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医学论文

一例社交恐惧症的咨询案例报告

时间:2011-04-21  作者:秩名
(2)改变“喜欢男老师是不正经”的错误观念。让其意识到大学生喜欢男老师是正常的心理活动。

(3)使汤某面对男同学时不再紧张。

(4)使汤某面对女同学时不再紧张。

(5)能与人正常交往。

(6)降低恐怖、焦虑情绪到中国常模以下。

2、远期目标

克服其追求完美、敏感、好胜的人格弱点,健全人格。提高汤某人际交往的能力,学会调节情绪,促进自我健康的发展。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

主要方法和适应原理:主要采用认知疗法、行为疗法。

认知疗法[2]是一组改变思维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的心理治疗方法。科技论文。心理行为障碍的根源,来自于异常或歪曲的认知模式,治疗者通过发现、挖掘这些不良的认识,并加以分析、辩论,而代之于理性的、现实的认知模式,就可以消除病人的痛苦,使其能更好地适应现实环境。科技论文。

行为疗法[ 3]的理论基础,主要是根据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和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的原理,通过重新学习、训练、教育,再强化的方法,即条件反射作用的方法,消除或矫正那些异常的行为或异常的生理功能,也可以建立新的健康的行为来代替它们。系统脱敏法是行为疗法中的一种方法,可用于治疗求助者对特定事件、人、物体或泛化对象的恐惧和焦虑。基本方法是让求助者用放松取代焦虑。

该求助者从小养成孤僻、内向、胆怯的性格,同时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对男女之间交往形成错误认知。进入大学后,对师生男女生的交往又产生错误认知,进一步强化了对男女生交往的错误认知。

同时,来访者上大学后,内心渴望与人交往,但由于对正常性心理变化形成“罪恶”、“可耻”的错误认知,使其对正常的需求采取压抑的方式,造成强烈的内心矛盾冲突,最终造成害怕与人相处。社交恐惧症的这些不良行为模式是在其家庭环境、成长经历背景下和个性特点的基础上形成的[4]。这种不良行为的形成与个体认知的偏差是分不开的。因此,可以采用认知疗法,了解自己的症状形成原因,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错误认知,并建立新的认知结构,再通过行为疗法中的系统脱敏训练,逐渐形成正常的交往,达到消除社交恐怖的咨询目标。

明确双方责任、权利、义务。

咨询的次数与时间安排:根据该来访者的情况,商定每周咨询1次,每次约50分钟左右。特殊情况视求助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咨询的费用:学校咨询免收费用。

七、咨询过程

咨询方案的实施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咨询关系建立和诊断评估阶段

本阶段共3次完成。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介绍心理咨询的性质及咨询过程中有关事项与原则;倾听汤某的内心苦恼;了解汤某的基本情况、成长经历;协助其作相关的心理测验,发现问题,作出评估和诊断,共同商定了咨询目标。

第二阶段:心理帮助阶段

本阶段共6次完成,主要采用认知领悟疗法以及行为疗法中的系统脱敏法。

(1)采用认知领悟疗法,让汤某认识到自己的一些不合理的认知。首先改变与男孩子交往是不正当的错误认知,其次改变喜欢男老师是不正经的错误观念和认知,让其认识青春期对异性产生好感是正常的心理,让其意识到喜欢优秀的异性老师是青年人正常的心理反应。

当其对上述的解释和分析有了初步认识和体会以后,进一步解释症状的根源。让汤某认识到症状的根源在早期的精神创伤——上初中同一个男同学要好而受到母亲训斥,由此引起的恐惧情绪在脑内留下痕迹。现在是成人了,谈恋爱是正常的事情,不要受幼时的影响;同时指出她具有性格内向、追求完美的心态、以偶然的一次挫折为契机导致病态,在完美的心理压力下会越来越严重。

(2)采用行为疗法中的系统脱敏法,帮助来访者进行行为矫正,

首先与汤某共同制定焦虑等级。即独自一人在房间里,焦虑等级为0,想到要见人,焦虑等级为1;见到陌生的女性,焦虑等级为2;见到陌生的男性,焦虑等级为3;见到熟悉的男同学,焦虑等级为4;见到那位男老师,焦虑等级为5。帮助汤某按焦虑等级依次依级进行想象脱敏,体察自己的情绪反应和生理反应,然后停止想象,进行放松,使情绪和机体产生由紧张到松弛的反应,学会如何放松。

此外,还给其布置家庭作业,让其每天按照焦虑等级做2次想象放松,进行系统脱敏。科技论文。

经过5次的心理咨询,汤某的人际恐怖情绪得到缓解,焦虑程度下降,原先伴有的心跳、脸红、口吃的情况也逐步减轻直至消失,与宿舍同学关系开始改善,与班级同学之间的交往开始增加,恐怖症状得到很好的缓解。

第三阶段:结束与巩固阶段。

本阶段进行了2次咨询,以后随访1月1次,主要是巩固疗效,总结、评估效果。该阶段让求助者不断学会人际交往的技巧,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一年后,求助者情绪较稳定,学习效率提高,社交恐怖症状基本消失,学习生活恢复正常,经过开学后随访,人际关系有了很大改善,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进步,进入班级前十名。

八、效果评估

自我评估:“我现在觉得轻松、快乐了很多,也自信了许多,不再像以前那样,觉得自己是病态的,害怕与人交往,出现脸红、紧张的情况比以前少多了,基本上能参加班里的活动,学习效率也得到了提高。在那个男老师面前也不那么害怕和紧张了,不过有时候在那个老师面前还是会脸红和心跳加快。”

心理测验:(1)焦虑自评量表(SAS):得分为44分; (2)《症状自评量表》(SCL—90):总分93分,阳性项目数39项,人际关系敏感1.5,焦虑1.7,恐怖1.8,抑郁1.5,各项指标均属于正常。

咨询老师评估:求助者在行为和情绪上,基本消除社交及恐惧的症状,人际交往关系明显改善,社会适应能力增强,生活及学习也较为正常,基本达到了咨询目标。


参考文献:
(1)郭念锋主编.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 基础知识.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7:第288-289页
(2)郭念锋主编.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 二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7:第86页
(3)王玲.刘学兰,心理咨询[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2,6:第37-45页
(4)吴守良.大学生社交恐惧的成因分析及对策[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5,71(2):第91-96页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延迟性肌肉酸痛综述
下一篇论文:一种有效的心音信号分析方法
医药卫生分类
护理论文 医学论文
药学论文 医学检验论文
相关医学论文
最新医学论文
读者推荐的医学论文