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人文历史论文

住在鲁迅精神世界中的“魔鬼”_人文历史论文

时间:2011-06-13  作者:秩名

论文导读::鲁迅在日本留学时期。具有反抗精神的诗人。摩罗”就是魔鬼。住在鲁迅精神世界中的“魔鬼”。
论文关键词:鲁迅,精神,魔鬼
 

1907年,鲁迅在日本留学时期,写作了文言论文《摩罗诗力说》[1]。“摩罗”就是魔鬼,“摩罗之言,假自天竺,此云天魔,欧人谓之撒但”。在这里借“摩罗”(这个名号来源于骚塞对拜伦的攻击)以命名了一群个性张扬,具有反抗精神的诗人。这些诗人以拜伦为先锋,有雪莱、普希金、莱蒙托夫、密茨凯维之、斯洛伐茨基、克拉旬斯奇、裴多菲等,他们在年轻的鲁迅的心胸中如巨石投水,激起了滔天巨浪。在《坟》的题记,鲁迅如是写道:“其中所说的几个诗人,至今没有人再提起,也是使我不忍抛弃旧稿的一个小原因,他们的名,先前是怎样的使我激昂呵,民国告成以后,我便将它们忘却了,而不料现在他们竟又时时在我的眼前出现。”[2]

这些“魔鬼”为何赋予鲁迅人生如此深刻的印记,发挥出巨大威力?这不能不归因鲁迅在这些“摩罗诗人”中找到了唤醒文明古国的新声,他发现的文学行为迥异于前,不是以标榜天朝上国源远流长的文化来膨胀封闭、傲慢的民族之心,而是以一种类似于魔鬼的破坏压制精神,逼迫民族中的每一个人自省、反抗,进而实现人的自觉、民族的复兴。

以摩罗诗人的先锋拜伦为例,拜伦笔下的人物都散发着一种魔性的色彩人文历史论文,具有极其强烈的复仇意识。在《天地》中,耶彼第为魔鬼展开了一场辩护,认为魔鬼才是真正有益于人们的人,如果没有魔鬼变成的蛇诱使亚当夏娃吃了智慧果,人们至今都没有知识,还在以媚悦上帝为生,撒但才是开民智的启蒙者。在实际生活中,拜伦不仅是一个文学天才,更以强力将自己的信念付诸行动。他“重独立而爱自繇,苟奴隶立其前,必衷悲而疾视,衷悲所以哀其不幸,疾视所以怒其不争。”[3]他以自由精神帮助意大利独立,援助希腊独立,而终病死希腊战场。

鲁迅所崇敬的这些摩罗诗人,都有一些相同的特征,一为他们不因习俗,是传统的反叛者,如魔鬼般鄙视天庭的自命清高和严规戒律,有强烈的个人意识,赞礼强者,怒斥弱者不崛起,主张以强抗强;具有非常高的文才,用诗歌来宣扬自己的思想,使之震撼有智识者的耳膜心灵,而绵延后世;其三则是有强力,以英雄的举动影响世间,投身争取一切独立自由的战斗。这些也即年轻鲁迅的奋斗目标,印成鲁迅反抗一生的底色。

在《摩罗诗力说》的篇末,鲁迅愤然写道“然则吾人,其亦沉思而已夫,其亦惟沉思而已夫!”显然鲁迅经过了深重的思索,却不满足于形而上的思想层面,而是决定以摩罗诗人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一除中国的陈旧气象!做一个开启民智的魔鬼,有之前摩罗诗人鞭策激励的偶像作用,更直接的因素是恐怕它呼应了鲁迅的心声:要争天抗俗!“上则以力抗天帝,下则以力制众生,行之背驰,莫甚于此”[4],魔鬼抗争威权,并非是为了夺取统治的暴力权,“惟撒但之力,即生于神,神力若亡,不为之代”[5],而是作为一种抵抗的符号,民众的启蒙者;魔鬼用强力制民众,却旨在唤醒民众来抗拒威权,他的逻辑思维是:如果人人都能有争抗之心、之行,魔鬼“更何制之云?”

这样的魔鬼在世间必有这样的表现:“自必居人前,而怒人之后于众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盖非自居人前人文历史论文,不能使人勿后于众故;任人居后而自为之前,又为撒但大耻故。”“压制反抗,兼以一人矣。”[6]这就是年轻鲁迅理想中的自由和人道。

