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政治论文

新时期赣南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之研究

时间:2011-04-22  作者:秩名

论文导读:乡村从业劳动力为351.93万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 赣南农村劳动力素质低是制约剩余劳动力转移数量特别是转移层次提高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劳动力,赣南农村劳动力,劳动力转移
 

一、赣南农村劳动力及转移的总体状况

(一)农村劳动力资源的总体状况

赣南地域广宽,土地富饶,农业历史悠久,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农业大区。2002年赣南乡村人口为661.99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80.87%。乡村从业劳动力为351.93万人,其中,从事农林牧渔业207.13万人,从事工业16.69万人,建筑业12.74万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通讯业3.92万人,批发零售和餐饮业7.75万人,其他非农行业103.69万人。2002年末赣南乡村劳动力总数为363.18万人,在全省11个市中排在第1位,但农业生产基本资源在全省并不占前。乡村劳动力人均耕地面积仅1.28亩,仅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2.04亩的62.75%;赣南农作物播种面积1200.64万亩,占全省的比重为15.33%,居第2位;按乡村劳动力计算,人均播种面积3.31亩,相当于全省人均水平5.09亩的65.03%,。因此,赣南的人多地少的矛盾在全省较为突出。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及基本特征

1.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

2000年赣南乡村从业劳动力为349.78万人,其中,外出从业人员85.98万人,占乡村从业人数的24.43%;2001年乡村从业劳动力增加到351.8万人,其中,外出从业人员90.18万人,占乡村从业人数的25.63%,仅比2000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2002年乡村从业人数为351.92万人,其中,外出从业人员94.78万人,占乡村从业人数的29.99%,也仅比2001年提高4.36个百分点,从中可以看出,虽然我市农村劳动力正逐步向非农产业转移,但相对目前宠大的农村劳动力资源来看,无论转移的规模还是转移的速度都显得迟缓,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任重道远。

2.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基本特征。

(1)年轻化。近几年来,外出劳务者多以青年人为主,男性多于女性,并出现了年轻化的趋势。2002年外出务工劳力中,男性农民占57.58%,女性农民占42.42%。30岁以下的约占55%,31-45岁的约占31%,46岁以上的约占14%。

(2)知识化。外出劳动力文化素质相对较高,虽然目前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整体较低,但外出劳务者大都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和一技之长。据调查,目前赣南在外县、外省从事劳务打工的劳动力中,大专文化的约占2.1%,中专文化的约占7.2%,高中文化的约占14.4%,初中文化的约占58.8%,小学文化的约占16.9%,文盲或半文盲约占0.8%,农村初、高中毕业以上文化程度的外出打工的者已占绝对多数。

(3)重点性。2002年赣南外出劳务人员中,有85.07%以上在外省,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是转移的重点。以广东和福建为最,其次是浙江、江苏、上海,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外出务工务工地的选择地将更加广阔。

(4)自发性。论文参考网。外出劳务存在明显的自发性,自发性转移一直是赣南农村外出人员最主要的方式。从总体上看,赣南有组织外出打工的比重还不大,主要还是靠家庭成员带领,亲朋好友介绍,本地外出人员的示范,以及自选外出闯世界等等方式各显其能。2002年农村外出劳务者中,亲友介绍外出劳务的占58.44%,自发外出劳务的占39.25%,有组织外出劳务的占2.31%。

(5)兼业性。随着二、三产业的发展和农业生产率的提高,有相当一部分农民保留着土地的承包权,在农忙时种地,农闲时外出做工经商,外出农村劳动力具明显的兼业性和短期性。特别是靠近县城和交通比较发达地区的农民外出兼业的较多。论文参考网。一般而言,家庭劳动力较多,外出务工收入又较高的,在外工作时间就长,反之则短。据调查,有五成多外出劳务人员一般只春节回家一次,其责任田转给别人或者留给家里人种,有四成多的外出劳务者是农忙在家,农闲外出的打工。

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原因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有其深刻的内在成因和外在原因,其发展是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转移农民从而富裕农民也是社会经济发展必然结果和新时期农民致富奔小康的现实选择。

1.农村耕地面积减少的趋势暂时不可逆转,且农业比较效益低更使有限的农业资源无法承载巨大的农村劳动力。据统计,赣南人均耕地面积1991年0.74亩,2002年已减少到0.57 亩,低于全省和全国水平。随着赣南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用地、工业建设用地和农民个人建房用地等都将占用大量的耕地,耕地面积减少的趋势在一段时间内不可逆转。同时,由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小规模、粗放型的种养业仍是目前农业生产的主要方式,这种方式的直接结果是效益的低下。据调查:种一季稻谷每百元产值的生产成本就高达90元左右,每亩水田获得的纯收入仅250元(含用工作价)左右,若扣除用工作价,每亩的纯收益只有10元或无收益。一般农户养猪每百元产值的生产成本为85-90元,平均每头猪养5-6个月,而纯收入只有60-100元。

