的四种基本形式。

1、 感官和谐:即感官的适意性。这类和谐是通过人的感官感受功能被给予的。与之相应的和谐状态即感官和谐,只有通过感官感受功能呈现出来。所以从现象学上看,它与后者存在本质关联。当然,感官感受也是通过现象学还原发现的一种本质性的先验的感受类型。它与我们日常生活中各种主观的感官感受不同。这是因为,在各种主观的感官感受中呈现出来的始终是这样或那样的具体的和谐感受,而非真正的和谐本身。只有先验的感官和谐,才是意向性地关涉先验的和谐本身。

2、 生命和谐:即生命的高贵性和完美性。这类和谐是通过人的生命感受功能被给予的。与之相应的和谐状态是生命的强壮感受、健康感受、精力充沛、老而不衰等等。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共产主义离我们到底有多远?—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有感
下一篇论文:刍议伦敦语言学派的思想发展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哲学论文
    无相关信息
最新哲学论文
读者推荐的哲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