然而,这种激荡着理想主义色彩的自由和人道在最初付诸行动时,就带给鲁迅从高峰到谷底的落差与创伤,随之而来的是长久的思索和沉默。《鲁迅全集》中,1908年后十余年鲁迅都无创作收入集中,“直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了,他才于1918年写出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狂人日记》”[7]。而此时期,那个“慷慨激昂”[8]的鲁迅回到了祖国,当理想遭遇现实,他有了更深刻的思想。首先是自我的“反省”,他在《<呐喊>自序》中说:“ 因为这经验使我反省,看见自己了:就是我决不是一个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英雄。”[9]鲁迅做中国“摩罗诗人”——拜伦式英雄的梦破灭了,他看清了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头顶的虚幻光环。其次在社会实践中,他看到传统因袭的重负,而且认识到,他自身也携带旧传统的因子,并缠绕其间,要批判旧思想、旧文化,就先要批判自己。更进一步,摩罗说和进化论在他生命中更深入的结合在一起,他确立了“中间物”意识[10],而其产生的牺牲精神的明确、强调,则是前期思想的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若把这种牺牲意识在摩罗精神的基础上进行表述,则可以如是理解:魔鬼始终站在人前,作为身后人的标杆,刺激人的前进,但陈旧的黑暗统治因素本身已在魔鬼身体附着,而当人终于超越魔鬼时,达到理想中的“人国”时,魔鬼便任劳任怨的牺牲掉自我,以自己的所代表的黑暗的死亡来迎接新世界之光明。“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11] “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倘若有了炬火,出了太阳,我们自然心悦诚服的消失,不但毫无不平,而且还要随喜赞美这炬火或太阳;因为他照亮了人类,连我在内。”[12]

在《野草》这本称为“鲁迅的生命哲学”的散文诗集中,这种牺牲意识通过梦中的各种变形得以表达。“梦大概都有心理诱因。《野草》所由产生的引发契机,当然与鲁迅所处的那个不幸的时代,以及特有的精神遭遇有关,但过于坐实偶然性事件却是不可取的。契机不过是契机,《野草》最厚实的土壤是作者蓄之已久的精神世界”。[13]而《失掉的好地狱》便可解读为鲁迅摩罗思想的承续与发展。《失掉的好地狱》写了鲁迅的一个梦,主要以魔鬼讲述的口吻讲述。“天地作蜂蜜色的时候,就是魔鬼战胜天神,掌握了主宰一切大威权的时候”[14],结合《摩罗诗力说》对拜伦的作品介绍,我们不难理解到,这是天神手造的背叛天神的魔鬼作为一个反抗者的胜利人文历史论文,可以看作是摩罗精神的大胜利。魔鬼行貌昳丽,鲁迅对他的描写是“有一伟大的男子站在我面前,美丽,慈悲,遍身有大光辉”。鲁迅赋予魔鬼美貌正是他潜意识中的认同机制在梦中发挥了作用。魔鬼“于是亲临地狱,坐在中央,遍身发大光辉,照见一切鬼众”[15],正是用“立意在反抗,指归在动作”[16]的精神在启蒙不觉悟的鬼众。鬼众“从魔鬼的光辉中看见地狱小花,花极细小,惨白可怜,被大蛊惑”,记起人世间的美好,开始反抗魔鬼,“发一声反狱的绝叫”。人类在内应和自身的智勇下取得胜利。鬼众迎来的并非美好人间图景,而是人类更严饬的统治。它们再次反狱,被人类处以极刑,而终日受苦,无暇念及失掉的好地狱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魔鬼被驱逐,到荒野去寻找“野兽和恶鬼”为伴。

梦里,人类终究要战胜,这是鲁迅精神中极追求“人国”的反映。他曾在《<野草>英文译本序》[17]中说“但这地狱也必须失掉。这是由几个雄辩和辣手,而那时还未得志的英雄们的脸色和语气所告诉我的。”这种人的反抗正是鲁迅所期望看到的,在梦中所思都反应出来。这篇章中,有一个意象值得引起人的注意,就是“细小”、“惨白”的“曼陀罗花”。鲁迅说《野草》“大半是废弛的地狱边沿的惨白色小花”,便是这种曼陀罗花,在人类关键词》形成互文理解,这是鲁迅的一种期盼,作者“自爱我的野草”,但当野草被烧尽,他却将“坦然,欣然”,他“将大笑”,“将歌唱”。他大声呼唤着“我希望这野草的死亡与朽腐,火速到来”。这是鲁迅对魔的牺牲的认识,具有反抗精神的魔鬼通过行动唤醒大众,由人的胜利而完成自己的意义。

《失掉的好地狱》中人类的崛起是鲁迅所期望的,但阅读文本后,魔鬼却给读者留下了更难以磨灭的印象。魔鬼是故事的叙述人,故事笼罩在魔鬼的口吻中,仿佛散发着魔鬼的大光辉。在魔鬼的“悲愤”地讲述,魔鬼最后被驱逐、到荒野寻找“野兽恶鬼”为伴的凄然感情中,我们似乎被感染,转而增加了对魔鬼的同情。从阅读接受的感情接受上,如此行文恰恰与鲁迅一直说的要让好地狱覆灭、最终由人来主宰人国的意旨产生了一种悖谬。正是这种同情的感情,让我们发现这个文本不是一个单义的结构,而是潜藏着另一个与意旨相纠缠的反结构。