2.农业对劳动力的总量需求呈减少趋势。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单位面积土地和生产单位农产品所需的劳动力会逐步减少。据调查,赣南70年代末水稻亩均用工近50工日,减少到目前的5工日左右;原来1人1天只能插秧0.4亩,现在1亩地用抛秧所需时间不足1小时。且对比发达国家,如美国和日本等国家的农业劳动力已由100年前的75%下降到了10%,少数发达国家已降至3%左右。可以说,农业劳动力的总需求减少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基本规律。

3.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转移能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质量。外出劳动力虽然艰辛,但收入相对较高。据调查测算,2001年赣南外出务工农民人均劳务收入达3218元,比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高出52.36%。外出务工农民如能找到比较固定的工作,每月收入少则400-500元,多的达到1000元左右,甚至几千元,总的月平均工资在600元左右,比在家务农的收入明显高许多。事实上,赣南农民近几年从土地获得的收入是递减的,而农民收入却是递增的,这递增的部分大都是由劳动力转移带来的,据调查,近几年,赣南农民增加的纯收入中有近50%来自农民外出务工收入。

4.通过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可以避免劳动力资源浪费,充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丰富的农村劳动力资源,实现农村劳动力的充分就业,并发挥每个农村劳动力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转化为现实的社会财富。

5.是农民自我发展和自我创业的需要。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或发达地区转移,能使他们开阔眼界增长才干,许多外出打工者在有了一定的资金积累和掌握了一两门技术后,往往不忘家乡带着资金和技术回乡建厂创业,并招收使大量农民进厂务工,使农民逐步走向富裕。

三、新时期制约赣南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

(一)受总的城乡体制和制度的制约

由于历史原因和新中国成立实行的城乡分离的政策等原因所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这种长期以来的城乡封闭的二元经济社会制度,严重阻碍城市化发展水平,也严重阻碍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使农村劳动力难以在城市和乡村之间自由流动,形成了城乡二元的缺乏竞争的劳动力就业体制,农村劳动力难以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配置。农村劳动力不能及时填补城市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产生的岗位空缺,城市劳动力也难以到农村就业,以弥补农村在人才、技术等方面对人才的需求。改革开放20多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对农民就业和流动的不少束缚在逐步解除。目前不少地方正在大力推进小城镇户籍制度改革,个别大城市的户籍制度改革也有了较大的动作,城乡二元结构对农村人口流动的制约有所弱化。但是,在改革城乡分割制度方面仍然没有迈开实质性步伐,农村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仍存在诸多障碍,如农村劳动力进入城镇就业受到很多不合理的限制,一些大中城市为了保证城市居民就业规定了限制农民进入的行业和工种,农民外出就业要办理名目繁多的证件等都广泛的制约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动就业,不利于形成统一开放的城乡劳动力市场。

(二)受农村劳动力素质低的制约,农村劳动力转移数量和领域受到限制

赣南农村劳动力素质低是制约剩余劳动力转移数量特别是转移层次提高的重要因素。据乡镇抽样调查对10650户的24761个农村劳动力的调查推算,赣南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42.88%,初中文化程度的占44.23%,两者合计达87.12%。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仅为8.1年。农业劳动力素质、技能低,造成大量劳动力转移后常常不得不回流并难以进入较高层次的产业,而且从长远看,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低素质劳动力的转移将受到越来越多条件的限制,转移领域必将越来越窄。论文参考网。

(三)受区域环境和自然条件的制约,落后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赣南作为一个农业大区,由于各地自然条件的差异等因素的影响,县域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目前,赣南仍有国定贫困县8个、170个贫困乡和403个贫困村,贫困县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这些地区的农民非农就业机会少,劳动力主要滞留在农业生产领域,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大,剩余率高,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更是困难。首先,由于农村二三产业不发达,劳动力就地转移的门路狭窄。其次,落后地区农民文化素质低,思想保守,认知和接受外界新事物困难,有相当部分的农民宁愿守着祖辈耕种的贫瘠的土地安贫乐道也不愿放弃或离开,且闭塞的环境更造成落后地区农民一种特有的满足现状的思想意识,缺乏吃苦耐劳、艰苦创业的精神。据统计,2002年赣南外出人口为94.78万人,但作为贫困县的寻乌、安远和上犹,外出人口分别只有2.48万人、3.87万人和3.99万人,只占全市外出人口的2.61%、4.08%和4.21%,明显低于全市的平均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德文 蔡昉 高文书:《全球化与中国国内劳动力流动:新趋势与政策含义》
2.郑杭生:《农民市民化:当代中国社会学的重要主题》,[兰州]《甘肃社会科学》2005年第4期
3.陆益龙:《当前农村社会发展状况的总体评估》,[南京]《江海学刊》2005年第3期
4.申端锋:《新农村建设与乡镇体制改革》,[北京]《中国社会导刊》2006年第1期[上]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新疆少数民族区域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论文:新时期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现状及对策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政治论文
最新政治论文
读者推荐的政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