与魔鬼的感情共振,从鲁迅进入摩罗精神的思想原点来理解,是容易的。前文已提起过,魔鬼的精神行动在于:“自必居人前人文历史论文,而怒人之后于众。盖非自居人前,不能使人勿后于众故;任人居后而自为之前,又为撒但大耻故。”“压制反抗,兼以一人矣。”[18]魔鬼具有的是大慈悲,他的行为与愿景本身是矛盾的,自身的行为也存在着压制、反抗不能一以贯之的矛盾。而鲁迅思想进一步发展,对其强烈牺牲意识的附加,更使魔鬼具有了奇情、悲情色彩。

如果把魔鬼当作一个符号,从人群中抽离出来,他本身具有超人的神力,他是能够存在的。然而,鲁迅却活在人群中,并始终把自己当作大众的一份子,肩负起魔鬼的责任,这是万分痛灼的,也是充满理想幻影的。魔鬼为了人而为恶,却不被人所理解,他固然是统治的敌人,但魔鬼强烈的个人性、带着深重的鬼的因袭负重,却也不能在新的人类世界里生存。厨川白村认为,“人生的大苦患,大苦恼,正如在梦中,欲望便打扮改装着出来似的,在文艺作品上,则身上裹了自然和人生的各种事像而出现。”[19]鲁迅的隐忧也由此显露,那就是在弱者站起来的时候,自己归属何方的焦虑。这种焦虑在《影的告别》中更明确地幻化为一个“如泣如诉”的影的形象,“彷徨于明暗之间”最终“彷徨于无地”。这就是个人意志对牺牲意义的怀疑。[20]魔鬼的牺牲换来的或许并不是“人国”的美好理想,而反使为人国理想而牺牲的人得来非人的待遇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鲁迅看到了中国存在着“一个统治者代替另一个统治者”的可怕的历史循环。在《上海文艺之一瞥》[21]中,有一段话“至今为止的统治阶级的革命,不过是争夺一把旧椅子。去推的时候,好像这椅子很可恨,一夺到手,就又觉得是宝贝了,而同时也自觉了自己正和这‘旧的’一气。‘奴才’做了主人,是绝不肯废去‘老爷’的称呼的,他的摆架子,恐怕比他的主人还十足,还可笑。”从“革命”的终极目标被屠杀异己、投机、取代统治者的行为所取代中,鲁迅更看出了魔鬼反抗批判的长久存在意义。然而,魔鬼——这种具有批判精神的知识分子在这样的“革命”胜利后,将有怎样的命运?[22]鲁迅对自己未来命运做了预言“所怕的只是成仿吾们真像符拉特弥尔·伊力支一般,居然‘获得大众’;那么,他们大约更要飞跃又飞跃,连我也会升到‘贵族’或‘皇帝’阶级里,至少也总得充军到极圈内去了。译著的书都禁止,自然不待言。”[23] 钱理群认为,鲁迅是明知“革命”胜利以后可能给自己带来灾难,仍要支持“革命”的。他的逻辑是“人被压迫了,为什么不斗争?”[24]这种看到了理想的虚无,而正视现实毅然反抗的理念人文历史论文,我们可以看做是“摩罗思想”的又一层面的进化。他提出了一个“永远的革命者”的概念,在1926年《中山先生逝世一周年》[25]里,他如是说“中山先生的一生历史具在,站出世间来就是革命,失败了还是革命;中华民国成立以后,也没有满足过,没有安逸过,仍然继续着进向近于完全的革命的工作。直到临终之际,他说道: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他是一个全体,永远的革命者。无论所做的那一件,全都是革命。无论后人如何吹求他,冷落他,他终于全都是革命。”这就是摩罗精神发展的最高的境地。

[1][3] [4][5][6][16][18]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A]. 鲁迅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2] 鲁迅. 坟·题记[A]. 鲁迅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7][10][22] 钱理群. 与鲁迅相遇[M].北京:三联书店,2004

[8][9] 鲁迅. 呐喊·自序[A]. 鲁迅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11] 鲁迅. 坟·我们现在怎么做父亲[A]. .鲁迅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12] 鲁迅. 热风·随感录四十一[A]. 鲁迅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13] 王乾坤. 鲁迅的生命哲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

[14][15]鲁迅. 野草·失掉的好地狱[A]. 鲁迅全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17] 鲁迅. 二心集·<野草>英文译本序[A]. 鲁迅全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19] 丸尾常喜著, 秦弓译. “人”与“鬼”的纠葛——鲁迅小说论析[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20]鲁迅. 野草·影的告别[A]. 鲁迅全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21] 鲁迅. 二心集·上海文艺之一瞥[A]. 鲁迅全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23] 鲁迅. 三闲集·‘醉眼’中的朦胧[A]. 鲁迅全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24] 鲁迅.三闲集·文艺与革命[A]. 鲁迅全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25]鲁迅. 三闲集·中山先生逝世一周年[A]. 鲁迅全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姓名柴琳 性别 女 出生年月1987年7月 汉语言文学学士学位现当代文学专业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论沈从文《神巫之爱》中的巫楚文化演绎_人文历史论文
下一篇论文:作家汉楚印象_人文历史论文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人文历史论文
最新人文历史论文
读者推荐的人文历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